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含解析)
1高台一中2019年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不同之处。其主要依据应是A.禹死后启继位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D.制定刑法【答案】A【解析】“天下为公”指天下为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天下为家”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舜将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禅让给禹,禹以自己的封国夏为天下之号,宣告夏王朝正式建立,并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成为夏朝的天子。“天下为公”的局面变成了“天下为家”,这是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立的必然结果,故选A;B、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中“王”“国”“侯”可知,这一政治制度是分封制,选项B正确;宗法制体现的是血缘关系,在材料中未反映,排除A;郡县制和“国”“侯”无关,排除C;从材料中“王”“国”可知,已进入阶级社会,而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内容,选项D排除。3.据史料记载,上海青帮著名人物杜月笙发迹后请杨度为自己修家谱,最终杨度选择了杜甫为其先祖。这一记载体现出家谱()2A.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B.有传承先辈精神和鼓励后人的目的C.是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重要信史D.深受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宗法制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所谓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材料揭示的是,杜月笙发迹后,请杨度为他修家谱,说明其深受尊宗敬祖的古代宗法制观念的影响,故D正确;A、B、C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所以应选D。4.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这表明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固化B.地方相对独立C.体制尚未健全D.君主专制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春秋的诸侯国……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地方相对独立,故“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故B项正确;分封制逐渐瓦解,导致家国一体淡化,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国家体制是否健全的问题,而是说明诸侯国的地位与权力的问题,故C项错误;春秋时期尚未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取并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学生应该结合春秋时期的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的相关知识,推理出“地方相对独立”的结论,即可正确判断。5.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B.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答案】A【解析】3由材料“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直接反映了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封建等级制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地方管理问题,排除C;材料和皇帝安全无关,排除D。6.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以后的朝代在此制度上不断加强和完善,C项正确。秦朝废除了分封制,与材料不符,排除A。世袭制度开始于夏朝,此后朝代基本沿袭这一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B。三公九卿制度是属于中央官制,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表现,且三公中的“丞相”后来被废除了,与材料不符,排除D。7.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度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度D.宗法制度【答案】C【解析】从时间上及联系史实可以看出,“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中的“新名号”是指皇帝,掌握着最高权力,因此“这一制度”是皇帝制度,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均与“最高权力”无关,且D项宗法制度不是在秦朝时期确立,排除ABD项。8.“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4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尖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大体含义是唐代地方官吏自己任免,不想朝廷缴纳赋税,表面上服从中央统治实际上并非中央政府的辖地,所以这则材料反映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历史现象,它揭示了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与题意内容不符。点睛: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严格控制地方的权力组织方式,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地方管理体制紧密相连,分封制下地方分权严重最终导致国家的分裂,秦统一中国后开始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在经过汉初郡国并行体制失败后,郡县制模式的优越性开始表现出来,此后郡县制得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程度也得以增强;在经过唐宋对郡县制的变革后,元代实行了行省制,更为成熟的地方管理模式出现,地方再也未出现能和中央分庭抗礼的现象,中央集权得以极大增强。9.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答案】C【解析】题干信息“隋唐时期”、“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结合所学可以知道,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故C正确;A项是秦朝的举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不符合“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排除;D项是选官制度,不符合“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和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抓住关键信息“隋唐时期”、“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和对隋唐时期确立5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和作用的识记。10.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C.西北边境的威胁得到了缓解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讲的是宋代任用文官治理地方,为了防止官员渎职,三年更换一次,这表明了当时中央对地方控制日趋加强,所以答案选B。其他选项材料没有涉及。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11.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的意思是,分封制导致了周的灭亡。而秦朝的灭亡并不是推行郡县制,在于暴政,故A正确;周的灭亡主要是的分封制的弊端造成的,而不是宗法制,排除B、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造成秦朝暴政,导致秦朝灭亡,不符合题意,C错误。12.“它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材料评价的是A.郡国并行制B.节度使制C.行省制度D.内阁制6【答案】C【解析】从材料“蒙元统治者”“行政区划”“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价的是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行省制度,故C项正确;A项是西汉初年实行的,排除;B项是唐朝实行的,排除;D项是明朝设置的,排除。点睛:材料“蒙元统治者”“行政区划”“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蒙元统治者”这个时间点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13.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由此可知朱元璋废丞相主要是因为A.宰相胡惟庸乱政B.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C.朱元璋性格多疑D.削弱诸侯势力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即丞相专权,威胁到皇权,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不是主要原因,排除;选项C个人因素,不符合题干中“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的意思,排除;选项D和废丞相无关,排除。1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答案】C【解析】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问题而设置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的;清初军机处初名军需房,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而设置的,地点在隆宗门内,成员都是皇帝亲信的臣子,或手握重权的人,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一人负责,皇权大大的得到加强。15.克利斯提尼改革规定“所有居住在同一村庄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他们不再用祖上的名字相称,而正式以村庄的名字相呼。”此做法A.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B.旨在排斥雅典的外邦人7C.表明雅典人实现了平等D.有利于瓦解贵族政治的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以地域取代血缘,这有利于打破血缘关系,也就有利于打破血缘政治而推行平民政治。故D项正确。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是梭伦改革的意义。故A项错误。旨在排斥雅典的外邦人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错误。雅典并不是人人平等,妇女和儿童都不享有政治权利。故C项错误。【点睛】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包括:(1)创设十个地区部落作为雅典各项公职的选举单位,在组织上消灭了氏族血缘部落,结束了贵族操纵公职选举的局面。(2)以五百人会议代替四百人会议作为最高行政机构。(3)设立十将军委员会作为最高的军事机构,(4)设立了陶片放逐法16.在伯利克里的民主改革中,最有利于平民参与政治的措施是A.废除债务奴隶B.将全国划分为十个地区部落C.创立“陶片放逐法”D.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公职、并发放津贴【答案】D【解析】实行津贴制度有利于鼓励公民参政,保证了广大平民作为公民大会主体的地位,故D项正确;A项是梭伦改革内容;B项和C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措施。17.《十二铜表法》规定:“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8A.对平民没有一点好处B.维护贵族的利益C.维护平民利益D.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答案】B【解析】【分析】略【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债权人可以对债务人通过实施拘留的方式追讨欠款,体现了对贵族利益的维护,故选B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债务人一般是平民,因此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对平民利益的维护,排除C项;D项内容无从体现,排除。18.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你认为不合法的是A.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们的主人却不答应B.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C.某平民将自己财产的大部分赠予他人,只留小部分给儿子D.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去卖了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答案】B【解析】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本文标题: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45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