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_(第三版)
1第八章行政文化行政文化是行政实践的精神成果,是社会文明与政治文明的构成。它内涵着特定时代的行政心理、行政道德和行政精神。中国社会主义行政文化,在国家行政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体制改革与完善,具有重大影响。第一节行政文化概述一、行政文化的含义与特点(一)行政文化的含义广义的行政文化是指行政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政制度和组织机构;狭义的行政文化仅指行政意识形态,即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二)行政文化的特点1.历史性。2.阶级性。3.民族性。4.变动性。5.连续性。二、行政文化的构成与作用(一)行政文化的基本构成1.行政文化的关系性构成。2.行政文化的发生性构成。3.行政文化的其他构成。(二)行政文化的作用1.行政文化对内向性行政的作用。2.行政文化对外向性行政的作用。第二节行政心理一、行政心理及其制约因素(一)行政心理的实质和特征1.行政心理的内涵与实质。就行政心理这一概念的内涵来说,行政心理是行政关系体现者(个体的或群体的、组织的)的知觉、情感、态度和个性的总和,及其对行政关系和行政活动的自发的感性反映形式。所谓行政关系的体现者,包括实施行政管理的人和接受行政管理的人,是行政主体与客体(在此指人)的统称。行政心理的实质,就是人们对于社会行政、政治和经济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社会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能通过行政行为能动地作用于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社会政治制度。2.行政心理的特征。行政心理除具有与其他行政文化相同的性质(如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变动性、连续性等)外;还有其自身特征:直接感受性、时代性、能动作用的内在性。(二)行政心理的制约因素21.行政心理受教育发展水平制约。2.行政心理受整个社会心理的影响。3.行政心理受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4.行政心理受社会变革的推动。5.行政心理受政治制度的制约。二、行政心理对行政管理的作用(一)行政心理、行政行为、行政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行政管理行为与行政心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通过行政心理这一中间环节实现的。行政行为是人们在形成行政关系、处理行政事务和管理行政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具有多种形式。行政行为与行政心理是互动关系。(二)行政心理对行政体制改革的作用行政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其中就包括社会心理条件。行政心理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心理基础,对改革的发生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三节行政道德一、行政道德概述(一)行政道德的概念行政道德是职业道德或行业道德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般道德在行政活动中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对行政管理活动的特殊要求。(二)行政道德与行政心理的关系行政道德与行政心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同属于行政文化范畴,又在行政文化构架中处于不同层次。(三)行政道德的基本功能行政道德的功能,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行政者自身完善和进步所具有的功效和意义,表现在对行政者的规范、约束、教育、调节和激励等方面。二、我国社会主义行政道德规范(一)我国社会主义行政道德规范的来源1.我国优秀行政道德传统的继承2.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社会实践的总结概括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伦理学科学体系的发展(二)我国社会主义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第四节行政精神一、行政精神概述(一)行政精神的概念1.行政精神的内涵。行政精神是行政意识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和概括。行政精神同行政意识具有共同性,二者同属于社会的精神生活领域,都以行政实践为产生基础,都是对现实行政关系与活动的反映。2.行政精神的构成。行政精神的基本构成有两类:一类是思想、道德的构成,主要包括3政治原则和思想、道德水平和性质、管理意识和作风,反映人们的世界观、信念、理想、觉悟、情操等方面的状况。另一类是智力、知识的构成,主要包括思维方式、管理技术、智力状况,反映人们的文化素质、教育程度、知识构成等方面的状况。3.行政精神的特点。行政精神除具有行政文化的一般属性外,还有其特殊性:(1)时代的进步性。(2)发展的理想性。(3)表现的多样性与层次性。(二)行政精神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关系1.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行政精神与社会精神文明,都是社会意识进步的成果,同属于人类精神生活积极成果的总结与概括。同时,两者又有所区别。行政精神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构成,是社会精神文明在社会行政领域的集中体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局部与整体、个别与一般的差别。此外,行政精神相对于行政行为、行政实践而言,而社会的精神文明则相对于社会的物质文明而言,都有其特定含义,不能相互取代。2.二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精神文明是行政精神产生与发展的条件和内在动力,这主要在于行政者本身有其社会属性,行政活动与整个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行政精神的形成是社会精神生产的特殊产品。3.二者的相互包含与转化。行政精神与社会精神文明,在内容上具有相互包含的特性。有许多社会精神生产的产品,是行政精神与社会精神文明对社会精神生活的共同概括。当人们以肯定的积极的方式,反映行政活动与实践时,其本身又是对社会活动与实践的反映。同样,人们在建设某一时代的社会精神文明时,必然要包括行政领域内的精神活动的积极成果。行政精神与社会精神文明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主要体现在一方的发展总会转化为另一方进步的动力,即体现在动因的相互转化上。二、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精神(一)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精神的主要内容1.无产阶级政治意识2.社会主义法制意识3.社会主义民主意识4.高效行政意识5.廉洁行政意识6.开拓创新的行政意识(二)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精神的重大作用1.引导社会主义优良政风的形成与发展2.保障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3.引导和推动社会主义条件下体制改革的展开与深化4.铸造中国行政文化的新灵魂第一章行政和行政管理学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特点一、什么是行政4(一)“行政”是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广义上,把国家机关和非国家机关,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私人组织中的计划、决策、协调、人事、后勤庶务等管理活动,称为行政;狭义上,认为行政是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本课程主要是基于对后者的认识而作如下界说: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二)政治与行政政治与行政是政府的两种功能。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自是以后,“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就成为行政学中一种影响很广的观点。政治和行政分离的理论是对19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体制改革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政治与行政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两者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三)管理与行政管理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活动。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政务逐渐从混沌的社会事务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出现了以国家政务管理为主要职责的专门机构和集团。但在国家的政务管理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管理领域以及由此形成的各各不同的管理主体和管理行为。行政与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行政管理是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活动首先和主要地是由在任何社会中都是最大和最具权威性的公共组织——政府来承担和完成的。从这一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就是政府管理,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广义的行政管理是政府行政组织、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四)立法、司法和行政西方国家把国家权力体系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并分别由议会、法院和政府“独立”行使。行政是与立法和司法相互制约的一种权力体系。西方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这都是依据各自国家的国情而采取的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在承认国家权力统一性的前提下,立法、司法、行政是国家权力的三大系统。行政是有别于立法和司法的一种国家权力,行政活动也有别于立法活动和司法活动。二、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它包括如下的要点:1.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在我国,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4.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往往令人难以捉摸。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管理主体、客体、管理原则和根本任务等方面表现其矛盾的特5殊性,这是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重要根据。行政管理学是综合性的学科。它同许多学科,尤其是同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二)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行政管理学是由行政管理的基本范畴和原理所构成的逻辑体系。这些基本的范畴和原理随行政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补充和丰富;其内在联系也随行政管理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为人们所揭示。因此,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变化发展的,并不断深化和扩展,其理论体系也随之不断变化和日趋完善。基于对行政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科学。2.行政管理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3.行政管理是由主体发动而作用于客体的有序管理。4.行政管理是一个管理公共事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活动过程。5.行政管理过程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获得必不可少的保障。6.行政管理要有效地为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权服务,其本身必须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7.行政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各种改革模式相继出现。8.现代高科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广泛运用,使现代行政管理在低成本和高效率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推行电子政务已成为现代行政管理学着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三)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服从于学科性质和研究目的,并随学科内容和研究目的的变化而变化。行政管理学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独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行政管理学产生以来,西方学者采取了多种的、在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特点的研究方法,例如演绎从研究到归纳研究、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从单科研究到跨学科研究,如此等等。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2.调查研究法。3.案例分析法。4.历史研究法。5.比较研究法。6.定量分析法。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国家的兴起行政管理学诞生于美国。美国的学者和改革家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研究》,1900年,古德诺出版《政治与行政》以及1926年怀特怀特(LeonardDWhite1891~1958)出版的《行政学导论》,对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使行政管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一)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的阶段有的学者把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61900年以后);人性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30年以后);系统权变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60年以后)。有的学者把它分为形成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成长阶段——科学阶段;科学化阶段——现代化管理时期。(二)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产生的条件行政管理学于19世纪末萌芽到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是有历史必然性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政府行政活动的变化而言,主要有:1.政府职能由政治统治扩大到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由消极放任“守夜人”变成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行政国家”。2.行政职能加强和行政活动范围扩大,使行政机构迅速增加,行政人员队伍日益壮大;而“功绩制”的实施和“政治中立”原则的确立,更促使行政成为“非政治化”的管理领域。3.行政机构臃肿所造成的庞大的财政开支和效率极低的官僚作风,妨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上述客观条件,推动了行政管理学产生于当时的美国。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威尔逊等人则是顺应这一
本文标题:《行政管理学》夏书章_(第三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