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永安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记载:“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传统文明成果被破坏B.氏族部落制彻底瓦解C.禅让传统遭到破坏D.首个奴隶制王朝建立2.据史料记载,商王断定大事,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意见,即王本身、卿士、庶民(人)、卜(龟)和筮。如王、卿士与庶民一致同意,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朝A.商王垄断决策权B.政治带有迷信色彩C.王权受制于族权D.已孕育早期民主制3.周初,一些诸侯国成为周统治者开疆拓土的重要力量。然而有些学者认为秦穆公“兼国十二,开地千里”是对周王权威的挑战。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秦穆公的行为A.挤压了周王室领地B.破坏了宗法分封制C.背离了统一的潮流D.造成周王室的衰微4.西周分封以同姓宗族为主,也分封异性诸侯,但必然通过联姻方式使其与周族形成姻亲关系。这是因为西周政权建立的基础是A.分封制B.世袭制C.宗法制D.礼乐制5.《礼记·乐记》云:“礼、乐、刑、政,其极一(指四者的目的有一致性)也。”它表现在婚丧、祭祀、朝聘、盟会等一系列活动上,都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这些规定有助于A.提高社会各阶层生活质量B.推动民众创新发展乐舞C.维护和巩固西周统治秩序D.规范诸侯朝拜天子仪式6.有学者说:“‘诸侯’与‘七雄’均为周天子的附庸,即使周王朝‘令不出国门’之日,它们仍争相‘挟天子而令诸侯’。由于有这么一个‘共主’,古中国甚至没有出现过古西方2的所谓‘僭主’。”该学者意在强调A.诸侯国不是独立的国家B.分封制不利于专制形成C.周王与诸侯的从属关系D.中国政治制度优于西方7.秦始皇宣布:“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为体现出的制度特征是A.皇位世袭B.天命神授C.皇权至上D.以法治国8.西周、春秋时期,权力中枢军政一体,用人、监察不分。战国时期虽然官分文、武,但用人、监察仍混为一体。鉴于此,秦朝的创新是A.首创宰相制B.增设郡尉C.赋予丞相大权D.设置御史大夫9.秦帝国建立后,统治者在治理地方事务中认识到:与民众比较起来,居主导地位的是郡县官吏;在郡县官吏中,居主导地位的又是郡县长官。为此,秦王朝A.赋予御史大夫以监察权B.地方长官向丞相汇报工作C.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D.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县长官10.“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其承担着两方面的国家职能:一方面压迫、剥削、镇压人民,另一方面也起着组织公共事务的职能。”这里论述的是A.世卿世禄制B.皇帝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监察制度11.赵宋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统治范围B加强中央集权C.密切经济交流D.改革官吏制度12.元代,中书省与行中书省为高层行政区,其下设路、府、州、县,或以路辖州或辖州再辖县,或以路辖县,以府辖县等多种形式。(见下表)这反映出元代行政区设置县所处层级三级四级五级百分比65.0%34.5%0.5%个数11086A.调整变动相当频繁B层级多且统辖关系复杂3C.人事管理趋于规范D.内部利益分割矛盾重重13.唐太宗时,王珪进言说:“古时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现在陛下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效力辅佐陛下。”据此判断,当时王珪最有可能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枢密院14.在裁撤中书省之前,明太祖诏,臣民“言事者,实封直达御前”;置通政司,“掌四方章奏”“王命外宣”,还以朝堂议政的方式亲操诸事的决策权。这些做法A.剥夺了宰相部分权力B有助于整顿官僚队伍C.提高了六部的行政权D.说明宰相制度已废除15.明初,朱元璋置殿阁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为他在处理棘手问题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或决策上的支持。这有利于A.大臣直接干预国家大事B.皇帝控制地方豪强势力C.协调集权与效率的矛盾D.减轻宰相处理政务压力16.据不完全统计,明朝内阁官僚群体出现以下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皇帝年号内阁官员人数籍贯永乐75(江西籍)景泰83(浙江籍)成化63(江西籍)泰昌63(浙江籍)A.血缘政治已退出历史舞台B.内阁政治受地缘关系影响C.南方文化氛围比北方浓厚D.专制集权制度已趋于废弛17.明中叶以后,内阁首辅夏言、严嵩掌权用事,但“大学士委寄虽隆,而终明世秩止正五品,故其官仍以尚书为重,其署衔必曰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促成这一政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内阁转变为宰相机构B.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C.古代政治制度日益完善D.皇帝处内廷不理朝政18.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不过遇事请旨耳,视前明之内阁票拟何异?”这反映了清朝A.皇权专制空前强化B.中央政府机构重叠C.中枢权力机构扩大化D.行政效率大大提高19.1800年,嘉庆帝曾说:“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首以严密为要。……(然)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可见,嘉庆帝质疑了军机处工作的4A.高效性B.创造性C.保密性D.特殊性20.1841年5月,英国政府在给璞鼑查的训令中提出,英国军队必须采取军事行动,直到“你从中国政府适当授权的一个官员处,得到皇帝对你以英国政府名义所提出的一切要求,完全无条件地依允”为止。可见,这一训令暴露了英国A.策划鸦片战争的企图B.进一步扩大战争的意图C.瓜分中国市场的决心D.与中国正常交往的心情21.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居住及租地权利B.外国的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门户开放”政策22.梁启超曾指出:“今日列强之通患,莫甚于资本过度,而无道以求厚赢,欲救此敝,惟有别趋一土地广人民众而毋财涸竭之地,而全地球中最适此例者,莫中国若。”下列条约的内容能体现梁启超观点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3.“各国公使纷纷向本国军队详细介绍北京城皇宫的情况,有的公使还印刷了皇宫平面图,有的公使干脆充当了抢掠的向导。”材料所述现象应发生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战争期间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辛丑条约》签订后24.毛泽东曾经总结“1840年起,几乎世界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C.中国的近代化尚未起步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3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又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荀子也指出:周初“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5天下之显诸侯。”从史籍记载来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为主,“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有地者曰君,反之,无地者当然也就不成其为君。——摘编自梁颖《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材料二回顾起来,到将近公元前3世纪中期,秦开始了一项看似系统地否定帝国理念的战略。公元前256年,秦的统治者废止了一切帝国礼仪,实际上解散了帝国。十年之后,一位新的秦王――始皇帝宣布,解体的帝国可以被替代。在后来25年中,他系统地孤立并征服了所有的敌对王国,并宣布他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他宣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换言之,以他为唯一的统治者,一个统一的中国就将享受和平与繁荣。――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上(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般来说,君主专制政体是指君主个人独揽一切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这一点似已在学界达成共见。此种政体的典型特征应被逻辑地视为君主最大限度的集权。这种集权又可自然地分为两个方面,既横向与纵向的“双重集权”。也有学者说,纵使专制君主可以最大限度地集权,但仍有一部分权力要分散在其限度之外。——摘编自汤敏轩《略论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有限分权》材料二淳化元年(990年)十二月,宋太宗接受右正言谢泌的建议,把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官僚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体制。宋仁宗时,一些官员上疏请求对这一体制进行改造。如知谏院范镇曾上疏说:“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财已匮,枢密益兵无穷;民已困,三司取财不已,请使二府通知兵民大计,与三司同制国用。”——摘编自贾玉英《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演变初探》(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双重集权”的含义。(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初中央行政体制的特征及影响。(5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总趋势。(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的专制政体之所以能够长期延续,还与它自身所存在的某种自我调节机制有关。概括地说,中国封建专制政体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对君权制约的调节君主制内在矛盾以适应环境的机制。——摘编自张星久《试论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成长机制》材料二“皇帝将以前宰相的事情拿来自己干,政事之繁重可想而知,明君可能早起晚睡来处理,但总会有疲乏的时候”,“甚至皇帝嫌麻烦,自己不批公事,私下叫太监6批。批红的实权落到太监手里,太监变成了真皇帝,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遇到太监懒批的,便把它当做包鱼包肉的废纸用。这种黑暗腐败,在历史上,只有明代有。”“(清代)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送给两广总督,兵部尚书也不能看……秘密政治这当然只能说是一种法术,而不能说是一种制度呀。”——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之前君主制下有助于其内在矛盾“自我调节”的机制(制度)名称。(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加强君权的重大举措,并谈谈你对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认识。(10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后,大大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随后,英、法、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随着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列强在中国所划定的势力范围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成为一种带有隐蔽特点的瓜分形式。——整理自成其章《德占胶澳与瓜分危机问题》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美国参议员亨利·洛奇认为:“整个欧洲都在中国扩张,如果我们不在东方建立自己的地位的话,那么,未来可以给我们带来财富的巨大贸易以及有希望找到对我们至关重要的新市场的广大地区,都会实际上对我们永远关闭。”“如果我说话有效的话,我将很高兴地宣布中国的港口要么向所有国家平等开放,要么向所有国家关闭。”——周余祥《洛奇外交思想和实践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末列强加强对中国侵略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亨利·洛奇的主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主张做简要评价。(7分)永安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小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34567891
本文标题: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2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