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课多彩的消费[题组一基础小题]1.我国已连续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预计到2030年,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突破2亿人次。与我国的情况相反,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人对经济的复苏不看好,一些家庭取消了出国度假的计划。这充分说明()A.我国居民的收入预期高于欧洲国家居民B.收入的多少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能力C.人们的消费会受到预期收入的影响D.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人们的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我国居民的预期收入增加,欧洲人的预期收入减少,但是不能得出我国居民的收入预期高于欧洲国家居民,A排除。2.共产房屋目前在北京等地试点实施,实现“住有所居”并非让每个人都拥有产权住房,而是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居住权益。一味通过购房解决住房问题,会使许多人沦为“房奴”。材料启示我们,理性解决“住有所居”问题,应该采取的消费方式是()A.享受资料消费B.贷款消费C.租赁消费D.发展资料消费答案C解析为防止更多人沦为“房奴”,需要理性解决“住有所居”问题。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的消费方式是租赁消费,C正确;其余选项与题意不符。3.小明家最近贷款买了新房,一家人还利用寒暑假外出旅游,周末时间去看电影,小明平时还经常骑共享单车。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小明家消费类型的是()①外出旅游属于发展资料消费②购房属于贷款消费③周末去看电影属于租赁消费④骑共享单车属于租赁消费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答案B解析①错误,外出旅游属于享受资料消费。②符合题意,材料中贷款买了新房,属于贷款消费。③不符合题意,看电影不属于租赁消费;④正确,骑共享单车属于租赁消费。4.刺激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一种手段,而刺激消费必须使居民“有钱花”“敢花钱”。“有钱花”“敢花钱”涉及的因素依次是()-2-①财政收入的增长②居民收入的增加③消费环境的改善④消费观念的更新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与题意不符,“有钱花”“敢花钱”是消费者的行为,与财政收入无关,故排除。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者才有钱花,故入选。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消费环境改善,有了诚信的市场氛围,消费者才敢花钱,故入选。④与题意不符。故选B。5.越来越多的人抛开了“买不起才租”的旧观念,过起了“租生活”。“租生活”不仅能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大的快乐,而且使过去的“买—用—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租—用—还”循环型消费。这里的“租生活”()①提高了商品的质量②体现求异消费心理③体现求实消费心理④符合绿色消费原则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越来越多的人过起了“租生活”。使过去的“买—用—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租—用—还”循环型消费。这里的“租生活”体现求实消费心理,也符合绿色消费原则,③④正确;材料未体现商品质量的问题,排除①;②材料未体现。6.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差钱”也奢侈,为了买心爱的名牌衣物和手包,在“气势”上压倒别人,几乎用尽所有的工资,平时只能煮泡面,文化消费更是无从谈起。材料中的消费者应该()①坚持适度消费,做到量力而行②注重精神消费,优化消费结构③坚持超前消费,摒弃求异心理④寻求贷款消费,提高消费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到的这些人属于一种超前消费,这启示消费者应该坚持适度消费,做到量力而行,注重精神消费,优化消费结构,①②正确;③说法不可取;增加居民收入是提高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贷款消费并不能提高消费水平,排除④。[题组二高考小题]7.(2018·浙江高考)为了提高英语能力,小明使用信用卡透支98元购买了一本权威词典。按消费目的划分,这属于()A.生存资料消费B.享受资料消费C.发展资料消费D.贷款消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消费的类型。发展资料消费是指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进行的消费。包括教育、培训、书本等。故C项正确。-3-8.(2017·江苏高考)当前,消费需求日益呈现新变化和新趋势,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据统计,2016年1月至11月,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4%、16.4%和17.1%。材料表明()A.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导产业B.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处于支配地位C.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D.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答案D解析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这并不能表明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导产业,A项不选;材料中没有体现人们的消费是由求实心理主导的,B项不选;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消费,不代表人们的收入水平已得到大幅提高,C项不选;旅游消费属于享受资料消费,文化、体育等消费属于发展资料消费,材料中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消费,这说明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故本题答案选D。9.(2016·全国卷Ⅲ)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试客的购买行为()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答案D解析由题干可知,试客在购买商品前,先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这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故D为正确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10.(2016·江苏高考)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大学生借助“校园网贷”进行消费的方式悄然“走红”。但一段时间以来,“校园网贷”引发的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也不时见诸媒体。这警示我们()A.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B.要避免贷款消费C.要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倾向D.要做理性消费者答案D解析A、B说法不科学。题干不涉及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校园网贷”引发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说明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做理性消费者,D正确切-4-题,故选D。11.(2015·安徽高考)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与收入成正比,①④符合题意;②体现的是需求量与价格成正比,错误;③体现的是需求量与收入成反比,错误。故答案选B。12.(2015·浙江高考)“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足购买500元商品。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C.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D.违背了适度消费原则答案C解析在消费过程中,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求异心理的体现,盲目从众不可取,攀比心理不健康,但材料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不是由求异或攀比心理引发的,A、B排除;消费者为了凑单获得购物券而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商品,是不理智的行为,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超出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D排除。故答案选C。13.(2014·全国卷Ⅰ)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④生活-5-水平逐步提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该国居民日用品消费支出增速减缓,但总体保持增长态势,③正确;不管是日用品还是奢侈品,该国人均消费支出都保持增长态势,说明该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④正确;虽然该国人均奢侈品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但图中并未显示该国收入变化情况,因此无法判断该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是否理性,①排除;从图中并不能直接看出该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否扩大,②排除。故答案选D。14.(2014·北京高考)根据下图数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出,近二十年来北京市城镇地区()①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②居民生活成本呈下降趋势③社会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④劳动者对服务业需求不断上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图可知,近二十年来北京市城镇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不断增长。一般情况下,随着收入的增长,恩格尔系数会呈现下降趋势,①说法错误;依据题意不能推断出居民生活成本的变化情况,②排除;生产决定分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职工工资收入会增长,③说法正确;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收入增长会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因此劳动者对服务业的需求会不断增长,④说法正确。故答案选D。15.(2014·福建高考)2014年清明节期间,福建省高速公路免费通行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这有利于()A.加快旅游发展,确保经济增长B.增加车辆出行,保护自然环境C.减少税费收入,促进收支平衡D.降低出行成本,刺激消费需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扩大消费的因素。小型客车免费通行,能够降低出行成本,刺激消费,扩大内需,D正确。A夸大了这一政策的作用,不选。出行车辆的增加,可能造成环境污染,-6-B不选。这一政策与促进收支平衡无关,C不选。16.(2014·江苏高考)有调查表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村居民消费增加5.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使城镇居民消费增加11%。出现该变化是因为社会保障()A.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B.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C.改变了人们的收支预期D.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减少了城乡居民的医疗支出,改变了人们的收支预期,增强了人们的消费能量,C符合题意;A是生产的作用,排除;社会保障不具有对生产的导向作用,B错误;D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题组三模拟小题]17.(2019·四川仁寿一中调研)据国家旅游局测算,2018年“五一”节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4.4%,实现旅游总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16.2%。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可能得益于()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未来收入预期总体乐观②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发展③人们消费观念转变,超前消费观念深入人心④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呈上升趋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原因,①符合题意;消费心理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原因,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我国消费的实际,排除;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18.(2019·南通模拟)居民的消费结构是衡量居民消费水平高低及国家在促进消费健康发展方面的政策是否得当的重要指标。下图中的曲线能够反映合理消费结构的是()答案C解析A中住房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增加,会排挤其他消费,可能会降低居民的生活水平,排除;B表示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国外消费的增长远大于国内消费的增长,此消费结-7-构不合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比例下降,用于发展和享受资料的支出比例提高,这是消费结构优化的体现,C正确;D的曲线反映的不是消费结构。故答案选C。19.(2019·辽宁质检)2018年“十一”假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9.4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同比增长9.04%。“十一”旅游人数再创新高,反映了()①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②全国物价总体水平不断下降③旅游消费环境得到不断改善④居民的消费观念都已经转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十一”旅游人数再创新高,反映了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也说明我国旅游消费环境得到不断改善,①③正确;②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④说法太绝对。20.(2018·河北邢台期末)近年来,随着各种消费金融平台的兴起,一部分大学生为了讲排场,不惜靠在网络平台上借贷来实现超前消费和高档消费,有的明显超出了承受能力。一开始盲目按揭,还款时压力倍增。材料中大学生的这
本文标题:(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训练检测(含解析)(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67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