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儿童少年情绪障碍•抑郁症在发达国家被称为“心灵感冒”。它是现代人类常患的一类以长期持续性情绪低下为主症的心理疾病,医学上称其为情感性或抑郁性心理障碍,有高达12%-14%的自杀率。抑郁症不是一次性疾病,它有反复性。研究表明:约2/3的患者在首次发病后的2-5年间会有第二、第三次发作。抑郁症常侵袭优秀人才。美国著名抑郁症问题专家史培勒曾说:“这种病往往袭击那些最有抱负、最有创意、工作最认真的人。”•抑郁症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属情感性障碍的一个方面,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抑郁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之一。据统计,美国有2000万到4000万人有过严重的抑郁经历,每年至少有20万人因抑郁症而住院。并且在任何特定的时间内,美国人口的15%会表现出某种抑郁的症状。•女性的患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国际权威的心理医学专家指出,“如果说20世纪是焦虑的年代,那么21世纪就是抑郁的年代。”据估计,全世界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占世界人口的5%左右。•到2010年,世界发病率前15位疾病中,抑郁症将列居榜首;到2020年,抑郁症造成的疾病负担仍占第三位,可谓是“‘郁’火焚身”。•在中国当前最重要的5种精神疾病中,抑郁症位居榜首,据推算,我国抑郁症的现患人数高达3600万,是世界之最。•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心理的第一号杀手。•青少年抑郁•性的发育,学习的压力,神经系统承受的力量更大,尤其是在遇到挫折和恼人和消息下,神经系统的功能很容易失调,以致发生青春期抑郁症。•从儿童期到青春期,身心发育的不平衡,对挫折、缺点精细的体会及对未来的担忧,也可导致青春期抑郁症的发生。•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快速发展的青春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青少年抑郁发生呈上升、且低龄化趋势,其发病率大约为1.8%~7.8%,抑郁症已成为当今青少年最普遍的心理疾病之一。•青春期抑郁症,最明显的症状是迅速地、长时间地失望,总察觉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外部:神色哀愁,说话低沉,萎靡不振,有严重的孤单感;不爱交际,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内部:心理过程和动作障碍,学习时书看不进,字写不匀整,察觉做什么也没意义,头痛、胸闷、食欲下降、严重失眠,还往往引起轻视感、罪恶感,甚至引起轻生念头。抑郁发生的原因•抑郁的生物学研究–遗传学研究•行为遗传学学家RobertPlomin等:抑郁症患者家庭成员的发病危险为9%,明显高于3%的基线水平,提示遗传因素在抑郁症发病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同卵双生子的共病率为40%,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的共病率11%。•遗传的影响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抑郁越严重,遗传因素的影响就越显著。–免疫学研究•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细胞数目发生改变。严重抑郁症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数目下降,大多数研究认为免疫细胞的改变和病情的轻重有直接的关系。•--抑郁的内分泌学•某些神经递质(Ach)可通过影响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分泌而引起血浆皮质醇的增高,这些对抑郁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海马内含有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皮质醇的增高可通过损伤海马、蓝斑等处使抑郁患者产生认知功能障碍、情绪低下、失眠等症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的改变。临床观察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往往情绪低落,运动量减少,容易发生抑郁。•环境因素研究•---社会环境因素的研究•家庭环境气氛、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以及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业成绩等都可能构成威胁青少年的生活应激事件,从而导致青少年的抑郁。•在对青少年人群的研究中,抑郁主要和学业能力与社会能力两个领域相关。在学业领域中,教师、父母、同伴对学业能力的评价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Lasko(1996):有抑郁情绪的青少年较少双亲亲密度、社会支持,并比他们的同伴表现出较低的自尊。知觉到的社会支持、客观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与满意度、社会网络的大小、社会接触的频率、亲友的情绪支持等与抑郁以及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环境因素研究•Eaves(1997):家庭环境与遗传因素在发病中均起较大作用。•家庭环境与遗传因素影响依孩子年龄或症状严重程度而不同,越是小年龄儿童,家庭环境因素越显得重要。•遗传与环境通过许多方式相互影响。例如遗传所致特定的性格特征导致该青少年更容易暴露于不良环境中,相反环境因素也会影响遗传效应的发挥。•依恋关系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其与养育者间积极的情感联系。J.Bowlby:婴儿生来就有发展与照顾者(通常是母亲)情感依恋的需求。依恋分发展为3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严重生活事件可能会影响个体依恋方式的形成,例如早期丧失父母会导致依恋关系的全面破坏,是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较差的依恋关系会影响孩子发展内在与人际应对技能,易感抑郁。•认知行为•认知是指个体发生行为的认识或信念,以及适应性地运用这些认识与信念的策略,包括想法、感知、评价、计划、态度、记忆、目标、标准、期望和归因。•Beck认知理论:对自己、他人与世界(包括未来)持有负性认识或信念是导致个体发生抑郁的根本原因。抑郁青少年有较多认知歪曲、负性及不适当归因、无助、社会技能缺陷和低自尊。•青少年的抑郁认知受到父母认知与养育行为的影响。如父母支持对青少年自我效能与自尊、归因与对将来的期望是一种保护,父母指责与孩子负性归因方式、负性自我有关。•青少年在面对生活、学习要求或压力时缺乏有效问题解决技能与抑郁发生有关,如Garber等显示抑郁青少年较少运用适应性人际与个人策略(问题解决、认知重构)来减少负性情感,而更多运用回避反应,对自己的策略也不够自信。•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权威型(高度要求与反应)•过度溺爱型(低要求与高反应)•专制型(高要求与低反应)•忽视型(低反应与要求)•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有亲子关系、家庭功能、家庭外的社会支持、婚姻关系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专制型父母的孩子往往缺乏竞争,而常表现被动、低自尊、害怕权威以及学业困难;忽视型父母的孩子结局最差,表现学业、社交困难、行为问题和内化症状。•专制与忽视型父母的孩子最容易出现抑郁。控制(要求)与反应(温暖)•情感表达•情感表达(expressedemotion,)指家人对患者的情感反应。抑郁孩子的家庭存在高情感表达,表现为家庭紧密性、支持性差,参与少、批评拒绝水平高。•父母心理病理•孩子的心理健康依赖于生活中主要照顾者的(主要指父母)心理健康。•代际遗传•父母酒精依赖、物质依赖、抑郁、焦虑与青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问题有关。父母患心理疾病会导致青少年处于应激环境中,同时影响父母养育技能。•大多研究认为有抑郁母亲的儿童青少年为抑郁高危人群;与抑郁父亲相比,患抑郁症的母亲对子女心理健康影响更大。•家庭应激•儿童青少年抑郁的产生往往与家庭不良生活事件(应激源)如父母婚姻不协调(包括离异、婚姻冲突)与亲子关系差有关。•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在应激家庭环境下发展抑郁。抑郁孩子的家庭有较高的父母攻击、惩罚、婚姻冲突、拒绝现象,而缺乏支持与帮助。•家庭因素在青少年抑郁发病中不容忽视。•早期生活经验。生活在破碎型家庭,父母因各种理由与儿童长期分离造成的早期情感剥夺和失落;父母性格缺陷导致的家教方式不良,生活环境严酷;成长过程中缺乏心理支持;受虐儿童等。•心理学研究•人格因素•Epstia(1979):一定的人格特质包括对自身的赞许、对环境的积极的态度、正确的自我观念和内部控制等,在应激事件中起积极作用。低价人格(依赖、自责、强迫、完美主义)与抑郁有高相关。人格的独立性、社交性对抑郁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应对因素•关注问题的应对•应对•关注情感的应对•综上所述,青少年抑郁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参与的心理、病理生理过程,而与青少年所处的特定社会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试图解决具体问题的认知和行为用内心活动,如否定应激、转移注意力或改变态度来缓解内心的紧张临床表现•五项特征•懒。无原由地突然变得疲乏无力,自觉懒散无能,甚至连简单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都懒于应付。•呆。动作减少,思维迟纯,构思困难,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力和脑功能明显减退。•变。性格明显改变,前后判若两人,自我感觉很差,精力、体力和脑力大不如以前。•忧。情绪忧郁悲观,意志消沉,缺乏信心和活力,无愉快感。万念俱灰,心情压抑、沮丧、忧愁、苦闷,突出一点是对外界一切事物缺乏兴趣。•虑。多思多虑,焦虑不安,一筹莫展,自责自卑,可有惶恐不安、坐立不宁等表现,少数患者犹如焦虑症。•轻度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内苦外乐”。言谈、行为和仪表正常,甚至给人以愉快乐观的假象。但内心痛苦悲观、自卑消极,无法自行排除精力、体力、脑力的下降和严重顽固的失眠等征象。•社会功能下降。无法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不能胜任原本非常熟练的工作。•睡眠障碍。大多患者出现失眠、易醒和早醒现象;个别的则嗜睡不起,睡眠质量不高。•意识清晰。患者能意识到自己有病,求医愿望强烈。•心境低落。患者心情郁闷,兴趣和愉快感丧失。•若无原因地持续2周以上,甚至数月不见好转,常视为轻度抑郁症最典型的症状。•中度抑郁症临床表现•病理性忧郁情绪。持续性情绪低下,心境恶劣,缺乏兴趣,活力、精力减退。典型患者呈现“哭丧面容”。•精神运动性阻滞。懒散无力,行动迟缓,很少有自发行动。严重时患者长时间端坐一隅,纹丝不动,缄默不语,有如泥塑木雕,称之为“抑郁性木僵”。•忧郁性认知。•对任何事情只看到阴暗面,对生活毫无信心,自我评价过低。•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和期待,想到的全是最坏的前景。•反省过去,患者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简直是十足的废物,自卑自贬。•脑功能迟滞。思维迟纯,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自感“整个头脑像被浆糊粘住似的”不清醒。•焦虑。患者激惹性低,往往为小事紧张、激动、难以自控。•强迫。抑郁症常伴有强迫症状。•顽固性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入睡困难和早醒。•躯体症状。呈现全身多种器官组织并非特异性难定位的躯体不适。如头痛、胸部缩窄感、疲乏无力等。•重度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妄想。所涉及的内容纯属无中生有的病态想法。如有的说自己品行不端,贪污腐败;有的称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等。在妄想的支配下,也可产生自伤、自杀行为。•幻觉。一般以幻听为主,往往“听”到重复的几个字或几句话。•抑郁性木僵。患者缄默不语,动作迟纯,不食不动,呆若木鸡。•有明显的自杀言行。•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持续至少2周,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1项:•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的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活动明显减少。•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到妄想程度。•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退。•性欲明显减退。•十种常见的自己折磨自己的想法:•1.盲从迷信纸上的东西——恰如一个好学生一次成绩不好便觉得自己完了——结果导致自己怀疑自己,做什么事总觉得不符合标准。2.绝对化仅由于一次挫折便感到前途暗淡。有位腼腆的青年向姑娘约会,因受拒绝,他便想,我再也不去约人,我这一辈子是孤独、凄惨的。3.“有色眼镜”抓住一点点消极念头,翻来覆去的在脑中纠缠。这就像戴一副特制眼镜滤掉了事物的积极面,得出的结论当然是消极的。4.自卑一些消极的假设也往往干扰我们的思维,其结果自己觉得不如人。5.草率结论始终认为,别人不管你的话有无道理总是看不起你;总认为将来凶多吉少。•6.两个极端看问题像玩望远镜戏法。找不足点,望远镜正过来看,不足之处越看越多,越看越大。想想自己的能力时,又将望远镜倒过来看,将能力无限缩小。7.不合情理内心感到不安,总以为一定是自己做了什么坏事。你的情绪似乎成了这种念头的依据,忧郁患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是很少的。8.“应当”论者“我本应当这样做的”,“我要那样做就好了”,这种想法只能使你感到不安和内疚,
本文标题:儿童情绪障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2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