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课时分层作业1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1-课时分层作业(十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2018年12月,某报社采访组深入乡村,开始为期10天的调研采访活动。据此回答1~2题。1.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践是指()A.人类的一切活动B.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C.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D.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D[实践就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不是一切活动,不是认识活动,也不是改造世界的活动,故D项正确。]2.本次调研实践是为了深入基层,更多地了解龙岩老区真实情况,更多地了解人民群众疾苦和心声,建立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说明实践具有()A.社会性B.能动性C.客观物质性D.历史性B[题干指出了本次调研实践的目的,体现出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故选B项。]3.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主体工程包括22.9公里的桥梁、6.7公里的海底隧道,建设规模庞大,施工环境复杂,从设计到建设前后历时14年。其成功建设是桥梁工程的奇迹,更是科技创新的壮举。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港珠澳大桥从设计到建设前后历时14年,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目的,B、C、D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4.2018年9月10日晚,中国机构编制网公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即“三定”方案,在方案中,“计划生育政策”全都改成了“生育政策”,此政策调整的认识论依据是()A.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2-C.认识是一种圆圈式循环运动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D[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计划生育政策”全都改成了“生育政策”,这样做是基于我国人口发展的实践需要,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认识的反作用,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物质决定意识属于辩证唯物论的范畴,不是认识论范畴,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圆圈式循环运动,C项说法错误,排除。]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说,40年发展的辉煌成就有力证明,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这表明()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40年发展的辉煌成就有力证明,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实践的物质性、社会历史性特征,也未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B、C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6.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他的观点所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理解。材料主要强调认识真理不是目的,而是运用对真理的认识去改造世界,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无关,排除。]7.“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D.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D[做名言名句题,首先要弄懂句子的意思,然后体会其中所反映的道理,再根据设问要求,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强调了理论的重要性,理论指导实-3-践,故A不符合题意;B强调了“思”与“学”之间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强调精神需要高于物质需要,而不是强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故排除C;D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故D符合题意。]8.2018年6月14日,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为嫦娥四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任务,探索月球背面奥秘搭建了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这表明()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人类认识的对象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需要③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④探索自然界奥秘是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材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①③符合题意;人类认识的对象取决于人们实践的能力和水平,而不是人们的主观需要,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为社会实践服务是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④说法错误。]9.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并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1980年将个税起征点确定为800元/月后,我国先后4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整个税起征点,分别是2006年提高到1600元/月,2008年提高到2000元/月,2011年提高到目前的3500元/月。7年间,平均工资在不断上涨,现有的个税起征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状况,需要上调,才能减少中低收入者的压力,增加这部分人到手的实际收入。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个税起征点的提高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解析]明确知识范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需要从来源、动力、标准和目的等角度思考问题;全面梳理材料的信息指向,以此结合理论知识来组织答案,体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个税起征点的提高来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平均工资不断上涨推动了我国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了根据实践的发展适时提高个税起征点是必要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国个税起征点的提高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减少中低收入者的压力,促进社会公平。[能力提升练]10.某平衡车的专利在2018年7月底取得授权,这项专利指出当平衡车检测到你的第一只脚踏上去的压力并没有超过30千克时,平衡车会保持稳定状态,不会直接进入行驶状态。如果两只脚已踏上去了,但还没站稳,平衡车也会尽量保持稳定。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4-B.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存在C.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使其打上人的烙印D.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物就是在改变自然物的规律,为人类谋福C[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仍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故A错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是在天然物的基础上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不可以脱离天然物存在,故B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改变规律,故D错误;平衡车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它是人类通过实践改变自然物进行创造的产物,故C正确。]11.为了发挥自己研究成果的成就,一位学成归国的博士,毅然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运用学到的试管冻制、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使奶牛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了当地牧民,实现了共同富裕。上述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重要标准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C.正确的认识只有为实践服务才能发挥其实际意义D.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该博士把自己学到的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当地牧民,实现了共同富裕的事例表明,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故选C项。]12.火星水冰是否纯净以及埋得多深始终是个谜,而污垢、岩石和其他表面杂物让研究火星水冰很困难。2018年1月,《科学》杂志载文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通过火星侦查轨道器上的HiRISE相机观测到8个火星地区冰层横截面,其不仅含水量可观,且冰层距地表仅1米,最重要的是,它们看起来非常纯净。上述发现进一步印证了()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利用和改造的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科学家通过火星侦查轨道器上的HiRISE相机观测到8个火星地区冰层横截面,并认识到火星含有可观的水量,这表明上述科研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推动认识发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同时表明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另一个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③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改造。]13.2018年2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香港“少年警讯”成员回信中要求青年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下列名言与这一要求蕴含哲理一致的是()①知行合一②知易行难③学以致用④学无止境-5-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读万卷书,是指要获得足够多的理论知识,行万里路是指要参与实践,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①③符合题意;知易行难指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实较难;明白认知事物的规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够做到做好是另外一回事,故②不符合题意;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故④不符合题意。]14.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发布了20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20个“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请运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20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出台的认识。[解析]本题要求从实践观点角度谈对材料的认识,这需要从实践的三个特征、实践对认识的四个决定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同时,作为认识类主观题,思路要宽泛,把设问范围内的知识点和材料中的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答案]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相继出台20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说明了这一问题。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0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0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央发布了20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⑤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号文件”的出台用于指导三农工作,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课时分层作业1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8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