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讲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勃兴1.命题点:以计量史学考查商周时的王位继承(2019·全国卷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尝试解题]________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商朝“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根据所学西周宗法制可知,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正确;夏朝时世袭制已经取代了禅让制,当时的王位继承注重父子、兄弟之间的传承,这是宗法世系、观念加强的表现,不是受禅让制的影响,故A项错误;君主寿命长短,与王位继承方式没有必然关系,故C项错误。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强调血缘关系,非弱化血缘纽带关系,故D项错误。]2.命题点:古代中国“孝”“悌”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2019·全国卷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2-C.郡县制D.察举制[尝试解题]________A[根据材料中“孝”“悌”“礼”“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规范了礼乐秩序,故A项正确;禅让制是政权交接方式、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三者均与规范社会行为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C、D三项。]3.命题点:拓展教材考查中国古代治国理念(2018·全国卷Ⅱ)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尝试解题]________A[材料意在通过商汤对鸟兽不赶尽杀绝而获得诸侯拥护这一历史事件,来体现商汤的成功缘于其“仁爱”之心和基本道德意识,故选A项。]4.命题点:深层理解西周分封制的影响(2017·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尝试解题]________A[题干材料反映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分封王族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从而使周朝的文化影响覆盖其所辖之处,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A项正确;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局面,B项错误;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到贵族的世袭特权问题,D项错误。]5.命题点:周代青铜器铭文的历史价值(2016·全国卷Ⅲ)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3-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尝试解题]________B[根据材料可知,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意味着重视历史传承,故B项符合题意;周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商代一样,都是“金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度,故排除C项;商周青铜器多用于祭祀,题干信息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排除D项。]6.命题点:分析周代的历史文化现象(2014·全国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尝试解题]________C[“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选C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传统考点早期政治制度、商周王位继承考出新意以计量方式,在学生理解的“王”的概念之外,增加了“代”的概念,丰富了对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解第2题转换思维题干材料是古代中国的“孝”“悌”,要求转换思维判断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第3题选材易懂材料浅显,以商汤的仁德之心创设情境,没有阅读障碍角度新颖暗含热点,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第4题考出新意走出分封制的常规考点(内容、特点、作用等)考出深度考政治对文化的影响,考学生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第5题第6题热度不减依然选择“周代”这一热考时期进行命题。不考周代的政治,转考西周的文化一、夏、商、西周时期天下共主的确立1.王位世袭制:夏启开创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2.西周国家制度-4-(1)核心内容①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以维护宗法制的礼乐制度,与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构成西周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②分封、宗法和礼乐,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反映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③礼乐: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④世官制: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血缘为标准)(2)国家结构①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②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3)显著特点①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国同构”。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庭治理的形式扩大到国的范围。②贵族政治特征明显。世卿世禄制下,官僚都是贵族,贵族有封地但无薪俸。诸侯国内的劳动者不对国家承担赋税等义务,只对诸侯履行义务。二、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发展1.我国古代早期农业的发展阶段我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发展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考察,我国古代早期农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1)原始农业时期。这一时期耕作技术的特点是刀耕火种,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并广泛使用木器、骨器。人类现今种植的主要作物,基本是在原始农业时期栽培成功的。在各种栽培作物中,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稻为主。(2)沟洫农业时期(从夏朝开始,经商、西周直至春秋)。当时,华北地区沼泽较多,要在低平的区域发展农业必须首先开沟排水,由此而产生了沟洫农业。这一时期,木石工具仍在广泛使用,但青铜工具已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后期还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在农时的掌握、耕地的管理、育种、施肥、除草、治虫等方面,都获得了初步的成就。2.“工商食官”制度阐释“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以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他们的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3.青铜时代经济发展水平-5-(1)夏、商、周三代的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上说处于奴隶社会的奠基和转型期。(2)其间,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先进,奴隶社会达到鼎盛时期;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3)农业是三代的经济基础和主要生产部门,围绕农业生产的需要,历法、社会组织等方面均体现出了一定的农业社会特征。(4)夏、商、周时期已经有了初步的交换和商品经济,但不普遍。1.(2019·安庆二模)王玉哲在《中华远古史》中讲道:“商汤前后,夏、商、周是三个大小不同的民族并立,它们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后人所想象的那种君臣隶属关系。……那种君臣上下隶属的体系,是从周公东征胜利,占领了广大地区,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分封制度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这说明()A.周公东征前国家尚未正式形成B.分封制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管理D.世袭制到周公以后才逐渐形成C[根据材料“那种君臣上下隶属的体系,是从周公东征胜利,占领了广大地区,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分封制度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可知,分封制明确了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利于维护统治,拓展疆土,故选C项;夏朝时国家已经正式形成,故排除A项;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B项;世袭制在夏朝时期已逐渐形成,排除D项。]2.(2019·甘青宁高三联考)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A.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B.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D.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D[异族贵族和西周贵族墓葬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礼乐制度向外传播,异族学习西周文化,故选D项;材料是异族贵族和西周贵族墓葬的比较,不是贵族与平民的比较,凸显不出贵族特权,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同时,西周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故排除B项;C项中不能说“保障了”应该说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并且材料的主旨是异族贵族和西周贵族墓葬的比较,故排除。]3.(2019·内江二模)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这一方法()-6-A.表明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B.是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产物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D.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的精湛工艺C[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成熟,源于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故选C项;材料没有关于世界其他国家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无法判断中国的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故排除A项;这一方法是工匠们实践经验的总结,而非科学理论指导的产物,故排除B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很少用于农业生产,故排除D项。]4.(2019·泸州二模)西周青铜器上的金文的“华”,字形如一朵绽放的花朵,取义为美。《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也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表明()A.“礼”成为华夷之辨的主要内容B.文字的变化折射出民族交融C.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D.周人对礼乐文化发展的自信D[根据材料可知,周朝金文及《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关于“华夏”一词的解释即源于中原地区服饰华采、疆域广阔、文明道德兴盛的景象,反映了在礼乐文化下,周人本身的文化自信,故D项正确。]抓关键词定时空快解题显性时空隐性时空王位世袭制、早期国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贵族政治青铜时代、千耦其耘、井田制、工商食官甲骨文、“学在官府”、周礼“天下一家”1.命题点: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科技文化的特点(2018·全国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7-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尝试解题]________C[由材料可知,《墨子》中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记载未涉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故排除A项;《墨子》并非古代中国科技方面的专著,它只是记载了一些具体的科技成就,谈不上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排除B项;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所以《墨子》并不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故排除D项;古代中国的科技属于应用性科学,是对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2.命题点:春秋战国时期商贸业的发展(2017·全国卷Ⅱ)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尝试解题]________A[由图片可以看出,“陶”位于济水之滨,“曹鲁之间”水运交通便利,区域位置优越,促进了商贸的发展,故选A项;题干没有体现“争霸战争”,且争霸战争不利于经济交往与商贸发展,故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第1篇 中国古代史 第1讲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4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