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及科类名称。2.请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右侧的[考生条形码粘贴处]的方框内。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封”字在甲骨文、金文中的写法,其形似植树于土堆之上,其本义为培土植树,后引申为堆、冢之义。这反映了分封制的内容之一是A.授官B.授民C.授土D.授爵2.《礼记•乐记》云:“礼乐政刑,其极一也。”它表现在婚丧、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上,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等级不同的阶层所享受的“礼乐”待遇也是不同的。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和巩固统治秩序B.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C.团结和凝聚家族亲情D.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3.商朝时“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2-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材料中的王位继承方式是A.禅让B.世袭C.考试D.举荐4.《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秦始皇A.日理万机,勤于政事B.高度专权,独揽朝政C.完成统一,巩固政权D.实行分权,集思广益5.“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賾,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A.构建起由丞相管军事的监察体系B.完成了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C.开始了皇帝专制制度的顶层设计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的基本原则6.(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这种帝国结构”不包括A.三省六部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皇帝制度7.宋代所有的敕书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经宰相副署,由宰相机构发布,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这表明A.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B.丞相的权力不断遭到削弱C.皇帝与地方官员共治天下D.丞相权力已经超过皇帝8.清代学者储大文说:“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在此他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C.行省制有利于抵抗外族入侵D.行省制不利于地方民主制度实施9.“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极大增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一定程度体现了社会的公正性。这种比喻形象的选官制度指的是A.以世袭的方式实现权力的交接B.以军功的获得成为授爵的依据C.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D.以严格的科举考试作为选官方式10.宋代司马光曾说:“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清官包拯亦言,监察官“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这说明古代-3-A.监察官选任重视富贵B.监察官选任重视文化C.监察官选任重视德行D.监察官选任重视健康11.明太祖曾对百官诉苦“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到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废宰相B.设立内阁C.废殿阁大学士D.设军机处12.清代军机处机构精干,有官而无吏,因此打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这说明清代A.军机大臣独掌决策B.军机处等级森严C.军机处人员素质低D.军机处保密性强13.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最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为A.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B.有效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14.“(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反映了在古希腊A.商品经济对政治观念的影响B.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结果C.民主制度缺乏相应经济基础D.殖民扩张推动平等观念形成15.公元前464年,在是否向斯巴达派出援军镇压希洛人起义的问题争论中,西门(雅典的掌权者)利用他当时的威望,终于迫使公民大会通过决议,派遣4000重装步兵去支援斯巴达人。公元前461年,西门因勾结斯巴达被公民大会放逐。这反映了雅典A.平民没有政治权利B.缺乏民主的自主权C.民主政治日益发展D.民主运行机制无序16.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影响是-4-雅典娜神像雅典剧院帕特农神庙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B.维护奴隶主统治地位和利益C.只适合雅典小国寡民的城邦D.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17.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虽然可以参加兵团会议,但地位仍与贵族相差悬远。平民斗争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北方高卢人与邻近的埃魁人等外族对罗马发动战争的机会,携带武器离开罗马,这就是“撤离运动”。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贵族的特权完全被取消B.公民获得一定权益保障C.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D.公民与贵族权利的相同18.《西方文明史》中这样评价罗马法:“帝国的立法者、法官和法律学者完成了编撰工作,他们的成果是一部巨大的法典,成为此后用以指导许多人人道地、公平地处理人类事务的宝库。”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B.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19.1689年,新的统治者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了英国议会通过的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基本原则的《权利法案》,作为取得英国国王和女王的条件。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轮番而治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分权制衡20.“我们有两种选择:13个州的完全分裂和全面联合。前者将使13个州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13个国家;而后者13州,将成为一个完整共和国的郡县,受到一部共同法律的约束。”这表明当时美国政治分歧的焦点是实行A.郡县制还是分封制B.邦联制还是联邦制C.君主制还是总统制D.一院制还是两院制21.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有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下列近代西方国家,明显属于第二种类型的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22.近年来不少西方国家的大选投票率都不超过50%,特别是年轻人不投票、不发声的比例上升,如2016年11月美国大选时,18~25岁的年轻人投票率仅12%,英国脱欧公投时,年-5-轻人投票率只有36%,瑞士从不参加选举投票的年轻人高达2/3。这表明,西方国家A.年轻人对政治不感兴趣B.代议制遭到了普遍抵制C.制度完全没有民主可言D.存在明显的制度性缺陷23.龚书铎在《鸦片战争与中国半殖民化》一文中指出,1840年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B.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D.专制君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24.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介绍世界大势后,大声疾呼:中国必须认清世界大势,学俄罗斯、日本的榜样,吸取土耳其的教训,“因时制宜”,取法西方各国的“纲常大典”,立法定制,否则“悔之晚矣!”由此可知,《资政新篇》A.符合了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利益要求B.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C.强调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是当时社会条件逐步成熟的必然产物25.李育民在《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中指出,“……(此次)战争是为了巩固强化条约关系,解决的是列强整体利益,协同一致是这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环节。……(条约)强化了清政府所作承诺的责任,列强将中国国内法(上谕即相当于法规)和国际法范畴的条约结合起来保障在华权益”。文中所涉及的战争和条约分别是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第Ⅱ卷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势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主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主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6-材料二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次~4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摘编自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材料三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一图二(1)材料一中,“主权”指的是什么?(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明朝、淸朝时期加强“主权”的措施。(6分)(2)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6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雅典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4分)(3)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一项关于中国秦朝和古代希腊差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6分)-7-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渐进的改革……——钱乘旦《走向现代国家之路》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权利法案》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德意志帝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光荣革命开创的独特“模式”的内涵。(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后的英国通过“和平渐进的改革”确立的宪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近代英、德两国先后确立君主立宪体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有哪些相似之处。(4分)从权力分配的角度比较英德两国制度的不同。(6分)(3)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导致近代英、德两国君主立宪体制差异巨大的政治原因。(7分)-8-历史试题答案(高2022级)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CABBD6~10AABDC11~15BDBAC16~20DBDCB21~25CDAB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26.(25分)(1)皇权(3分)措施:西汉时期,任用尚书令、侍中,参与决策,削弱相权,集中了皇权(2分);明朝时期,废除丞相,设内阁,皇权进一步强化(2分);清朝时期设立军机处,
本文标题: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4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