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单元优化提升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演变历程(1)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儒家学派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2)西汉:改造与独尊时期。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既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又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隋唐以后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趋势。宋朝时期,二程和朱熹在继承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佛、道两教的某些思想,逐渐确立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儒学理论体系,即理学。明朝中叶,王阳明在继承陆九渊的“心即理”的基础上提出“内心反省”以“致良知”的主张,即心学,形成了儒学发展史上继宋代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4)明清:继承和批判时期。明末清初,李贽及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儒学弊端进行批判,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继承,从而使儒学重获新生。2.演变规律(1)思想内容随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演变。(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决定思想意识的变化。-2-(3)思想的变化与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扶植是不可分割的。【对点训练】1.《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返)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选B。从题干中的“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返)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可知,克己复礼被解释为“存天理,灭人欲”,故选B项。二、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1.现实意义(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4)民本思想有利于关注与解决“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5)“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2.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既要继承其中的精华,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敬幼、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对点训练】2.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下列思想中与该理念最相近的是()A.因材施教B.格物致知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解析:选C。陶行知的核心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A项因材施教较容易排除;B项格物致知指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也较容易排除;D项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为社会现实服务,和本题无关。知行合一思想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最为接近,故C项正确。[真题练]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3-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选C。汉代崇尚儒学,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儒学注重历史传统,并不“迷信”孔子个人,“五经”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汉代儒学并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而是强调寻根溯源,B项错误。儒学并没有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它于西汉时重新兴起,故D项错误。2.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准确理解儒家的主张。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这一政治理想,C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A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B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D项错误。3.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有利于维护家庭稳定,强化亲情关系,这符合儒家伦理中家庭和谐的主张,表明西晋时儒家伦理得到强化。4.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4-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题干材料阐述了唐高祖因姓李,与老子同姓,规定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明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又“灭佛”。这一过程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故答案选C。[自选练]1.《吕氏春秋》指出:“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认为国君应听取民众建议治国B.全面解释了春秋各流派的主张C.看到了各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D.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先进性解析:选C。由“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可知,作者反对听取民众建议治国,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涉及了“老聃”“孔子”“孙膑”“墨翟”,故不能称全面,故B项错误;材料中介绍了不同派别的“贵柔”“贵仁”“贵廉”“贵势”可知看到了不同学派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只说“孔子贵仁”,仅介绍其特点,并无赞扬之意,故D项错误。2.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解析:选D。秦朝为加强思想专制,焚烧了大部分儒家经典,故A项错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禁绝其他思想流派,新儒学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故B项错误;秦朝的“焚书坑儒”遭到了社会的强烈反抗,但汉代“独尊儒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故C项错误;秦朝的“焚”和汉代的“尊”均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的文化专制,故D项正确。3.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知至”,可与圣人比肩。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A.朱熹和王阳明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B.王阳明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C.朱熹和王阳明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D.朱熹重“物格”王阳明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解析:选C。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故A项错误;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根本,王阳明认为心是世界的根本,故B项错误;王阳明认为天理就是本心,朱熹认为-5-理是世界的根本,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正确;王阳明重“求心”特别强调“知行合一”,故D项错误。4.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许多言论对后人有深刻启迪,如“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等。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思想家分别是()A.老子陆九渊黄宗羲B.庄子陆九渊黄宗羲C.庄子王阳明顾炎武D.庄子陆九渊顾炎武解析:选B。“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是庄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黄宗羲反君主专制思想,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单元综合检测(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战国二百多年间,诸侯莫不好霸道而斥王道,崇尚以武力征服天下,招贤纳士,放纵天下之士坐而论道,择善而从。……诸侯国君虽然不能对诸子思想兼包并蓄,但让天下之士拥有了思想的自由。”这体现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A.诸侯国君以士人论道来掩饰争霸B.诸侯国君对称霸方式的不同选择C.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发展的空间D.士人的思想都以霸道为中心展开解析:选C。“诸侯莫不好霸道”而“招贤纳士”,“让天下之士拥有了思想的自由”,表明诸侯国君强烈的争霸愿望需要得到士人思想上的帮助,从而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发展空间,故C项正确。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下列言论与此同属一派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解析:选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主张,属于儒家思想,而“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韩非子的主张,属于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主张,属于儒家思想,故C项-6-正确;“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是庄子的主张,属于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3.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解析:选A。通过材料“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君主承天而立,是天人之间的负责人,是出于神化君主的目的,故A项正确。4.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董仲舒有“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的思想,可知材料没有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从“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可知董仲舒除了有三纲五常的思想,也重视君臣、父子、夫妻的相互作用,带有一定的辩证法思想,故C项正确;董仲舒的思想约束个人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不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故D项错误。5.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A.外儒内法的思想B.法、术、势合一的统治思想C.“天人合一”思想D.变道家的道统为封建的法统解析:选D。引文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封建统治合理的本源,外儒内法是一种统治手段,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法、术、势合一”同样也是一种统治的方法,没有涉及统治合法性的本源,故B项错误;“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征服与统治,与儒家的道统相反,故C项错误;“天不变,道亦不变”把封建统治与天道相比,变道家的道统为封建的法统,用自然界的原则来论证封建统治的合法性,故D项正确。6.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佛学名词、术语),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这说明了()A.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处于统治地位B.儒学从宋代开始才具有哲学思辨色彩C.儒学融合了儒、道、法、阴阳诸家思想-7-D.宋代儒学是中外思想文化融合的产物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处于统治地位始于汉代,不能笼统地说“古代中国”,故A项错误;根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优化提升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64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