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考纲要求】1.历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表现。2.“重农抑商”的原因、内容及影响。3.“海禁”政策实施的原因、表现及影响。考点一古代商业的发展【基础落实】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阶段表现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秦汉至隋唐受时间、地点限制,商业发展艰难,总体水平不高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明清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如徽商和晋商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1)宋朝以前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2)宋朝①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②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③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④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2.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2)表现①北方: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②南方:扬州、成都等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21.表现(1)西汉:由于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3)两宋①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②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由于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外贸易渐趋萎缩。2.特点(1)以朝贡贸易为主。(2)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考点深化】1.古代商业的特点(1)商业市场的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有早市、夜市之分;城郊和乡村的草市等。(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又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4)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徽商、晋商等。(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主导地位。2.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1)从城市的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之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人的地位也日渐提高,市场逐渐多样化。(3)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典例剖析】典例1.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番禺、顺德等十余州县统计,永乐年间共有墟市33个,嘉靖时增至95个,万历时更发展到176个。福建顺昌县弘治年间只有墟市4处,嘉靖时增至8处;3建宁县更从原来的1个增至9个。明中后期不断增长集市数量说明()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答案】A【解析】集市主要产生在城乡结合地带,是农民交换货物的重要场所,故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地方集市发展状况,没有涉及南北交流,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北方集市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构图解史]古代商业的“先”与“后”典例2.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一日敕:“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勒百日内毁拆。至九月二十日,京兆尹严郢奏:坊市邸店旧楼请不毁。”这表明当时()A.城市的实际区域逐渐向城外扩展B.城市空间向立体化方向发展C.城市封闭式的坊市制度出现突破D.政府拆除城市违章建筑进展顺利【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楼阁临视人家”,因此政府规定“楼屋皆不得起”,可见当时城市中楼宇已经大规模出现,城市空间向立体化方向发展。[构图解史]城市职能与“市”“坊”的演变【真题在线】1.(2019.4·浙江高考·4)“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4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迎江货……税海商”,诗中描述的江、海贸易,不能断定是否为“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草市迎江货”,表达了草市商业繁荣的景象,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草市迎江货”,结合所学,草市逐渐发展成为地方的商业中心,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迎江货……税海商”,表明草市迎接着源源不断的来自江、海的货物,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2019·江苏高考·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答案】D【解析】“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表明宋朝市镇经济发达,故D项正确;宋朝商税成为政府收入重要来源,政府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税,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的经济发展,没有涉及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故B项错误;“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指的是市镇经济能够满足政府需求,没有体现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3.(2019·天津高考·2)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耍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耍街'”,出现了“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现象,并且在集市上“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表现了商业的繁荣景象,据此可知,在明朝嘉靖年间,武城县的集市出现了文化和商业相结合进而活跃了经济现象,故选B项;根据题干中“集日寡而旷多”,表明山西武城县原来就有农村集市,只不过不太5活跃,排除A项;根据题干可知,武城县县令为了改善农村集市的冷清现象而采取了活跃文化措施,不能表明当时居民文化活动的丰富,排除C项;乡村城镇化一般表现为常住人口的增多、城镇规模的扩大、各种服务质量的提升等,而题干仅是提及了其集市的繁荣现象,排除D项。4.(2019·江苏高考·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答案】B【解析】从“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到“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表明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故B项正确;中国的新兴资产阶级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没有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的问题,故C项错误;反正统思想在明朝晚期已经产生,但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宋明理学,故D项错误。5.(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答案】D【解析】据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D项;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地制度调整无关,且明朝仍旧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排除B项;国家货币制度的变化不会带来国内地区差异,排除C项。6.(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6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解析】由材料“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可知明清时期商业规模的扩大促使资本的集中,故选C项;古代商人地位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地位较低,且“根本性改变”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封建社会统治者一直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且“明显松弛”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明朝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排除D项。【针对训练】1.(2018·河南郑州质检)(韩)宣子有(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乞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商品经济非常繁荣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官府无法控制商业D.韩国和郑国曾经结盟【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材料中“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我无强贾,毋或乞夺”相符,故B项正确。2.(2018·河北保定调研)庄季裕《鸡肋编》载:“朱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材料反映当时()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商业城镇逐渐兴起D.出现了地域性商帮【答案】C【解析】根据“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可知这些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商业市镇,故C项正确。3.(2019·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反映了()A.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B.坊市结构的变迁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D.市场监管的加强【答案】B【解析】汉代“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代“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这体现了7坊市制度的变化,故选B项。A项是在宋代;C、D项错在“加强”。4.(2018·北京东城检测)宋朝时期,繁荣的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诗歌创作。下列诗词中能折射出宋朝城市商品经济新发展的是()A.“闻说萍乡县,家家有绢机”B.“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C.“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D.“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答案】C【解析】A项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故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历史 艺体生文化课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6.17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6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