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 一遍过考点44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含解析)
1考点4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①意识是社会劳动、人脑、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意识是社会的产物。②劳动在人类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作用。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但有了人脑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识,意识的内容根源于客观存在。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二)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即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制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不仅能反映2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思维的眼睛”,人类就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动物没有自觉的意识,不懂得自己活动的意义,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因而,它们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2)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知识拓展】意识的性质不同,其对物质的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即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也是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的要求。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3)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要反对3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误区警示】错误的意识也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错误反映,两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存在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存在是否作出了正确的、如实的反映。并不是有了人脑就可以产生意识人脑不会自行产生意识,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不意味着“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说的是一种可能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一说法是正确的。(2)“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而错误的意识则不是。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则必须依赖于物质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则必须依赖于物质。意识的能动作用并不都是正确的(1)从认识世界看,意识既可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也可能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2)从改造世界看,正确的意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对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误导实践,对改造世界起阻碍作用。意识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是指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它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意识不能直接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它必须借助于实践这一环节促使事物发生变化。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的东西是不能直接转变为现实的东西的,即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只能指导人们通过实践4活动把观念中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东西。考向一全面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客观存在就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人只有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使客观存在进入人的大脑,并在人脑中经过加工制作,才会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它们的意识。所以,人脑是意识产生的客观物质基础,而客观存在才是意识的源泉。正如马克思所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表现形式具有主观特征。具体表现在:(1)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2)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思维方法、知识构成等因素的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反映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这些差别体现出意识有主观性。(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这体现在意识可以对客观存在进行虚幻的或超前的反映,使得意识在形式上呈现出主观色彩。因而,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典例1】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在与记者交流时说:“在我早期的作品里边,故事、人物,有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是邻居的、亲戚朋友的经历,有的是听老人们讲过的故事,这批素材成就了我早期的小说。”由此可见①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客观存在是思维意识的原材料④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这批素材成就了我早期的小说”可以看出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存在5的主观映象,②③符合题意,入选;①讲意识的反映形式,④讲意识的产生,均与题意不符,不选。考向二全面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可以有效地指导实践,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误导实践,阻碍物质世界的发展。2.方法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内容如下图所示:4.要正确认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是第一性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性的;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决定物质,否则就是唯心主义。【典例2】“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可以决定一切③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④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所以精神不是万能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所以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①④正确;②③都夸大了意识的作用,错误。考向三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1.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6意识的反作用仅仅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一个表现。2.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作用,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第二,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不仅是让人们形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而且还指导人们“怎么做”。这也意味着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外延比意识的反作用的外延要大。3.主观能动性简单地说包括“想”和“做”两方面。不仅指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的努力程度,也包括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的努力程度。由此可见,意识的反作用属于意识的能动作用范畴,而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属于主观能动性的范畴,它们的外延是不同的。【典例3】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人口红利加速消失,带来新增劳动力供应紧张、人工成本上升、社会抚养成本上升等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这将从经济、社会、国际多重视角释放巨大红利。这体现了①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存在的根源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事物健康发展③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存在的发展④意识反映客观存在时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决定是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作出的,正确地把握了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①③④正确切题。②的说法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考向四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要按规律办事,首先要了解规律、懂得规律,还必须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具体地把握规律。这都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要按规律办事,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对规律的掌握程度。只有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正确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3.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7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典例4】沙漠治理是世界性难题,鄂尔多斯人民另辟蹊径,变“征服沙漠”为“善待自然”,他们把沙漠绿化、沙产品开发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发展模式”。“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本文标题: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 一遍过考点44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6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