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农耕时代的思想文化练习
-1-专题三农耕时代的思想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卓越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B.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解析:选B。材料“‘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反映了先秦诸子对传统文明的传承,这说明先秦时期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故B项正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并不是价值观念日益趋同,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统一的时代潮流,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而不是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故D项错误。2.韩非子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反映出韩非子()A.反对用礼乐制度规范人伦关系B.强调社会关系中重利的价值观C.重视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D.提倡用买卖关系处理社会问题解析:选B。据材料“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可知,韩非子通过买卖、交易等形式来明确君臣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关系中重利的价值观,故选B项;韩非子强调的是重利的价值观,并非反对用礼乐制度规范人伦关系,排除A项;据材料“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可知,韩非子侧重于重利的价值观,而未涉及法律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借助交易、买卖等形式来明确君臣关系,而非强调用买卖关系处理社会问题,排除D项。3.(2019·枣庄二模)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一至图三所示。这表明汉代()-2-A.外儒内法得到推行B.儒家学说影响广泛C.仁政观念深入人心D.儒家思想的官方化解析:选B。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经过西汉董仲舒改造之后,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于是出现了题干中“长袖乐舞”“讲学传经图”“养老图”反映的社会现象,故选B项;题干中的三幅图片反映的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没有体现出“内法”,排除A项;题干中的三幅图片反映的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之下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这不是“仁政”思想的体现,排除C项;儒学经董仲舒改造之后,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而题干所反映的却是一些社会现象,不能体现儒学官方化,排除D项。4.(2019·烟台三模)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佛教徒出家要剃除须发,不得婚配。然而自东晋以来,佛教学者却对佛经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他们译出的若干佛经不是来自南亚佛教基地,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这表明当时()A.佛教与儒学实现了“两教合流”B.儒学的理论建构比佛教更先进C.佛教受儒学排拒而不断自我调适D.佛教学者被儒家伦理纲常同化解析:选C。据材料“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可知,佛教受到儒学排拒从而吸收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据“佛教学者却对佛经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说明佛教吸收儒家思想而不能说明儒家对佛教的吸收,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是由于缺乏思辨性受到佛道的冲击,故B项错误;据材料“译出的若干佛经……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可知,佛教吸收儒家的目的还是宣扬佛教思想,故D项错误。5.(2019·衡阳二模)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A.植根于佛道的思想B.是儒学发展的倒退C.是民族精神的源头D.具有包容创新精神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等信息可知,理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故选D项;理学根植于儒学,对佛道的用词应该是“融合”,排除A项;理学是儒学哲学化的新阶段,其融合佛道思想并摆脱了佛道冲击,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排除B项;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可-3-以追溯到尧舜禹时期,甚至远古时期,排除C项。6.(2019·青岛调研)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解析:选C。图二大部分属于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故A项错误;“图二”主要体现了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他们抨击儒学的道统,故B项错误;由一到二,体现了从宋明理学到明清进步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故C项正确;图一、图二均与近代民主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7.(2019·滨州模拟)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B.培养人才,经世致用C.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D.弘扬道德,规范言行解析:选A。根据材料“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可知,上述言论的主旨是强调学术研究与道德修养的结合,故选A项;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主旨学问与道德的关系无关,排除B项;经世致用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与材料主旨学问与道德的关系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学问与道德的关系,未涉及对言行的要求,排除D项。8.(2019·博雅闻道高三联考)清朝思想家戴震说:“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对戴震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A.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理的思想B.批判将天理和人欲相对立的说教C.反对心学,主张回归宋代的理学D.摈弃人的情欲才能达到理的境界-4-解析:选B。根据材料“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可知,戴震批判将天理和人欲相对立的说教,故选B项;根据材料可知,戴震认为理学违背了古代理的思想,排除A项;从材料不能看出戴震反对心学,排除C项;根据材料“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戴震提出了“理存于欲”的进步伦理学说,排除D项。9.(2019·德州三模)中国传统数学采用的是实测实算的方法。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等,地理学著作《万国舆图》《职方外纪》等。这一情况的出现()A.拓宽了当时士人的视野B.实现了传统科技的转型C.开启了中西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析:选A。题干中明朝中后期西学的传入为当时的读书人了解西方提供了条件,故选A项;我国传统科技并没有实现转型,排除B项;这一时期西学东渐是单向传输的,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欧洲启蒙运动还没有发生,排除D项。10.(2019·深圳二模)汉字“丁”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A.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解析:选B。从材料中甲骨文中的“丁”字形状分析,可以看出商周时期建筑中主要使用竹钉、木锲等榫卯结构,篆书中的“钉”字体现了“丁”的金属质地,则说明春秋战国至秦时期已经出现了金属钉子,因而汉字“丁”的变化反映了商周至秦朝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中甲骨文、金文中的“丁”再到篆书中的“丁”,可以体现文字由繁到简,但由篆书“丁”分化出“钉”字则无法体现这一趋势,排除A项;商朝甲骨文的出现说明汉字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因而C项与材料中“丁”字的演化过程无关,排除C项;行书、草书是对楷体的艺术化书写,呈现出个性化特征,这与材料中“丁”字的演化过程无关,排除D项。11.下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所作《职贡图》,描绘了外国使节和我国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使臣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这一作品()-5-A.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记录B.可以印证唐朝开放的政策C.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D.反映了唐朝疆域空前扩大解析:选B。据材料“《职贡图》,描绘了外国使节和我国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使臣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得出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故选B项;艺术作品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排除A项;文人画,又叫“士大夫写意画”“士大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一种绘画形式,《职贡图》属于人物画,排除C项;《职贡图》描绘了外国使节和我国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使臣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没有涉及唐朝疆域,排除D项。12.(2019·唐山高三期末)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骤然哄去”。这说明()A.文字狱造成文化界百花凋零B.昆曲曲高和寡日益脱离群众C.秦声、罗、弋艺术价值更高D.北京百姓艺术欣赏品位较低解析:选B。A项表述与题目中“好为秦声、罗、弋,厌听吴骚”不相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所好为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骤然哄去”得出昆曲曲高和寡日益脱离群众,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不足以表达“闻歌昆曲骤然哄去”,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声、罗、弋”“昆曲”均是中国优秀的艺术作品,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扬州高三上学期期末)“新民本思想”是明清之际形成的一种政治理念和社会思潮,是传统民本思想的革新形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旧民本是时代呼唤君主集权政治的产物,新民本则是在时代试图解构君主专制制度之际应运而生的。所以旧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如果说,“一盘散沙”式的小农社会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君主集权来实行国家权力的整合,那么,手工商业时代到来之际那只“看不见的手”便开始排斥君主专制制度。新民本思想家在罪君和限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的广阔海域。——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材料二新民本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约束君主权力。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6-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功能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王夫之则提出将中央的权力一级级分解:“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史之令不行于县,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谓一统”。——摘编自谢贵安《明清文化史探研》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旧民本”思想的主要主张。据材料一,概括材料中旧民本思想与新民本思想的主要差异。(2)据材料二,概括新民本思想家约束君主权力的主要措施。(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民本思想”。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与民本有关的主张。第二小问主要差异,根据材料一“所以旧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可知旧民本思想与新民本思想的内容主旨不同;根据材料一“如果说,‘一盘散沙’式的小农社会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君主集权来实行国家权力的整合,那么,手工商业时代到来之际那只‘看不见的手’便开始排斥君主专制制度”可知旧民本思想与新民本思想的产生背景不同。(2)根据材料二“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可知扩大宰相权力(提高宰相地位);根据材料二“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功能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可知使学校具有治理国家的功能;根据材料二“王夫之则提出将中央的权力一级级分解”可知地方分权。(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多角度的评析“新民本思想”。答案:(1)思想主张:孔子“为政以德”,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主要差异:内容主旨不同,前者包含尊君(呼唤君主集权)思想;后者包含限君(解构君主专制)意识。产生背景不同,前者是小农社会;后者是手工商业时代。(2)主要措施:扩大宰相权力(提高宰相地位);使学校具有治理国家的功能;地方分权。(3)评析:新民本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革新,但没有摆脱传统思想的羁绊;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提出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农耕时代的思想文化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4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