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百舸争流的思想一、选择题1.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说法,认为这个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形成这个判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6年。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体现了()①实践决定认识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解析】:D此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表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味正确的反映物质。②③正确;①说法正确但属于认识论角度,与题意不符;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但这促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因此”正确反映”说法片面,④错误。故本题选D。【答案】:D2.2018年4月28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布消息,”天眼”FAST首次发现距地球约4000光年的毫秒脉冲星。新发现的脉冲星J0318+0253自转周期5.19毫秒,根据色散估算距离地球约4000光年,是至今发现的射电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之一。这一发现说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类对宇宙的新认识推动了对太空探索实验的发展③意识活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对脉冲星的认识不断深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B上述发现说明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确;材料是强调实践活动促进了认识的发展,不是强调新认识推动了太空实验的发展,2②不选;材料体现了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没有体现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③不选;脉冲星的新发现说明,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对脉冲星的认识不断深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答案】:B3.2018年1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时,提及河流与水,并以此详细阐释澜湄精神。”水是生命之源,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承载着数以千万计的人口。这个地区历史上曾出现过动荡,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今天,我们沿澜湄流域六国聚在一起宣誓一种精神,即同饮一江水,共为命运共同体的澜湄精神。”从哲学角度来看,总理讲话体现了()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的主题是”河流与水,并以此详细阐释澜湄精神”。河流与水是物质层面的,以此详细阐释澜湄精神是意识层面的,主要涉及的是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④符合题意;选项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C4.古希腊哲学家皮浪认为:肯定某种知识就是独断论,正确的态度似乎应当是怀疑和否定,对任何东西都不下判断。这一观点()A.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B.把握住了辩证否定观的实质C.否认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D.具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解析】:C题中观点否定了意识能正确反映存在,否认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属于不可知论,应选C。【答案】:C5.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物质的本原。这种观点()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B.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3C.虽是一种可贵的猜测,但有科学依据D.把物质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解析】:D德谟克利特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D项正确;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A项不选;这一观点没有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B项不选;这一观点没有科学依据,C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D。【答案】:D6.爱因斯坦在1912年对”重力微透镜”技术进行过预测,原理为:如果在遥远恒星和地球望远镜之间有另一颗恒星穿过,这颗介入的恒星的引力就会像透镜一样,将遥远恒星的入射光放大;当一个行星围绕最近的恒星旋转时,行星的引力也会对光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光的变化的研究,科学家可以发现相关行星的存在。2017年12月,来自11个国家的天文学家宣布利用重力微透镜技术已经眺望了第二个”太阳系”。这说明()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自然科学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哲学的的指导③有了”思维的眼睛”,人类就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④现代科技的进步使意识逐渐具有了直接现实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C爱因斯坦的预测为后来的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这说明有了”思维的眼睛”,人类就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应选C;题目没涉及哲学的的指导作用,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排除②、④两项。【答案】:C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大设计》里说:”自然发生说是有物而非无物存在的原因,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原因。没必要借助上帝引燃蓝色导火线,让宇宙诞生。”下列与斯蒂芬·霍金的世界观相一致的有()①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③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④道之为物,惟恍惟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B题目中,霍金认为”自然发生说是有物而非无物存在的原因,是宇宙和4人类存在的原因。没必要借助上帝引燃蓝色导火线,让宇宙诞生”,其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故①③选项体现的世界观与题目一致。②④选项均属于唯心主义。选B。【答案】:B8.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下列观点与此命题体现哲理最接近的是()A.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C.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解析】:D题中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与之相近的是D项;A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属于主观唯心主义,C属于朴素的辩证法观点。【答案】:D9.”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天地合而万物生”。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看到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承认了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C.强调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D.坚持了朴素的辩证法与朴素的唯物主义的结合【解析】:D”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天地合而万物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同时两种观点认为世界是运动变化的,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属于朴素的辩证法,D适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不适合题意;B材料没有体现;C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不适合题意。【答案】:D10.从哲学角度看,下列对下图漫画解读正确的是()①失败者的借口体现主观唯心主义倾向5②成功者的谦词体现客观唯心主义倾向③良好的机遇是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④善于抓住机遇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D”命,乃失败者的借口”体现客观唯心主义倾向,①不选;运,乃成功者的谦词,体现客观唯心主义倾向,②入选;良好的机遇是获得成功的外因,是一个条件,不是决定性因素,④正确,排除③。【答案】:D11.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中()①把一切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②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③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画上等号,具有形而上学性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C该观点看到了物质条件是精神德行的基础,有合理和可取之处,故①项错误;该观点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但认为“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是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画上等号,具有形而上学性。故②③项符合题意;本观点否定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具有形而上学性,故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答案】:C12.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说:”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该观点()①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②肯定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③肯定了”知”和”行”之间是不可分离的统一关系④把”理”作为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的观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肯定了”知”和”行”之间是不可分离的统一关系,①③适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目观点,排除;故选C。【答案】:C二、非选择题13.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1)结合上述材料,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支持迁都一方的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思想?(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答案】:(1)①以客观的地理条件和政治经济条件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倾向。②以变化了的疆土面积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的辩证发展的观点。③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因素考虑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2)在如何建都的问题上,有人以符合阴阳五行之说作为规划迁都的理由,其理论依据是唯心主义的;”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是说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由统治者是否施行德政决定的,而不是由都城的布局是否符合阴阳五行说决定的,这体现了在考虑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十分重要的道理。【解析】:(1)考生在回答本题时,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既包括唯物辩证法、也包括辩证唯物论、也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其次学生注意设问的指向是“支持迁都一方的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思想”,而不是说明材料体现哪些观点,只需要说明白支持者的观点所体现7的道路即可。从唯物论的角度看,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理;从辩法的角度来看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的道理。(2)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考生在回答时,对于把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建都的依据,这是唯心主义观点的体现。”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的观点,看到了国家实行德治的重要性,这是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14.爱国应该是理性的,是一种高尚的情怀,是一种积极正面的价值追求,也是很寻常的情感表达。在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做出所谓的”最终仲裁”后,一些人参加围堵商家、打砸私家车的活动,爱国成了”糊涂的爱”。这就告诉我们,每个中国人在爱国的过程中,要对国外形势有清醒的判断,有所为也有所畏,恪守理性去爱国,做一个不辱大国形象的文明中国人。(1)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2)运用唯物主义和唯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8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