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新人教版
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某知名学者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A.夏禹B.商汤C.周武D.秦皇2、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反映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历史的变化是()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从诸侯争霸到设置郡县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3、秦汉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形成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4、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5、《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时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时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6、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从秦朝的历史来看,对其解读不恰当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B.秦朝可能统一了文2字C.秦朝推行分封制D.秦朝曾设丞相、御史等职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8、有关秦朝中央官制表述符合史实的有()①以皇权为中心②“三公”互不相属,彼此牵制③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④“三公”直接管理地方事务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④9、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賾,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A.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的基本原则10、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据此判断,在秦汉时期,华夏族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心理认同”方面的特征是()A.书同文B.车同轨C.行同伦D.地同域11、“秦汉以后,中国的皇权政体在其建立之初,是一项伟大的创制,因为它所取代和超越的,是以往那种狭蹙的制度模式。”以下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①结束“封建”政体,统一国家产生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③打破了宗法束缚,给各阶层民众提供发展契机④三公制度确立,权力制衡机制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1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体系。材料一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材料二“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选自《全球通史》材料三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时,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1.据材料一分析“寡人”指的是谁?涉及他创建的有哪些重要政治制度?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推行的这一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3.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试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其中最主要的两大矛盾。由汉到明清,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语云,温故知新。重温历史,汲取智慧和力量。材料一恩格斯曾经指出:“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将战国时代北边诸国的长城整合为“万里长城”。蜿蜒如带的长城横亘在今天的北中国地区,长城以南,“其人耕稼以食”;大漠之间,“畜牧畋渔以食”。西汉之时,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史谓“凿空”。从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00年,历20余年,沿河西走廊,曾多次大修长城。有意味的是,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安用劳民”,一笑置之。4——据《说中国》、《历史》选修教材等整理材料二关于长城,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长城的线路,几乎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相重合。②长城的兴与修,取决于实际的社会政治状况。——摘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等1.阅读材料一,按照“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思路,分析并概括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所学,以唐朝为例,从内政外交两个层面分析指出唐太宗对修复长城的建议“一笑置之”的理由。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1.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认识。、答案以及解析5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难度为小。结合所学,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所以选D。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材料提到,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这反映了从诸侯争霸到秦国统一六国,完成统一,结合所学知识,秦朝设郡县制以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完全形成是指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形成并发展;C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是以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为标志;D不对,“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制度;B符合题意,秦朝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地方官员不得世袭,由皇帝任免,表明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点评: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代开创了国家的统一局面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成为此后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制度,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这一制度为秦始皇首创,所以材料中描述“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答案选C,AB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5答案及解析:答案:D6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和材料分析,A.秦时人们以金玉为印,说法不符合材料,应是秦以前;B.秦时玉玺为皇帝独有,这是材料中的现象并非反映的实质问题;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这一说法与材料相悖,故此题应选D项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通过“四方古印文”来考查秦朝在政治、文化方面实行的措施。联系各选项,结合教材相关所学,可以判断出ABD项说法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本题选C项。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公九卿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卿”原先是为王室服务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这种机构转为行政机构,这显然是化国为家的体现,实质是皇权至上,因此B项符合题意。A、D两项是现象.不是“本质”;C项与题干无关。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査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直接管理地方的是郡县官员,④错误;①②③符合秦朝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的特点,故C项正确。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秦代官制的影响,材料“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说明秦朝的官制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本原则,故D项正确;监察体系并不隶属于丞相,排除A项;B项强调的是郡县制,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C项“完成”表述有误,排除C项。10答案及解析:答案:C7解析:“行同伦”指统一行为和伦理,是对思想到行为的统一,体现的是“心理认同”,故C项正确。“书同文”指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车同轨”指秦朝统一交通轨道,“地同域”即统一地域,均与心理认同无关,A、B、D三项错误。1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它所取代和超越的,是以往那种狭蹙的制度模式”可知题文考查的是秦汉以前实行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①②③正确,④三公制度是秦朝的政治制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百官公卿12答案及解析:答案:1.秦始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2.信息: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3.矛盾:君相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可判断出“寡人”指的是秦始皇。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2.根据材料“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这是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作用可从对统治集团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角度回答。3.第3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回答。13答案及解析:答案:1.预期目的: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南下侵扰。实际结果:保护了内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沿着长城西进的轨迹,形成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2.侧重解读①:长城地处北部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长城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8侧重解读②:内政,贞观之治,民族团结政策;外交,积极友好和开放的对外政策。解析:第(1)问,“预期目的”从秦汉时期北方匈奴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回答;“实际产生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第(2)问,选择认识①,应该结合所学历史地理知识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分界线的角度思考作答;选择认识②,应该从唐太宗的内政和外交方面的开明政策角度思考作答。14答案及解析:答案: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纷争。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原因是历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8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