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关键词:包装设计,教学实践,课程,研究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研究本文简介:摘要:以湛江海洋文化为切入点,立足于文化传承角度,通过对海洋文化形式、内涵、题材的挖掘,探究地方特色文化背景下的包装设计教学模式。阐述了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案例,从理论知识讲授、调研及元素采集、设计实践、教学成果评价四个教学阶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拓展包装设计课程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研究本文内容:摘要:以湛江海洋文化为切入点,立足于文化传承角度,通过对海洋文化形式、内涵、题材的挖掘,探究地方特色文化背景下的包装设计教学模式。阐述了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案例,从理论知识讲授、调研及元素采集、设计实践、教学成果评价四个教学阶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拓展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提高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关键词:包装设计;海洋文化;教学一、研究背景湛江海洋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它是湛江人民依赖于海洋进行商品生产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和形态,以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广泛存在于民间艺术、地方产业、传统技艺、生活形态(行为、语言、习俗等)当中。[1]湛江海洋文化在政治、经济、学术、艺术诸方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颇具影响力,建立在这种文化基础上的经济产业,如海洋渔业、海洋手工业、海洋工业有力地推动着湛江海洋经济的发展;而涉及海洋人群社会特点和习俗的海洋社会和海洋文化,如海洋文学、海洋艺术、宗教、民俗、信仰、戏剧等作为文化产业,其生存与发展亦是海洋开发中巨大的潜在资源。湛江海洋文化城市的兴起,应传承和拓展这种优势能的文化传统,并以之为基础,重新建立、开拓新的空间,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广东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研究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包装设计课程的设置也应紧紧围绕海洋研究为中心,不仅要传授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还要促进湛江地域文化的传播及传承,使其发扬光大,海洋文化是湛江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承载了湛江人民最深厚的精神底蕴。本次包装设计课程立足文化传承角度,通过对湛江海洋文化的调研与分析,挖掘海洋文化的形式、内涵、题材,探讨海洋文化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应用的思路和方法。全文展示了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背景、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程作业案例分析等内容,体现了广东海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的海洋学科特色和应用性办学理念,提高了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二、教学方法思考本次包装设计课程以海洋文化传承和创新为目标,力求从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中寻找价值,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新的演化和创新。课程采用“一二三”教学模式,即一个中心:以创造性思维培养为中心;二个平台:以实际项目为平台,以设计竞赛为平台;三个结合:与海洋文化结合、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结合、多学科交叉结合。同时,课程还实行教师与企业导师“双师制”模式教学,企业导师在课程中与同学们进行包装设计经验交流及包装工艺、印刷知识的讲解,以自身在企业实践工作的经历引导学生。三、课程的目的与意义维克多·帕帕奈克倡导设计师应当对人类真正的需要负责,具备社会意识和伦理意识,在设计实践中不仅要考虑商业利益,还需要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2]因此,包装设计课程的目的不仅是提升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还将建立一个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传统工艺紧密相连的创作情境,强化学生的本土意识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在社会文化的语境里认识设计的价值。四、课程展开(一)课程设置定位包装设计课程共计48课时,开设于本科生第三学年的秋季学期,采用小组单元式教学,以产品设计专业为例,每班大约30名学生,可分为5个小组进行研究,每个小组5-6名成员。课程共分为理论知识讲授、调研及元素采集、设计实践、教学成果评价4个阶段展开,每个具体环节的教学均以讲座、设计、讨论、制作的形式循环展开,4个阶段层层递进、紧密关联,任课教师在授课之前就要对课程有明确的思路与构想,保证各个阶段之间的连贯性(如图1)。(二)教学实录第一阶段:理论知识讲授(10课时)包装设计理论课程涉及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包装历史、设计方法、材料、工艺流程等内容的讲解;二是以海洋文化为依托,从“文化传承”与“创意思维”两个角度对课程的结构进行解析;三是优秀案例的分析讲授。方法:不同于实践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具体指导,理论知识的讲解采取集中讲授和课堂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基本认知与审美感受。同时,邀请在包装设计领域中有多年设计开发经验的设计总监及企业的设计部主管担任课程的导师,对包装的设计研发流程、设计材料、工艺流程及印刷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包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市场概况。第二阶段:调研及元素采集(14课时)“任何设计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体系,都不能脱离各自的民族精神。”[3]湛江海洋文化大多根植于乡土生活,映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希望与信仰,要设计出具有海洋文化特质的包装,就必须对湛江的海洋文化和地域文化有充分的了解,能否有效地利用文化,是设计成败的关键。[4]本阶段学生必须深入当地进行田野调查和元素采集,包括通过文献、网络资料、博物馆等途径认识并收集相关的图文影像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对湛江各地市进行实地考察;拜访相关的文化传承人,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入接触、认知与体验海洋文化。只有通过这种多维度的互动实践才能提升学生对海洋文化的情感联系和认同感,进而把感受、领悟、思考、情感带进自己的作品之中。湛江海洋文化包罗万象,它是湛江人民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5]既包括了衣食住行、习俗、文学、艺术等外在形式,也涵盖了认识、观念、思想、意识等内在精神。同学们针对调研的结果,将海洋文化分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物质形态是显性的,即各种直观表层视觉元素,包括和海洋相关的建筑、景观、工艺等具象视觉元素;非物质形态是隐性的,是更为抽象的层次,如与海洋相关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艺术精神、民间传说等(如图2)。在进行调研前,提到海洋,同学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鱼、大海、船只、贝壳等这些海洋文化中的显性元素,思维方式过于单一直白,随着后续课程的展开,同学们将思维渐渐地拓展到隐性元素方面,挖掘海洋文化的内在价值,包括其背后所投射的历史渊源、审美特征、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并对其进行新的演化和创新。如此一来,学生们便能打破常规,从全新的视角对海洋文化进行思考,并为后续的设计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环节在整个包装设计课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阶段:设计实践阶段(24课时)这个阶段主要由学生课堂探讨,设计实践为主。在前一阶段调研、分析、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海洋文化的设计转化理念、策略和方法,将海洋文化的外在美和内在精神内涵通过形态的推演融入包装之中,包装作品既要富有地域人文气息,又要能够真正与市场接轨。这一阶段还需依托实训活动等实训形式,如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设计招标活动、同本地区的企业寻求合作契机、参与相关设计竞赛等,将教学实践中的设计成果和设计竞赛的获奖作品转化为有形的商品,实现海洋文化创意资源从设计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6]通过这些实训活动的组织和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以下将选取部分课程设计案例进行展示说明。案例一:海产品包装设计(显性海洋文化元素的应用)本套包装中大量使用了较为直接的、显性的海洋文化元素如:鱼群、船锚来进行表现,包装的主体色调采用了海军蓝及其同明度的色系,以较为明确的形象、重复的形式给观者非常直观的视觉冲击,充满了浓郁的海洋气息(如图3)。案例二:茶叶包装设计(隐性海洋文化元素的应用)湛江的远古先民很早就有从事海上贸易活动的记载,《汉书·地理志》就描述了粤出口船舶,“自合浦、徐闻入海”,“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之路线[7]。海上丝路的兴起促进了海上贸易的繁荣,据记载,在广东的中西贸易中,茶叶、丝绸和瓷器是通过海上丝路出口的主要商品,深受欧洲国家民众的青睐。本系列茶叶包装设计(如图4)以海上丝路为主题,采用了极具意境和象征性的波浪形线条,既似海洋的缩影,又似茶园的写意;线条上既有茶农在上面辛勤劳作,又有古船在上面行驶,正因为这两点的结合,才使得中国茶叶在世界上远扬。这种隐喻的表现手法并不是简单地复制海洋文化中的表象元素,而是深入挖掘海洋文化中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内涵,是海洋文化创新表现的更高层次与更高阶段。第四阶段:教学评价阶段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定,是检验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实施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具有检查、筛选、反馈调节、展示激励、积极引导的作用,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之一。湛江海洋文化资源作为课程资源与包装设计整合后,更需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对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做出综合性的客观评价,再根据教学评价对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以海洋文化为切入点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评价应侧重于课程实施质量和学习质量,由于其与传统的包装设计课程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运用传统课程评价方法来对其进行评价显然有失公允,需要建立一个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这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查,也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有效方式(如表1)。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评价主体上要保证其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他评+任课教师评分+企业导师评分多种模式并存的形式,在分值上按2:1:4:3的比例进行计算,企业导师和任课教师一起会看、会听、会审,评价更客观、更科学,学生从中受益更大。2.采取学习评价与学习成果展示有机结合的方式: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在展厅充分展示课程学习的成果。每位同学要求在有限时间内清晰地表达设计逻辑和设计过程,并接受老师、同学、专家、企业导师的点评,老师和学生间可采取交接、讨论、辩论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而学生的表达能力、工作量、展示效果亦是决定最后成绩的辅助参照因素。3.构建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要兼顾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和实践能力的评价,评价要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学生在课程过程中参加企业项目、设计比赛、大创项目的表现及成绩纳入评价的范畴。结语艺术源于生活,是一定区域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反映,同时本区域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又决定着艺术的特色和水平。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向与本地区地理资源、文化资源有着极大的关联性。本次包装设计课程研究以湛江海洋文化为切入点,对海洋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理论探索及实践研究,希望对海洋文化遗产在设计中的继承和再创新提供可行性帮助及理论支持,探索出一条适应于海洋类高校的设计学学科研究路径,为协助学校打造海洋特色高校贡献一份力量。作者:彭雅莉徐伶俐单位: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
本文标题: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3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