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唐山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卷Ⅰ(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计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B.分封制下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C.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和延续D.分封制下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诸侯称雄【答案】B【解析】“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没有涉及稳定政治秩序的信息,故A错误;“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因为周王是姬姓,所以具有同宗血缘关系的人成为分封的主要对象,故B正确;“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没有涉及文化传播的信息,故C错误;“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没有涉及天子权威逐渐减弱的信息,故D错误。点睛: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权力分配上的体现。2.姓氏的起源有很多途径。宋、郑、齐、鲁、陈、蔡、吴、秦等姓氏可以追溯到A.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B.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C.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D.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分封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郑、齐、鲁等2均是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所分封的诸侯国,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些姓氏和分封制有关而和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些姓氏是分封制的产物而不是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些姓氏和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毫无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3.《中国史纲》记载:“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材料反映的是A.分封制B.城邦制C.郡国并行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详解】解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一个王室”、宝塔式的几级封君”、一个地域的世袭统治者,这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材料中的“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故A正确;中国古代没有经历过城邦制,故B不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所述不符,故C不正确;中央集权是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不正确。4.如图为“颖川赖氏族谱”。族谱又称家谱,它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以历史的眼光看,家谱具有A.宗法制的特征B.礼乐制的遗风C.禅让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痕迹【答案】A【解析】3根据题干可知,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材料中反映的族谱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符合宗法制特征,A项正确。礼乐制度与题干中反映的以血缘为主体的族谱无关,排除B。禅让制是古代以贤能为标准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与题干中的族谱无关,排除C。分封制是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与家谱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5.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A.“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B.“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C.“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D.“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选项A的描述正确;选项B是三省六部制,属于唐朝制度,排除;选项C是行省制,元朝开始实行,排除;选项D是明朝政治制度内容,排除。6.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皇帝集权、追功逐利的时代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时代C.思想上获得空前统一的时代D.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时代【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代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成为此后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制度,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这一制度为秦始皇首创,所以材料中描述“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答案选B,AC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考点: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详解】47.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完全形成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地方官员不得世袭,由皇帝任免,表明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B项正确;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完全形成是指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形成并发展,故A项错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故C项错误;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制度,故D项错误。【点睛】“秦汉”是解题的关键时间信息。8.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A.汉武帝的刺史制度B.唐前期的三省分权C.明朝后期的内阁制D.清朝中期的军机处【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可知,材料主要想说明决策机构的集体性。A选项刺史是监察机构,并不负责决策;B选项是这种形式的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选项。C选项内阁的决策权在于皇帝;D选项军机处是君主专制的附属机构。9.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5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掌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有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故B项正确;C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决策程序规范化10.浙江永嘉人陈宜中,曾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他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A.宋代B.唐代C.汉代D.秦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可以判断出是宋朝时期,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故A项正确;B、C、D三项说法与题意不符,可以排除。11.元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当时管理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A.三司B.宣政院C.理藩院D.中书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三司是宋代掌管财政的机构,理藩院出现于清代,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机构,不是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排除A、C、D。12.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6①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④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A.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中行省和路府州县的设置及关系,可知元代的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C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汉时期,当时的郡县制度推广,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①③说法与图中所说元代行省制不符,与它们组合的ABD三项错误。13.中国古代的宰相(或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明太祖D.康熙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和简单迁移能力。本题主要考察君相之间的矛盾;A项秦始皇设三公诸卿制度、郡县制度、皇帝制度;B项汉武帝主要设置了中朝(内朝)和外朝并立;C项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会专权乱政,故废除,到明成祖朱棣时期正是设立内阁;7D项清朝没有丞相,或者宰相。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14.有学者总结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元朝D.清朝【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以发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材料中的“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殆尽”这个程度副词,它表明此时的君主专制权力达到了顶峰,依据所学可知应该是清代的军机处,故答案选择D项;西周时期没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故A错误;秦朝和元朝与“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不符,故B和C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的特点15.如图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中央集权的弱化B.中央机构的精简C.行政效率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可知反映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的特点,故D项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与图中中央机构的8官制改革无关,故A项不符合题意;从图中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看不出机构精简,故B项不符合题意;行政效率的提高只是官制改革的作用之一,并非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的根本性问题,不能说明历史趋势的发展,故C项不符合题意。16.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D.中国的闭关锁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积极寻求对外商品倾销市场,从而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故C项正确。A项,英国的船坚炮利属于军事因素,与“大势”不符合,排除。B项,西方列强扩张的根源在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排除。D项,闭关锁国与开放的世界市场相悖,排除。17.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上述条约内容表明A.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B.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C.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D.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要了解“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材料中“刑事诉讼”等文字说明是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故本题选择C。B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
本文标题: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4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