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后课时作业[学业达标]1.有人写道:“从1928年成立到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一直受到内部纷争和外来入侵的闲扰,几乎没有一天享受到安宁。”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矛盾交织B.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C.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D.中国没有完成统一,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对内想剿灭共产党,实现独裁专制,对外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存在着各种矛盾,即使南京国民政府最后统一了全国,但基本状况没有改变,故选A项,排除D项。B项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不是不能安宁的原因,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是1939年,排除C项。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清党”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害达31万多人。下列对南京国民政府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②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③南京国民政府镇压五四运动④南京国民政府追剿长征红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南京国民政府清党与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关,①正确;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②正确;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长征开始于1934年,③④时间不符,排除。故选C项。3.1931年9月,国民政府实业部颁布的《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规定,“凡中华民国人民研究工业技术,对于工业上之物品或方法首先发明者”,可依本条例“给予专利权10年或5年,前项专利权以全国为区域”。这一举措()A.是抗战时期的应急措施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D.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2-答案C解析材料表述的是国民政府对于工业研究专利的保护条例,这是政府在经济方面发挥自己职能的体现,故选C项。奖励工业技术属于长远之策,不是抗战时期的应急措施,故排除A项;保护专利的措施是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故B项错误;上述政策与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无关,故排除D项。4.《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放弃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D.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答案A解析中共八七会议主要纠正了陈独秀右倾错误,即放弃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的错误,故A项正确。陈独秀没有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故B项错误;“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属于“左”倾错误,故C项错误;八七会议时期毛泽东尚未确立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故D项错误。5.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这支新型人民军队()A.中共的领导是其显著特征B.建立伊始毛泽东掌握军队领导权C.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D.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立下不朽功勋答案A解析“新型人民军队”新在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即党的领导是这支新型人民军队的显著特征,故A项正确。毛泽东没有参与领导南昌起义,B项错误;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C项错误;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立下不朽功勋的是北伐军,D项错误。6.1930年,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有文章批评“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违反了“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这个马克思主义原理”。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存在偏差B.共产国际阻碍中国革命C.党和红军中存在教条主义倾向D.马克思主义无法本土化-3-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没有从当时中国的国情出发,而是僵化、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反映出当时党和红军中存在教条主义倾向。故选C项。当时毛泽东已经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据中国国情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排除A、D两项;B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7.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充分体现这一原则的措施是()A.开展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B.进行政权建设,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C.开展武装斗争,打破国民党的“围剿”D.拓展生存空间,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答案A解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故A项正确。中共的政权建设和根据地的生存、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但相对而言不能充分体现材料中的原则,排除B、C、D三项。8.1933年10月,国民党出动百万兵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面对敌人重兵,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采取军事冒险主义,给红军带来重大损失,奋战一年,未能打退敌人的进攻。面对危局,中国共产党决定()A.召开遵义会议B.实行战略转移C.开展土地革命D.发动武装起义答案B解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面对危局,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B项正确。9.“这次会议,党的指导思想由教条主义占主导逐渐变为实事求是占主导,随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实事求是观念一步一步地深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这次会议”发生在()A.国民革命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红军长征时期答案D解析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与国民党合作,体现不出指导思想由教条主义向实事求是的转化,故A项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完全照搬苏联经验的结果,属于教条主义。长征过程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确定了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使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问题的会议,是实事求是的表现,不再对苏联经验进行照搬,故D项正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指导思想都是以实事求是为主的,灵活变通,故B、C两项错误。-4-10.关于长征,八十年前毛泽东即有相当精辟的论述。八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的价值意义随着历史的演进愈益凸显。下列各项中,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B.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批骨干C.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D.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答案B解析长征使红军摆脱了国民党的围剿,但并未改变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仍然是敌强我弱,故A项错误;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批骨干,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B项正确;土地革命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故C项错误;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D项错误。[等级提升]11.下面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D.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进行掠夺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36年较之1912年,轻工业产品进口比例大幅减少、出口比例增加,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增加,这说明中国的轻工业有所发展,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故选C项。A项错误,中国仍然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导;B、D两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12.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全面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5-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在()A.积极发动工人运动B.提出中国民主革命纲领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独立探索革命发展道路答案D解析大革命失败是在1927年,共产党成立后就积极发动工人运动,故A项错误;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故B项错误;中共在大革命时期就曾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不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新变化,C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D项符合题意。13.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表明()A.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B.纠正王明、博古“左”倾错误C.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符合国情答案D解析材料“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必然结果”说明“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排除A项;纠正王明、博古“左”倾错误是在遵义会议上,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民革命运动,排除D项。14.某学生做了一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正确探索总结为“三次变化”。表中甲、乙应为()三次探索开始于革命方式的变化甲革命道路的变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央领导的变化乙A.秋收起义、八七会议B.南昌起义、长征的胜利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建立井冈山根据地-6-答案C解析秋收起义不是革命方式变化的开始,故A项错误;长征胜利是中央领导变化的结果,而非开始,故B项错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故C项正确;八七会议作出了武装反抗的决策,却不是武装起义的开始,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中共中央领导并未变化,故D项错误。15.据下表可知()1935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A.民众丧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心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加深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扩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社会主义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计划经济的书籍较多,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D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民众的态度,排除A项;B、C两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排除。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观察下列三幅图片,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7-材料二中国则不同。……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1)将材料一中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每一幅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2)材料二表明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相反的道路”?答案(1)排序:图三→图二→图一。图一:建立了全国性的红色政权。图二:创建了第一支坚强的红军部队;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图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了。(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原因: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行不通,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认真解读图片中的文字注释,从中搜集有效信息,如图一中“临时中央政府”、图二中“井冈山”“毛泽东和朱德会见”、图三中“南昌起义”等,再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三幅图的先后顺序。第二小问,阐述应言简意赅、准确到位。第(2)问,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敌强我弱,农村蕴含革命力量,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之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8-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 南京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5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