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
-1-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理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填涂写在答题卡上)1.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D.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2-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6.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7.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道理是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3-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解释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他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10.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下列观点中,违背这一根本思想的一组是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②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⑤存在即被感知⑥物是观念的集合A.①③④B.②④⑥C.②③⑤D.②⑤⑥12.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道大而紧迫的问题,才-4-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对此认识和理解正确的是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哲学②坚持问题导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③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决定的④把握矛盾普遍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3.十月革命爆发后的第二年,李大钊即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指出俄国十月革命预示着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主义带来了“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这表明:A.哲学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前提B.真正的哲学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C.真正的哲学能够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方向D.哲学是社会革命的先导14.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①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回答②不存在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基本派别③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④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①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③存在即是被感知④气者,理之依也⑤上帝创造一切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A.②③④⑥B.③④C.①②③⑤D.④⑥16.在创业过程中,有些新创业者很少做计划,喜欢用“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等理由来解释创业的成败。从哲学上看,这些创业者的做法①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②割裂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5-③没有正确认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④夸大了人的能力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17.2017年10月16日,美中欧多国科学家宣布,通过全球约70个地面及空间望远镜从红外、X光、紫外和射电波等多个波段的观测,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并同时“看到”由这一壮观宇宙事件发出的电磁信号,但双中子星合并之后会变成了什么,依然没有答案。这表明①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实践工具的革新会推动认识发展②对某一事物真理性认识不会成为某代人的专利,它永远会昂首向前③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真理性认识必须在集体探索中才能发现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8.牛顿经典力学把运动归结为确定轨道的机械运动,但只能精确描述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决了物质高速运动的问题,这一领域的物体运动是确定、可观察、可预知的;而量子力学认为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两个地方,甚至可以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运动,量子测量的“测不准原理”让微观领域的粒子运动显得不确定、不可观察、不可预知。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②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真理和谬误之间的转化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④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9.近日,我国科学家对取自多个肝癌患者的5000余个T细胞逐个进行了基因测序,从而勾勒出每个细胞的基因表达图谱。这是科学家首次详尽揭示肝癌免疫图谱,为未来发现肝癌及其他癌症的免疫疗法奠定了基础。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①科学实验是人类最为基本的实践活动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并决定实践的发展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6-④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A.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④20.研究发现,颜色浅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反之则显得近一些,这是颜色深浅差异在人的视线中所造成的错觉所致。我国海军的隐身快艇为了在近距离迷惑对手,使用了蓝色和白色的海洋迷彩,让敌方的目视观察造成错觉。由此可见①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②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③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改造世界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B.意识对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说明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23.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②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7-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2017年11月,美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现暗物质踪迹的科研成果,这是令世界惊叹的重大突破。但此次“悟空”的发现还不是明确证据,正如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曾说“从这一领域发展的历史来看,人们要有思想准备,也许我们会发现意想不到的东西,与原先想研究的东西毫无关系”。材料告诉我们①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②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受诸多因素的制约③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受联系多样性的制约④实践的目的性对探索未知世界没有实际意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5.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地区肆虐,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称感染总案例数可能超过两万人,医学界尚未找到预防该病毒的疫苗和其来源,也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A.西非地区公共卫生设施落后,导致疫情难以控制B.现代医学在疾病防治方面水平较低C.人类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D.埃博拉病毒太复杂,人们无法正确认识它26.《论语·学而》中有一语“无友不如己者”,古今注疏多有分歧。第一种解释: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为朋友;第二种解释: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第三种解释:不要结交那些与自己志趣不相投,不志同道合的人。相比较而言,前两种解释都有矛盾之处,最后一种解释更接近孔于的思想。这说明①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和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③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④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7.5年前,第一辆由3D打印机“打出来”的汽车问世;4年前,飞机首次被“打印”而成;1年-8-前,北京大学的研
本文标题: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6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