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提分教程 下篇 模块三 通史融通练习
-1-模块三通史融通一、世界近现代史阶段一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文明一阶段特征概述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统一世界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一战后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二要点时空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14-1945年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现代立体画派三阶段融会贯通1.两次世界大战间世界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建立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这为苏俄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基本的政治前提。同时,政治上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也必然要求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以探索符合苏俄(联)国情的经济体制,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成为当务之急。(2)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当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时,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危害巨大的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遭到了巨大打击,美国等西方国家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应对,但是西方国家的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破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苏俄(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何会出现这种迥然不同的状况,究其根源,在于其不同的生产关系,苏俄(联)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西方国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西方是市场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2.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阶段特征(1)经济方面,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及危机之后的持续萧条,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集权的斯大林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开展经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实-2-现了工业化。(2)政治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社会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应对危机:一种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一种是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一阶段的典型特点仍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从国际关系上看,这十年可被称作“走向大战的十年”,一方面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幌子疯狂侵略扩张,另一方面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阶段二二战后的世界文明一阶段特征概述从1945年至今是由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阶段。政治上: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共处,社会主义经历了迅速发展和重大挫折,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经济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双重趋势。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思想文化上:现代主义文艺兴起。二要点时空定位-3-三阶段融会贯通1.二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1)二战后,世界政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冷战。政治军事上的冷战使整个世界被分割成两个互不联系的经济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而苏联也针锋相对,成立经互会,斯大林逝世后,长期致力于经济改革等。(2)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共体形成,日本逐渐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振兴,这-4-些因素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开始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3)两次世界大战虽然结束,但战争的影响却永远烙在人们的心中,战争带来的大动荡、大变革,使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盛,影视艺术发展迅速。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格局的变化在政治、经济领域的表现(1)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随着世界各国力量的发展,国际关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在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2)经济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世界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到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二、中国现代史阶段一一阶段特征概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误,“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二要点时空定位具体时段1949-1956年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56-1976年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政治三大政治制度确立,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通过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关系,打开了外交新局面科技文化“双百”方针提出,文学、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国防科技和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和教育事-5-业受到重大冲击三阶段融会贯通1949年至1978年我国政治、经济、外交、科教文化间的联系(1)政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巩固政权的斗争,建立三大政治制度,制定宪法等。政治建设为经济、外交、科教文化提供安定的环境。(2)经济:恢复国民经济、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政治建设、文化科技发展的前提。(3)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为国内政治、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4)科教文化:“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双百”方针等政策为文化领域繁荣提供保障。阶段二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开拓一阶段特征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时期,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为突出的时期。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周边国际环境的稳定,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二要点时空定位具体时段1978年至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政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恢复、发展和完善,“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和实践,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实行基层民主选举经济实行改革开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续表具体时段1978年至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思想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指南的丰富和发展。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开放、时尚和竞争等意识成为人们精神面貌的主流-6-外交积极调整外交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三阶段融会贯通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1)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确立了正确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领域贯彻全会精神,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同时,对外开放也有序展开。(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邓小平理论的萌芽时期,随后,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7-三、模块内中外关联1.现代中国与现代世界的比较现代中国现代世界时间跨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到当今世界特征探索中崛起的中国多极化、全球化的世界政治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等,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世界舞台,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文明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1949-1956年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56-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逐步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改革成效不大,并最终解体;20世纪30年代,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现代化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模式被普遍采纳,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也在不断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思想文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得到-8-想;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教育、文艺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一定程度的发展2.近代以来中外经济的联动效应时间西方经济现象中国经济现象15-18世纪新航路开辟;对外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传统的丝、茶、瓷器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外贸处于出超地位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对外输出商品,掠夺原料;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门洞开;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农产品商品化,传统手工业逐渐破产;被卷入世界市场;近代工业开始起步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对外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加剧殖民扩张,争夺海外市场;各地联系加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加深;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实业救国促使民族工业发展一战期间忙于世界大战,放松对外侵略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军国主义经济;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战时工业受战争影响20世纪40至50年代美国经济强盛;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民族工业破产;新中国经济恢复;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参加区域合作组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3.中外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9-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
本文标题:(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提分教程 下篇 模块三 通史融通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7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