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课标Ⅲ)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专题八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真题多维细目表考题年份卷别题号涉分考查内容选篇出处题型考查能力素养要求(高考方向)201920182017课标全国Ⅲ课标全国Ⅱ课标全国Ⅰ课标全国Ⅲ课标全国Ⅱ课标全国Ⅰ课标全国Ⅲ课标全国Ⅱ课标全国Ⅰ1616161616161616166分6分6分6分6分6分5分5分5分《论语·子罕》《师说》《念奴娇(大江东去)》《邹忌讽齐王纳谏》《阿房宫赋》《赤壁赋》《庄子·逍遥游》《蜀道难》《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荀子·劝学》《出师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孟子·鱼我所欲也》《琵琶行》《赤壁赋》《论语·为政》《师说》《念奴娇(大江东去)》《荀子·劝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庄子·逍遥游》《陋室铭》《观沧海》《阿房宫赋》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理解型默写识记识记识记识记识记识记识记识记识记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总计平均分值占比考频5.74.0%9题/9卷命题规律与趋势01考查内容1.选篇范围为《考试大纲》推荐的64篇古诗文,通常是高中两篇,初中一篇。2.诗词和古文均有涉及,考查的语句常是富有思想性、艺术性或哲理性的名句。02考频赋分1.以理解型默写为主,除2017年设2小题5空5分外,其他年份一般设3小题,每小题2空,每空1分,共6分。03核心素养以语言积累与建构为基础,注重审美体验和文化传承。04备考建议1.理解型名句默写是课标卷2014年开始采用的题型。其特点是把理解与背诵结合起来。根据题干提供的对所考查“名句名篇”的分析或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内容。这种题型较之直接型默写题,增加了对“名句名篇”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还要理解原文的内容。2.背诵经典古诗文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应注重全篇背诵;理解型默写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2020年理解型默写仍是必考题型。2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教师用书)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229清单一高中阶段必背文言文(5篇) 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情境助记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踮起脚极目远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了广泛学习与不断思考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君子只有通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才能达到“(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效果。(3)“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的道理。(4)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很重要,“不积跬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外;“不积小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从反面设喻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5)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学习需要坚持。一个人只要持之以恒,就会“金石可镂”;若半途而废,就会“朽木不折”。(6)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学习必须善于利用外物,要想让别人在远处能看得见,就要“登高而招”;要想让别人在远处能够听得清楚,就要“顺风而呼”。(7)荀子在《劝学》中说,一根直木,把它烤弯成符合圆规的曲度,“虽有槁暴”也不能再恢复原状的原因是“使之然也”,比喻人们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锻炼才干。(8)《荀子·劝学》中说,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原因是“用心一也”;接下来又说螃蟹,它虽有六腿二钳,但因为不专心,最后落得个“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结果。(9)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学习过程中坚持同样重要,并且采用正反对比手法来说理,他认为连朽木都不能刻断,是因为“锲而舍之”;只要不停地雕刻下去,则“金石可镂”。2.逍遥游(庄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情境助记 (1)庄子《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型硕大无比,奋飞时,“其翼若垂天之云”;鲲鹏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然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世人都向往逍遥自在的生活,但是万事万物都是有所凭借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大鹏徙于南冥,尚且“去以六月息者也”;就连对名利似乎无欲无求的列子“犹有所待者也”。(3)《逍遥游》里说宋荣子能清楚地划定自身与外物的区别,辨明荣誉与耻辱的界限,面对世人的赞誉他能做到“(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面对世人的非难,他能做到“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泠然善也”来形容列子借风前行的情形,最后说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但“犹有所待者也”。(5)《逍遥游》中提到如果“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就只能拿芥草作舟;而搁置杯子就会着地,粘住不动了,这是因为“水浅而舟大也”。(6)《逍遥游》中的“(且夫)水之积也不厚”,说明了浮载大船没有力量的原因;而负载大的翅膀也没有力量的原因是“风之积也不厚”。(7)庄周在《逍遥游》中写小年,列举了朝菌不知一月的变化和“蟪蛄不知春秋”这两个例子;接着写大年,“楚之南有冥灵者”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3.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专题八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3 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情境助记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好古文”,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2)韩愈在《师说》中表明:老师的作用是“(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之圣人之所以有成就,就是因为“古之学者必有师”,而今天求师解惑的人却很少见了。(3)《师说》中,作者先指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然后提出“孰能无惑”的观点;再指出出生在“我”前面的人,“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我”应该跟从他并把他当作老师。(4)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却“耻学于师”,由此得出,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大为不同。(5)《师说》中,作者认为郯子等人虽是贤者,但与孔子相比,“其贤不及孔子”,而孔子以他们为师,其原因是懂得道理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罢了。(6)《师说》中,作者通过对比指出古代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他们仍然“(犹且)从师而问焉”;现在的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7)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人人都会有疑惑,可是“惑而不从师”,就永远也解决不了疑惑;接下来说,比“我”先出生的人,“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所以要跟从他并向他学习。(8)韩愈在《师说》中用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例子,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观点;接着又引孔子言论,说许多人在一起行走,“则必有我师”。(9)《师说》中,作者指出巫医乐师等人“不耻相师”,这种行为却遭到了士大夫之族的耻笑;而说明士大夫之族的智慧不及巫医乐师等人的句子是“今其智乃反不能及”。4.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
本文标题:(课标Ⅲ)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37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