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1978年7-9月,国务院召开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务虚会。会上,许多经济学家批评了要求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左”倾观点,要求利用市场活跃流通。如平反的孙冶方重提了“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的观点。该会议()A.认识到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结束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C.从理论上阐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D.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材料“要求利用市场活跃流通”“价值规律第一条”说明此次会议认识到了之前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主张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该会议仅批评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并未清算,因而也并未完全结束“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会议内容只是要求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并未从理论上阐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故C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副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人民公社制的推行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3.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推行农业合作化B.实行土地改革运动2C.开展人民公社化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答案】D【解析】在推行农业合作化之前,农民的土地经营方式是私人经营而非集体经营,这与材料提供的信息明显不符,故A项错误;在土地改革运动之前,在广大农村中居主导地位的是地主土地所有制,而不是集体经营,故B项错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前,农村的土地经营方式虽然是集体经营,但在该运动开展后,农民没有任何的产品支配权,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可知,这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相吻合,故D项正确。4.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A.都属于私有经济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C.都属于商品生产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答案】B【解析】城镇个体户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也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两者经营方式类似,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农产品进入市场才算作商品生产,故C项错误;两者劳动所得不相同,故D项错误。5.(2019·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月考)1985年,中央出台一系列新政策,规定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机关工资由中央管理,其他各级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这些政策有助于()A.实现改革重心转移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缩小城乡发展差距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处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企业职工工资、奖金和机关工资的改革,增加了企业和机关的积极性和活力,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改革重心转移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农村的情况,无法得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结论,故C项错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材料并未涉及此内容,故D项错误。6.(2019·广东梅州高一月考)针对某次会议,有报道指出,中国共产党正式承认“市场经济”……这是第一次。经过14年的改革,市场经济终于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取代计划经济而占据主导地位。该报道评价的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3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答案】C【解析】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7.21世纪初,中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而定价商品不足5%,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现象说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一定成果,故B项正确;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并没有高度发达,故A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无法反映,排除;材料没有与资本主义进行对比,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8.以下是国务院从1992年起颁布和实施的部分新政策。这表明,我国政府着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1992.12《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1993.2《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乱集资和加强债劵发行管理的通知》1993.4《国务院关于严格审批和认真清理各类开发区的通知》1993.4A.完善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开放范围C.减少对经济的干预D.构建经济法律体系【答案】A【解析】政府加强干预经济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通知与扩大开放范围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通知反映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增强,故C项错误;材料是行政通知,与经济法律体系无关,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汪东兴出席了会议。各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对农业的巨大投入,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1978年,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4材料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在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管理机构等三方面的变化。(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和根本目的。【答案】(1)政治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经济背景:经济徘徊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改善。文化背景:政治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2)经营方式:从集体经营到分户经营。分配方式:从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管理机构:从人民公社到乡、镇政府,从生产大队到村民委员会。(3)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9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