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卷Ⅰ(选择)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按照西周制度,各地诸侯治国理政都必须按“周礼”行事,语言上则以王畿的“雅言”为标准,这一做法A.实现了周王室对全国的直接控制B.维护了周天子的专制王权C.促进了各地区民众的文化认同D.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各地诸侯治国理政都必须按周礼行事,语言上则以王能的雅言为标准“这些统一行为规范和语言的规定,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故C项符合题意;A项,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室不能对诸侯实行直接控制,排除;B项,西周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不具备专制特征,排除;D项,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标志是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排除。2.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A.宗法制B.嫡长子继承制度C.礼乐制D.分封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为巩固王室地位实行分封体制,分封同性及异性诸侯国以拱卫王室,故D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宗法关系,排除;B项,嫡长子继承制度为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礼乐制2度的内容,排除。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A.血缘亲疏关系决定政治地位B.兄终弟及C.大宗与小宗对立D.神权与王权结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商纣得以继承权力的原因在于其身份为嫡长子,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以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A项正确;B项,题干未体现兄终弟及的继承模式,排除;C项,题干并未强调大宗与小宗对立局面,排除;D项,题干与神权无关,排除。4.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可知朝议制度除了三公九卿这些高官之外,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朝议有有集思广益的功效,因此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在四个选项中,B选项因为朝议并没有法律化,不能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而C、D选项皆不符合史实,因此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5.《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3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分析】由材料“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反映了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故排除A,选C;B是中央官制,无关;D是西汉初年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6.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答案】C【解析】材料“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指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郡县制是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是实现统一的保障,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故B项错误;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废除了贵族特权,并未强化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考查的是郡县制,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7.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髙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A.旨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答案】B【解析】利用地位低的官员监察地位高的官员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B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监察效率,不是职责,A错误;古代皇权是高度集中,不是下移,C错误;监察主要是官员,不是管理地方,D错误。8.《新唐书》记载:“(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这表明唐代科举制A.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B.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C.进士科是入仕唯一途径D.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举进士、拔萃,皆中”说明此人做官是通过科举中进士之后才进入仕途的,所以答案选D,A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式,B是察举制的选官方式,C中唯一说法绝对,排除。9.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宰相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得到玄宗认可。这反映出当时A.三省体制逐步形成B.决策权、审议权分离C.制度变革提高效率5D.中枢体制发生质变【答案】C【解析】中书门下长官是宰相,直接管辖吏房、兵房等五房,可知行使的是三省六部的职权,有利于提高效率,说明以程序分权为代表的三省制名存实亡,故C项正确,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决策权审议权分离,排除B;从材料中“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可知中枢体制中出现了重叠机构,不是中枢体制发生质变,故D项错误。10.如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最可能反映的朝代是A.秦代B.汉代C.唐代D.明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三公”“尚书令”结合所学可知,尚书令成为中央重要官僚权力增大始于西汉时期,故B项正确;A项秦代三公九卿中并无尚书令,排除;C项,唐代实行三省六部,排除;D项明代并无丞相制度,且设立内阁,排除。11.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A.使地方决策方式发生异变B.有效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C.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6D.体现地方权力间的分权与制约【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分领制体现了分权,圆议连署制体现了制约,因此,这种权力的运作方式体现了地方权力间的分权与制约,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方决策方式的异变,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地方的行中书省,故B项错误;唐代三省运行机制是:中书—门下—尚书,很显然材料和唐代三省运行机制是不同的,故C项错误。12.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B.改土归流,集权中央C.设立军机处,重用宦官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明太祖认为元代的灭亡主要因为权臣揽权,皇帝被蒙蔽、皇权被削弱,如果皇帝不能亲自处理国家事务,就容易使大臣专权,故借胡惟庸案一举废除丞相制,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D项正确;A项,三省为隋唐中央官制,排除;B项,改土归流是中央集权的内容,与中央官制调整无关,排除;C项,军机处为清代雍正帝时所设,排除。13.“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C.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答案】C【解析】7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考查学生对明朝内阁制的掌握和理解,根据所学,明朝废除宰相后,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手,但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也始终未能正式统帅六部。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ABD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的内阁制14.明朝中期以后,内阁票拟制度被明确固定下来,内阁首辅权威渐重,严嵩、夏言、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个人“专票”,政事皆决于一身。但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这反映A.皇权逐渐衰弱B.宦官权力失控C.内阁取代六部D.君主专制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政事皆决于一身”说明明朝利用内阁和宦官执行政务,体现出皇权的高度集中,D正确。皇权是明显加强不是减弱,A错误。宦官权力逐渐提升,不是失控,B错误。六部是具体执行机构,内阁并没有取代六部,C错误。15.“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A.军机处B.尚书省C.清初内阁D.清初六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是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立的,军机处职能为上传下达,军机大臣跪授旨意,具有精简速密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清代并无尚书机构,排除;C项,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排除;D8项,清代六部职权日益缩小,成为政务的执行机构,排除。16.某条约缔结后,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天津条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北无旅顺,南无台湾”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海战中,中国海军损失惨重,《马关条约》中迫使中国割让台湾,故C项正确;A项,《南京条约》签订时中国尚无海军,排除;B项,《辛丑条约》并无割地内容,排除;D项,《天津条约》中并未涉及台湾问题,排除17.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A.军队贪污腐败盛行B.洋务派任人唯亲C.舰队数量的过多D.军队指挥体系落后【答案】D【解析】军队的隶属关系体现的是军队指挥体系问题,中国舰队复杂的隶属关系也反映了军队指挥体系落后,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军队贪污腐败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9排除;材料也未体现洋务派任人唯亲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舰队数量多战争是应该胜利的,选项C也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8.从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和广州的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来看,反映的本质相似之处是A.反对外来侵略B.反殖民反封建C.反对吸食鸦片D.维护封建统治【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虎门销烟和三元里人民抗英两者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故A项正确;B项不是两者相似点;CD项符合虎门销烟。19.“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该文评价的是A.邓世昌B.左宗棠C.林则徐D.唐景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结合所学可知,晚清钦差大臣左宗棠统帅清军,消灭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维护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故B项正确;A项,邓世昌为甲午海战中的爱国将领,排除;C项,林则徐鸦片战争前开展禁烟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光绪八年法国侵略越南北圻,唐景崧自请赴越南联络黑旗军抗法,排除。20.中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B.加快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加速了清政府灭亡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展现了中国人民反帝的明确态度,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猛烈反抗,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中国才最终未被沦为西方殖民地,故C项正确。A项,义和团运动招致八国联军侵华不能称作积极意义,排除;
本文标题: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5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