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中作文教学分析初中作文教学分析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分析初中作文教学分析本文简介:众所周知,作文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大家也明白写出一般文章不难,但要写高分文章则是蜀道之难。本文主要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一些见解。教材教法对写作教学的讲解是,写作题材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在平时教学便是以它为核心对学生进行训练初中作文教学分析本文内容:众所周知,作文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大家也明白写出一般文章不难,但要写高分文章则是蜀道之难。本文主要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一些见解。教材教法对写作教学的讲解是,写作题材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在平时教学便是以它为核心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具体教学步骤是按照学习过程、写作准备、写作步骤三步完成,同时让学生明白不同档次作文的要求。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技巧的过程。生活经验、自然界的草木、与人交往、看文、学文等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写作准备。在我的教学中是审题、列提纲、选材、剪材、构思等。拿到作文题一定认真审题,这里要强调一个“审”字。考试时由于时间的限制,缺少时间打草稿,但一定要列一个提纲,“磨刀不误砍柴工”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列提纲的过程也是选材、剪材、构思的过程。写作步骤。这个过程是上面的概括,即确定好了对象,再拟题;选材、剪材;结构安排。然后就按提纲作文了。教材教法中的作文指导步骤是:审题、开源、立意、谋篇。我的教学思路也大同小异。我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不同档次的文章的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以满分55分为例,我把它分成基本、一般、升级、高分四个档次:第一,基本分的文章(33~38分),符合文章基本框架,即开头1~2段为引子,正文有2段以上的自然段,结尾。第二,一般分的文章(38~44分),详略处理恰当,能扣题而写,主旨鲜明,能对接生活体验。第三,升级分的文章(44~50分),这类文章力求做到构思巧,题材新颖,巧用一些技巧,如记叙之中来一点渲染、背景烘托,三两句修辞,两三句议论为文增彩。第四,高分文章(50~55分),深入写出对人生的启迪意义。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来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大困难;对比表达出此时和彼时的不同感受。如《社戏》吃六一公公的豆,对童年时光的留念而自然生发出内心的感悟。如《珍珠鸟》一文的结尾,叙议结合,升华主题;含蓄表达自己的体验,有弦外之音,言外之义。如《散步》一文的结尾,即使命感,责任感,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重视。另外,学生还要熟知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它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来评判,分值是25分、30分,分五个档次赋分。我让学生是这样把握的:在内容方面,一要选材恰当,扣题写(切题);二要中心突出;三要情感真实(因为文似看山不喜平,情到真处文自美);四要内容充实。在技巧方面,一要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二要结构安排合理、三要语言流畅。我想,大家只要熟记了它,在写作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以上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审题,下面就举几个作文审题的例子。这样的人让我____(感激、敬佩……)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等)。1.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在记叙事例过程中要有具体描绘。技巧方面:a、人物的描写方法使用(神态、语言……);b、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c、细节描写;d、环境描写;e、正、侧面描写、对比、象征……直接、间接抒情等;f、诗句、名言等恰当运用,这样人物就鲜活、丰满、生动起来了,从而突出中心。2.情节安排上要有波折,吸引人(先抑后扬)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情感有波折。3.立体性、全方位表现人物,如:工作、学习、生活(当然要注意详略,不可平均用力),这样人物形象更鲜明,进而深化主题。寒风中的绽放1.最好写引申义(这样得分高一些)。2.写物如:松、竹、梅……将物写具体。“志”或“情”就会自然生发。3.人:精神、行为、品格都行。也可以写某人努力的过程,最后取得成功(收获)。4.点题。5.注意详略(详写“绽放”,这也是主旨所在)原来,我也很____(2018年安徽中考作文题)注意:要写出变化过程,即我的成长过程,详写所填之词,略写相反的一面,衬托后者。材料中有提示所填之词,也可以填其他的词。如:优秀、坚强、善良等。这类文章的特点是:以我为中心,易写出真情实感。我们不难看出,《____其实并不难》《我真的很不错》这些文章的写法与这篇文章基本相似。其实,在具体教学中学生明白这些技巧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多训练即多写、多批、多评。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写得较好的文章贴在教室里,或通过班级微信群学习佳作,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评点等等,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相信假以时日学生定会收获颇丰。作者:吉执祥单位:安徽省太湖县实验中学
本文标题:初中作文教学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8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