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道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3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3.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C.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D.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4.“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力7.公元前6世纪初开始的梭伦改革为雅典开辟了一条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包括()①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②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解决,稳定了社会③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④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到了楷模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8.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梭伦。他一面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贵族政治特权。由此可见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A.提高平民地位B.调和社会矛盾C.保护贵族权益D.未改善奴隶的生存状况9.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10.《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文中所说的“本”,表现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是()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B.废分封,行县制C.实行什伍、连坐制度D.奖励耕织1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12.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封建化进程的措施有()①兴办太学②恢复汉族的礼乐制度③改革科举制度④模仿汉族官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④都实行了全面汉化的举措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A.北宋中期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局面B.“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C.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15.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青苗法、募役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免役法、更戍法D.保甲法、农田水利法16.下列改革措施与解释准确的是()A.北魏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土地无条件分配给农民B.王安石的免役法——根据每户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C.戊戌变法改革教育制度——废除科举制,改试策论D.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17.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18.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B.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D.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20.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A.单一改革B.战争统一C.社会革命D.民族独立21.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了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A.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D.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22.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曾经大力推行官营工业建设,动用国家力量尽快完成工业化。结果造成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日本政府对此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土地私有制,增加国家农业税收入B.政府增加官办企业拨款,扩大经营范围C.将大量官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私人经营D.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取代传统手工业23.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A.在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发生B.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C.改革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2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由此可见,救亡图存的根本在于()A.培养维新人才B.创办新式学校C.改革科举制度D.实行政治体制改革25.萧功秦认为现代化有三种模式:原生型——在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次生型——原封不动地被殖民者从其母国带入;感应型——一些传统君主国在承受西方挑战后开始了现代化。下列国家现代化模式对应准确的是()A.英国、日本——原生型B.德国、美国——感应型C.法国、美国——次生型D.中国、日本——感应型第Ⅱ卷(共50分)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18分)中国古代政治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鞅列传》材料二: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宋史》卷三百二十七材料三:保甲之法,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战阵。……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宋史》卷三百二十七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利于推进公平正义、社会进步?(4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王安石变法是怎样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的?(6分)(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影响的相同点。(4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材料三: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四: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五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何相同点?(4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6分)(3)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依据材料四、五,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变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关系存在着两种制度:其一是事后报告制度,……每日将当日重要折件及简要相关谕旨上报慈禧太后,其中个别折件光绪帝对慈禧太后有所隐瞒;……其二是事前请示制度,……主要是在光绪帝面见慈禧太后时,须将重大政治决策和高级官员任免,先行请示慈禧太后,但也有例外,如任命军机四章京,对此慈禧太后事后虽为不平,但无法推翻光绪帝的“擅自”决定。──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材料二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苏继祖:《戊戌朝变记》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
本文标题: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2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