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业达标]1.“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D.胡惟庸集团答案B解析胡惟庸是明朝宰相,他背后代表的本质上是宰相制度,毁灭胡惟庸则是废除宰相制度的标志,故B项正确。2.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分相权,中书门下同相B.废丞相,权归六部分掌C.裁中书,实现权力集中D.设内阁,亲理国家大事答案B解析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废丞相,权归六部分掌,B项正确。3.明初废丞相后,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即使他“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政事处理完毕。因此明成祖时设立()A.尚书令B.殿阁大学士C.内阁D.军机处答案C解析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故选C项。4.“(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材料反映了内阁()A.地位提升权力扩大B.获得统领六部的权力C.大学士拥有决策权D.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答案A解析明代内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不是法定中央机构,没有参与决策权,不能统率六部百司,故排除B、C、D三项;由材料可知,内阁权力的上升与票拟权的取得有密切联系,六部要按照内阁票拟的谕旨办事,故选A项。-2-5.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图示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是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中三个非常重要的政治机构,呈三足鼎立状态,故A项正确。明朝以后不设宰相;军机处是雍正时期设立的,故B、C、D三项错误。6.在宫廷剧《步步惊心》中,女主人公若曦从现代穿越到了清朝的雍正年间,她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皇帝与宰相共商国是B.行省官员向皇帝述职C.军机大臣跪见皇上D.地方大员密折奏事答案A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清朝的雍正年间”。宰相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已经废除,这是电视剧中主人公无法看到的,故选A项。7.“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参与国事决策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说明①正确;由“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可知④正确。材料未涉及军机处的办事程序和行政效率,不能得出②③的结论。故选C项。8.军机处成立后,政令经由军机处直接发出;部院各方的公文也直接送到皇帝的手中,不再经由内阁。这表明()①内阁已形同虚设②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③行政效率有所提高④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公文和政令不再经由内阁处理,故内阁形同虚设,①正确;-3-政令经由军机处发出,各方政务由皇帝处理,全国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由此可知②④正确;政务处理不再经由内阁环节,行政效率有所提高,③正确。故选D项。9.明朝废除丞相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相同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B.提高行政效率C.避免决策失误D.强化地方管理答案A解析明朝废除丞相和清朝设立军机处均是为了加强皇权,即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等级提升]10.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解析内阁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奏章,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宰相也有此职能。故B项正确。11.明朝大学士叶向高曾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此材料说明()A.三省六部的长官负责制B.阁臣对君权与部权都很尊重C.明朝没有宰相之职只有阁臣D.阁臣秉承旨意,提高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知,叶向高认为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一旦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因此,叶向高在阁六年,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B项正确。明朝无“三省”,A项说法错误;C、D两项与题意不符。12.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D.加强了专制皇权答案B解析材料“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体现出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4-率,故B项正确;A项提及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本身错误,军机大臣没有决策权,排除;D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3.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答案C解析据材料“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直接交中央各部院”和“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可知,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故C项正确。14.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的距离比明代内阁更近,这便于皇帝召集大臣下达旨意和命令,更具有效率,本质上是皇权加强的表现,故B项正确。明清两代皇宫都是紫禁城,布局相同,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中央和地方关系,C项错误;这一变化有利于行政效率提高,但这是现象,不是本质,D项错误。1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答案B解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明君主不通过极端手段已经无法维系其统治,说明封建制度已经丧失活力,即将走向衰落,故B项正确。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5-——《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妥。——《明史纪事本末》(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2)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有无本质区别?请说明理由。(3)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在明朝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态度:汉:认为丞相很重要,能辅助皇帝治理天下;唐:认为国家政事要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不能一人独断;明:认为丞相专权乱政,故废丞相。(2)没有本质区别。理由:都是为了维护皇帝一姓的天下。(3)影响:明朝废丞相,使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专制皇权有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是一人独裁,将国家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朕之股肱”“辅朕……以治天下”,材料二中“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和材料三中“不旋踵而亡”“多有小人,专权乱政”等信息分别归纳。第(2)问,各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虽有变化,但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他们都是从维护自己的统治出发,把相权作为统治工具,不断调整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直至废除。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发生的根本性转变是丞相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 新人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85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