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广西桂林市龙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段考试题 文
-1-广西桂林市龙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段考试题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3、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人们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走进伟人的思想世界,放映电影、电视片,举办展览,召开研讨会、读书会和纪念大会……这表明()①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④优秀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8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三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时刻不忘国家安全的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材料表明()①文化是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基础②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③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④文化环境对人产生重要影响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5、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2-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意味着()①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③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④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goingtoChina》并走红网络。由此可见()A.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B.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7、《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列选项中,对核心素养认识正确的是()A.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核心和标志C.培育核心素养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D.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核心素养8、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北京时间2018年8月14日凌晨,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国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和长渠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申遗成功有助于()①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挖掘世界遗产的经济价值这一文化继承的核心③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增强我们民族自豪感④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10、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2018年7月,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中国——卢旺达媒体对话会为系列活动拉开帷幕。随后,“美丽中国美丽卢旺达”图片展、“光明书香”公益捐赠、“多彩中国”走进卢旺达电影展映等活动先后举行。系列活动旨在加强中卢两国间人文交流与媒体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发展。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①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努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强对外文化渗透能力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魅力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2、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13、“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红船精神”源于历史、跨越时空,贯穿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这意味着()①“红船精神”具有相对稳定性②“红船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质③“红船精神”永恒的根源在于其革命性④越是源于历史的民族文化越具有永恒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4-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15、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表演惊艳亮相。既有中国结、龙、凤凰、长城等充满中国元素的图案,还有国家大剧院、“天眼”望远镜等体现当代中国建筑和发展成就的造型;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特色。表演充满科技元素,堪称一场视听盛宴。这表明()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②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④与现代科技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16、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回归央视纪录频道,展示了从战国到秦汉时期的数十件国宝。该节目受到广泛好评。其成功突围,就在于找到了全新的切入角度,用年轻化、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为纪录片的内容创作找到新的出口。由此告诉我们()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关注民众的需求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④文化表达形式的创新是内容创新的源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近年来,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为了创作其中描绘西藏独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喜马拉雅之光》,他7次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①文化走出去要创新表现形式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5-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9、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围棋是一项将智力、体力、品质、意志融为一体的娱乐活动,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由此可见()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1、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出现在3300多年前商代中晚期的汉字鼻祖甲骨文,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现代汉字及汉语语法结构,与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一脉相承。由此可见,甲骨文是()①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③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6-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3、2018年央视继续推出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通过对一件件国宝级文物“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的生动叙述,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让很多观众感叹:中国文物很丰富,中国文化有内涵。《国家宝藏》节目开播的价值在于()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②能够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民众的文化创造热情③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4、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每个企业都有一种理念,企业家就朝着这个理念努力拼搏,时间长久就形成一种文化,企业家的成功就是靠他们内在的这种精神支持的。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创新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创新、组织形式的创新等,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责任、一种品格、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修养,它要求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像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企业家的成功是靠他们内在的精神支持的。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其理由。(12分)26、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及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适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方略。这一方略是对“世界大同”等中华文化的传承,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更是融合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5年来,中国在外交活动中积极践行这一理念,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新道路,越来越得到国际社
本文标题:广西桂林市龙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段考试题 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7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