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京津鲁琼)2020年高中政治复习 第4讲 文化创新学案1(含解析)(必修3)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标要求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学习目标1.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难点)2.理解文化创新的作用。(重点)3.明确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及文化创造的主体。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及必然性(1)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必然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2)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试判断: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作者的灵感。()提示错误。文化创新需要文艺工作者的灵感,但这种灵感最终来源还是社会实践,因此,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1.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的作用(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请思考: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根本目的是一回事吗?提示不是。文化创新的作用是它既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2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试判断:文化创造的主体是文化工作者。()提示错误。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只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探究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议题:文艺采风,推动艺术创作上海文艺家们赴甘肃天水采风,经历了国家级公祭伏羲大典,实地探访了有着8000年文明的大地湾文化遗址,以及有着“东方雕塑艺术馆”美誉的麦积山石窟遗址,还与当地民俗、神话专家和艺术家深入探讨交流。在“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主题创作沙龙活动上,采风团成员们围绕如何解读“中华魂脉”的精神内涵、挖掘“中华创世神话”的现实意义、推动艺术创作的跨界融合以及下一步的创作设想等进行深入交流探讨。(1)文艺创作为什么要采风?(2)有人认为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对此,你怎么看?答案(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有价值的文化创作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2)文化创新离不开创作者的聪明才智,但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通过采风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区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3(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强调社会实践是根源。如文化创新取材于现实生活,就体现了这一点。(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强调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具有推动作用。如在实践中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就体现了这一点。例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获得学生奥斯卡国际动画片金奖的短片《低头人生》用夸张的手法将现实生活中低头一族的生活展现出来,冷幽默中透露着对低头族的担忧。这主要表明()A.世界文化在交流中趋同B.文化创作的灵感源自社会实践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答案B解析用夸张的手法将现实生活中低头一族的生活展现出来,表明文化创作的灵感源自社会实践,B符合题意;A错在“趋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文化的交流中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探究点二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议题:文化创新,传承民族文化亚马逊中国与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文创IP产品。双方首个创新合作成果,首套KindlePaperwhiteX故宫文化定制保护套以及联名礼盒,一共包括四款产品:“千里江山”“祥云瑞鹤”“福寿双全”“翠羽烁金”,设计元素分别取材于故宫博物院藏品北宋王希孟唯一传世作品《千里江山图》、清代“石青色云龙纹妆花缎朝袍”、清代“紫檀嵌玉云龙纹宝座”以及清代“点翠凤吹牡丹纹头面”。此作品将数字阅读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以创新的方式传承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使紫禁城里的瑰宝再次焕发光彩,激发大众的阅读热情。(1)亚马逊中国与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创产品使紫禁城里的瑰宝再次焕发光彩,说明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2)文创产品的开发推广有哪些作用?答案(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41.为什么要坚持文化创新(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4)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例2某市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规”微电影、微视频征集活动。这些作品重新解读、建构家规家风的本质,适应了人们的欣赏和文化需求。用这些方式来演绎家规家风意味着()A.传统文化能满足人民的各种精神需求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C.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答案B解析微电影、微视频“重新解读、建构家规家风的本质,适应了人们的欣赏和文化需求”,说明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故B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A说法错误;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能决定文化发展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C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说法错误。剪纸与科技结合,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徐乃政是中国传统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乃政将传统剪纸用上高科技,两幅巨大的剪纸作品:2.8米长的《黑白红楼梦》和《清明上河图》,精美又震撼。1995年,徐乃政来到新疆,很快被新疆的美景和风情吸引,决定用剪纸表达对新疆的喜爱。在徐乃政的剪纸作品集里,推摇篮的母亲、弹乐器的老人、卖花帽的小伙子、摘葡萄的农民、放羊的牧民等很多都充满了新疆风情。徐乃政退休后,专心做剪纸,他认真研究电脑5在剪纸中的运用,研究具有立体表现力的剪纸,他希望用更先进的表现方式创作出更有特色的作品。1.徐乃政研究电脑在剪纸中的运用,研究具有立体表现力的剪纸,他希望用更先进的表现方式创作出更有特色的作品。这表明剪纸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①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超越时代的局限传播剪纸艺术②把握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动文化在实践中创新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④说明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融入时代元素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材料中徐乃政研究的是电脑在剪纸创作中的作用而不是剪纸艺术的传播,故①不符合题意;剪纸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时代性,把握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动文化在实践中创新,②④符合题意;剪纸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强调形式的创新,并没有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2.徐乃政来到新疆,被新疆的美景和风情吸引,在他的剪纸作品集里充满了新疆风情。这说明()①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②文化创新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服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目的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D解析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在题中没有体现,②排除。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③错误。①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说明徐乃政的剪纸创作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的。答案(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徐乃政在剪纸创作中到新疆采风,获得了大量的文化资源。(2)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1.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这句话表明()A.文艺创作源于创作者的灵感B.艺术家是文化创造的主体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6D.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答案D解析由“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可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排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项说法错误;C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这句名言体现的道理是()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C.文化创新至关重要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答案A解析“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故A正确;恩格斯这句名言并没有体现文化创新至关重要、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和检验标准,故排除B、C、D。3.我们之所以要求推动文化创新,是因为()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③文化创新可以为文化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A.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A解析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①④正确;文化创新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是取代传统文化,②错误;文化创新可以为文化的繁荣奠定文化基础,③错误。故选A。4.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A.创造新文化B.提出新问题C.文化继承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答案D解析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故D正确;A说法不全面,故排除;B、C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故排除。5.文艺创作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文艺工作者要创作贴近人民生活的好作品。这是因为()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C.人民群众在生活中享用文化7D.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群众答案A解析文艺创作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文艺作品要贴近人民生活,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A入选;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B排除;C与题意无关,排除;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于实践,不是群众,故D排除。一、选择题1.图腾是古代原始部落因畏惧或迷信某种自然物,而将其用来做部落、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加以崇拜。图腾多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关,比如北方寒冷地区民族的图腾多与熊有关;野猪、马是北方狩猎民族的崇拜对象;南方农耕民族的图腾往往有牛。图腾崇拜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作用。这表明()A.图腾观念产生于原始人的迷信心理B.图腾崇拜对原始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图腾观念和图腾崇拜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图腾文化将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答案C解析图腾多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关,图腾文化观念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A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生产力的发展对原始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B说法错误;图腾文化是人类社会一定条件下的产物,它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消失,D说法错误。2.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一批改革开放主题影视作品集中播出,特别是12月起播出的《大江大河》获得了高收视率和好口碑。这主
本文标题:(京津鲁琼)2020年高中政治复习 第4讲 文化创新学案1(含解析)(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3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