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课时作业[学业达标]1.东汉末年,名教虚伪,玄学兴起。玄学家以《老子》《庄子》《周易》为依据,表达思想和寄托精神。在理学兴起前,许多士大夫醉心于此。魏晋玄学出现的背景是()A.老庄学说的思辨性受到重视B.九品中正制重视德行才能C.儒家学说一度失去正统地位D.门阀政治受到了冲击挑战答案A解析材料“玄学家以《老子》《庄子》《周易》为依据,表达思想和寄托精神”体现了道家学说仍有市场,其思辨性得到重视,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魏晋时期儒家学说仍占统治地位,只是受到了佛道的挑战,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阀政治阻断了许多士大夫的仕途,因此他们转向玄学寻求精神寄托,这并没有冲击门阀政治,故D项错误。2.下列反映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史实是()A.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B.封建帝王重视儒家,开始建立太学,传授儒家思想C.儒学失去了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的体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隋唐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统治者奉行儒、道、佛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故A项正确。B项是在西汉时期,排除;隋唐时期儒学仍然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故C项错误;D项是在宋明时期,排除。3.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约570年~632年)曾说:“求学问尤当去中国”。这是因为中国当时()①已发明了火药②已发明了造纸术③诗歌繁荣④编修了《唐本草》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C解析穆罕默德632年去世,这时是贞观年间,火药是唐朝中期发明的,①错误;造纸术是东汉改进,②正确;科举制考查诗歌,造成诗歌的繁荣,③正确;唐高宗修《唐本草》,当时穆罕默德已经去世,④错误。故选C项。-2-4.下列叙述中,唐诗兴盛的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的繁荣②庶族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④民族交融和频繁的中外交往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反映,唐诗兴盛的原因要从政治经济基础等方面去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是原因。故选D项。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唐诗属于哪个流派()A.边塞诗B.田园诗C.浪漫主义D.现实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诗为边塞诗派王昌龄所作,歌颂前线将士不畏牺牲、舍身殉国的豪情,故A项正确。田园诗描写美好的乡村生活和自然风景,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浪漫主义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现实主义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6.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多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渗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下列图片中体现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是()答案D-3-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于西汉末时传入,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龙门石窟是石窟艺术的代表,它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的佛教艺术,D项符合题意。A项“春秋莲鹤方壶”铸造于春秋时期,此时佛教尚未传入,故排除;书法是中国特有文化,排除B项;C项反映的是河西走廊的生活情境,不是中原文化,排除。7.中国古代科技巨匠不计其数,祖冲之、贾思勰二位科学家的共同点是()①都生活在北朝②注重实践③都在数学领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④在科学研究中刻苦钻研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生活在南朝、贾思勰生活在北朝,贾思勰的主要贡献是在农学领域,因此①③不是“共同点”,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B、C三项;二位科学家都注重实践,都有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故D项正确。8.现在流行的影视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事实不符,而遭到不少学者批评。下列电视剧情节中可能符合史实的是()A.唐玄宗派玄奘西行天竺B.张仲景在写《千金方》C.白居易的诗用雕版印刷刻印D.王羲之点评颜真卿的书法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是在贞观年间,与玄宗无关,故A项错误;《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故B项错误;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经出现,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用雕版印刷刻印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颜真卿是唐代人,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9.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①鉴真东渡日本②玄奘西游天竺③文成公主入藏④空海来华求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西藏属于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不属于域外民族,③错误;①②④均与题意相符,故选D项。10.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4-B.唐朝对外交通发达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文化昌盛;对外交通比较发达、便利。很多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使节来中国学习,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是唐朝中外交往活跃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等级提升]1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的主要原因是()①佛教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④人们不能接受理学观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盛行”“道教的传播”“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均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的主要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尚未出现理学,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A项正确。12.针对“道”,韩愈指出:“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他这是主张()A.格物致知,加强自身修养B.排斥佛道,遵循伦理纲常C.社会有序,万民乐业安居D.大兴文教,规范社会生活答案B解析材料重点是探讨维系儒家伦理道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愈排斥佛道,率先提出复兴儒学,故选B项。倡导格物致知的是理学,排除A项;C、D两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13.唐朝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多出身于中下层,他们对社会状况有较深的了解,往往怀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下列唐诗能够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B.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C.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D.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5-答案C解析唐朝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属于现实主义代表,反映出了“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C项是杜甫的诗,符合题意。A项是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一句,属于抒情诗;B项是李颀的《琴歌》;D项是白居易《宿东林寺》,均不符合题意。14.“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A.北魏民族大交融的发展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D.贾思勰是南朝的农学家答案A解析材料“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说明《齐民要术》是对各民族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充分反映了民族大交融的发展,故选A项。B、C两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故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贾思勰是北朝人,故排除。15.根据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这些史实得出的结论中()①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②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比较频繁③唐朝只和日本、印度这两个国家有往来A.①②正确,③错误B.①正确,②③错误C.①③正确,②错误D.①③错误,②正确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玄奘西游天竺取经、鉴真东渡就是这一政策的充分体现;唐朝除和日本、印度这两个国家有往来以外,和新罗(朝鲜)、大食(阿拉伯)、波斯等国也有往来。由此判断,①②表述正确,③表述错误,故选A项。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人追求外来物品的风气渗透了唐朝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各式各样的家庭用具上,都出现了伊朗、印度以及突厥人的画像和装饰式样……。实际上整个唐代都没有从崇尚外来物品的社会风气中解脱出来。——[美]薛爱华著,吴玉贵译-6-《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材料二唐诗描述“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唐朝时的女装,流行袒胸窄袖。隋唐时期的饮食品种繁多,仅饼类就有饼、烤饼、薄饼、油煎饼等多种。开元以后,长安“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唐玄宗逃难途中,杨国忠就献上胡饼给他充饥。那时不少蔬菜来自国外,像来自地中海的莴苣、来自印度的刀豆、来自波棱国的菠菜等。隋唐时期盛行饮酒、喝茶,中原人从高昌学来酿造上好葡萄酒的方法。那时候,贵族高官的住宅规模很大,用回廊连成庭院,后面还有假山、水池、楼阁组成的园林。不少园林中有球场,这也是从波斯等国学来的。隋唐还是室内家具大变革的时代,使用高型家具和垂足而坐,已逐步代替古老的席地而坐的习惯。从敦煌壁画看,后世的床、桌、椅、凳等主要家具,在唐末已经基本形成。(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唐朝的社会生活状况。(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答案(1)唐朝崇尚外来物品。(2)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社会风气较为开放;饮食的多样化;住宅、家具发生大变革。(3)边疆与内地交往以及中外交流频繁,各族各国的生活习俗渗入中原地区;中原人民善于学习,包容进取;政府及贵族的引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唐朝人追求外来物品的风气渗透了唐朝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二“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可知,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根据“女装,流行袒胸窄袖”可知,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根据“饮食品种繁多,仅饼类……”可知,饮食多样化;根据“住宅……用回廊连成庭院……”“室内家具大变革……”可知,住宅、家具大变革。第(3)问,从材料一、二中“胡”“伊朗”“印度”“波棱国”“波斯”等可知,与交往有关;根据“唐玄宗”“贵族高官”等可知,贵族及政府的引领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包容精神。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5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