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4讲明、清前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1.命题点:重农抑商下的明代区域经济的发展(2019·全国卷Ⅰ)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尝试解题]________D[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棉花被江淮商人收购后,在江南生产棉布,之后棉布又被卖回山东,三个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特色,故D项正确;运河运输是隋唐以后重要的常规航运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出现变革,故A项错误;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经济特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非土地制度调整的产物,与货币制度改变没有关系,故B、C两项错误。]2.命题点:明代君主专制的强化(2017·全国卷Ⅱ)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尝试解题]________-2-A[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后内阁地位上升,阁臣权力增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明朝中后期,司礼监太监获得了代皇帝“批红”的权力,这样司礼监太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干预明朝的中枢决策,故出现题干所述现象,故A项正确。]3.命题点:明朝经济发展的影响(2017·全国卷Ⅰ)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尝试解题]________B[饮食器具使用标准的差异反映的是一种等级秩序。明朝前中期,朝廷对饮食器具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到明朝后期这种规定被打破,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原有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这一变化与君主专制的逐渐加强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市民兴起的根源也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只是说低级官员也使用玉制器皿,不能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故D项错误。]4.命题点:明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2016·全国卷Ⅰ)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尝试解题]________B[题干反映的是明朝初期,地方由三司分别掌管“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到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地方行政权力出现了由明初的多人掌握到明中叶以后一人掌握的变化,这样有利于统一协调地方各部门工作,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5.命题点:明代对外交往(2018·全国卷Ⅰ)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3-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尝试解题]________B[由题中所给的绘画看不出其与传统绘画的区别,故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官方组织的朝贡贸易,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由材料无法得出海禁政策解除的信息,故排除C项;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这属于中国传统观念,没有推动传统观念的更新,故排除D项;明朝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认识不是很清楚,遂用传统文化来对其加以解读,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麒麟”,故B项正确。]6.命题点:明代迁都的影响(2015·全国卷Ⅱ)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尝试解题]________B[明成祖迁都北京,实现了政治重心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故D项错误。]7.命题点:封建社会后期南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2015·全国卷Ⅰ)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4-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尝试解题]________B[由表格数据分析,在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中,河南的状元人数多于江苏。而到了明清时期,江苏科举考试的状元人数远超河南。河南地处北方的中原地区,在唐宋时期经济发达,江苏地处江南,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兴盛,故选B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史学新论东昌府是山东重要产棉区,所产棉花由江淮商人收揽,而后又返销棉布转换思维棉花的收购和棉布的返销反映的是农产品的商品化第2题能力立意由最初的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宦官读书识字制度化这一变化所体现的中枢机构变化,体现了发散思维与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运用第3题贴近生活从人们日常饮食器具的变化上选材切入,彰显“以微见著”第5题情境新颖以中国传说中的“麒麟”为素材创设历史情境,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视角独特考查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第7题逻辑推理通过不同时期河南、江苏两地状元人数的比较推断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明朝(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2)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组成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清朝(1)康熙帝: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1.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种植棉花,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手工业(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5-(2)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丝织业出现,但发展缓慢。3.商业(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2)农产品商业化: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3)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市镇成为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4)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4.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的经济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明朝“海禁”: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3)清朝:“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三、市民阶层的兴起1.市民阶层:明中叶以后,由于新经济因素的增长,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以商贾和百工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2.市民阶层兴起的影响(1)首先在政治方面,市民阶层要求取得与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政治地位的斗争,使晚明的政治活动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2)市民阶层兴起后不仅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而且对社会风俗和文化取向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3)市民阶层在意识形态层次的作用,表现在士林风气上。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到了明代,仕途未明而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4)市民阶层兴起推动了晚明学术中启蒙思潮对人性的解放。(5)市民阶层兴起促使世俗文学的发展。文学作品中反对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宣扬尘世利益和现世享受的主题共同汇成了这一时期文学启蒙的洪流。1.(2019·福州质检)据统计,明代监察御史共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有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这表明当时()A.科举是官员的主要来源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注重考查监察官员素质-6-D.监察机构日益膨胀C[材料反映了明代的监察御史大多出身进士,并且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说明注重监察官员的素质,故选C项;材料“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强调的是监察御史的实际工作经验,不是突出科举制,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君主专制,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监察机构的发展,仅仅说明监察官员的考核和选拔,故排除D项。]2.(2019·合肥一模)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该制度()A.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B.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C[题干中康乾时期的奏折制度“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而提高效率,故选C项;密封报告本身就是一种信息获取,故排除A项;奏折制度可以较好地反映真实情况,与因循守旧无关,故排除B项;奏折制度有利于强化皇帝对官员的控制,故排除D项。]3.(2019·四川四市一模)景德镇瓷窑性质统计表(单位:座)元代明初明末清初官窑4758346官搭民烧(窑)-26941民窑220285356上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A.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B.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C.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D.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C[材料反映了从元代到清初民窑的数量越来越多,体现出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元代到清初官窑和民窑的数量变化,不能体现出制瓷业的利润,故排除A项;材料能体现民窑数量上占主导,但不能表明官窑在制瓷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故排除B项;虽然民窑数量增加,但不能表明政府无法控制经济,故排除D项。]4.(2019·茂名一模)1683年,康熙指出:“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具有裨益,故令开海贸易。”第二年,康熙分别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材料表明()A.清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7-C.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根据材料可知康熙开海设关管理对外贸易,故选C项;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不等于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重商主义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看不出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B项;材料是开海贸易,而不是闭关锁国,故排除D项。]抓关键词定时空快解题显性时空明朝(公元1368—1644年);清朝前期(公元1636—1840年)隐性时空废丞相、设内阁、厂卫制度、八股取士、督抚制度、军机处玉米、甘薯引进,广泛植棉,资本主义萌芽、长途贩运、票号、商帮、市镇、白银流通、粉彩、珐琅彩1.命题点:明代新的文化现象(2018·全国卷Ⅲ)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尝试解题]________D[根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第1篇 中国古代史 第4讲 明、清前期——中国古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48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