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11月份四校联考试题
-1-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11月份四校联考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0分,其中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1个正确答案)1.全聚德、同仁堂、吴裕泰、狗不理……在这些传承绵长、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中华老字号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对品质、诚信、精益求精等“匠心”的坚守,是百年老店在跌宕起伏的市场竞争中凝练而成的品牌文化。这表明工匠精神()①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②是产品质量提升的软实力所在③能够直接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④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战狼2》上映以来,几乎场场爆满,凭借良好口碑产生的“自来水效应”,《战狼2》接连打破国内多项电影票房纪录,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生产力日趋重要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④文化消费更加丰富多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国学教育指导师”项目首期研训班的开办能够悄无声息地影响和改变我们,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表明()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对人的影响应顺其自然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文化总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4.“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每一个节气对应不少诗歌,比如:“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等等。这些诗歌记载着四季变换,书写着农事与民生。这说明()①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受文化的深刻影响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着文化③“二十四节气”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丰富成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坚韧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文人雅士常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健全人格的追求。这表明()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C.优秀文化能培养和塑造健全人格D.文化推动社会进步6.《中华好家风》节目邀请拥有着“好家风”的典型“家庭”,节目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巨大-2-成功,好评如潮。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中华好家风》的成功经验有()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富有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强大功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7.2016年7月15日,中国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在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35项世界文化遗产。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③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应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坚持()A.兼收并蓄,全盘吸收的原则B.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用世界文化改造中国文化的原则D.用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的原则9.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微博时代”。微博以其快捷、创新的沟通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名人”和“草根”加入,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这表明()A.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B.科技进步促进了优秀文化的发展C.文化决定着人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D.旧的传媒正逐渐被新的传媒替代10.每年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这说明()①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传统习俗被称为凝固的艺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1.《洛杉矶时报》的一篇评论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团圆的情怀,所以他们会尽可能地在春节时回到家人身边。“一种叫做年夜饭的东西把他们牢牢地拴在一起,表面上是一顿饭,但实际上则是根深蒂固的精神寄托。”这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稳定不变的特点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④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2.“实事求是”一词源自班固所著的《汉书》,本指一种治学态度和方法。毛泽东从马克思-3-主义的角度对“实事求是”进行了新的阐释,从而形成了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材料说明()A.文化继承就是全部承袭B.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C.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D.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13.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从《文化生活》角度,这句话告诉我们()A.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B.要继承传统的文学艺术C.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抛弃,重新创造新文化14.大型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获全国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得专家、学者与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主创人员深入基层,几易其稿,生动再现了宁波的传统民风、民俗。这说明()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再现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D.我们要全面继承传统文化15.一位艺术家曾说过:“艺术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复必然会使人产生疲倦。”这句话对艺术工作者的启迪是()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B.实现文化创新就要抛弃一切旧的文艺形式C.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D.实现文化创新就要避免出现任何与过去重复的东西16.近年来,专家们呼吁,我国城市面貌在日新月异的同时,整体规划上的大拆大建破坏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城市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要有历史文化保护线。对此,有下列不同看法,你赞成的是()A.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城市建设中要积极保护优秀文化遗产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环境,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C.每个城市的文化遗产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标签,城市的一切遗迹都应该全部保留D.传统文化都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不应该抱残守缺17.我国古代贤哲对“天人关系”“人地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提出过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如主张“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思想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由此可知()①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无穷魅力②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③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④古代优秀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4-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8.儒家思想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不断吸收异质文化,完善自己。比如,宋明理学对于心性的关注,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道、释三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个例证。儒家文化的发展()A.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B.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C.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D.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9.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表明()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渗透在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③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④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优越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说:不是不可以娱乐,但不能低俗,娱乐节目也可以做到高雅。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A.娱乐文化都是我们倡导的先进的大众文化B.应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C.应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D.应倡导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21.有专家在论坛上毫不留情地指出,中国电影在繁荣发展的背后,仍存在着文化滑坡、票房造假、艺术片生存艰难等种种问题。材料中问题出现的原因是()A.国家对文化市场的直接干预过少B.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C.人的思想和行为易受文化氛围的影响D.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22.以“让遗产融入生活”为主题的央视特别节目《2018中国记忆》,邀请资深主持人,组成体验团,结合纪录片式的纪实段落与文化体验式拍摄,挖掘出七个“二十四节气”和百姓生活之间的精彩故事,首次使用网络直播的方式,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文化类节目新样态。这一节目()①立足于人民生活实践,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②创新文化形式,把大众传媒作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5-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3.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②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④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4.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举世无双B.包罗万象C.多元并存D.充满自信25.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妄称“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面对上述言论,青少年要()A.提高眼力,拒绝污染B.博览各家之言,自由选择B.拒绝上网,保持纯洁D.勇于尝试,大胆前行第Ⅱ卷主观题(共3题,26题10分,27题6分,28题9分,共25分)26.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正如贫困地区的农村干部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某地文化扶贫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即建成一座小型图书室,并向每座图书室赠书100种,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对特色产业的扶持,是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优化的必要路径。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文化的作用谈谈“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10分)27.为主动适应文化建设新常态,广东省惠州市积极探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路子,把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决避免大拆大建。在惠州水东街(始建于北宋年间)改造过程中,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传统中式为主,近代西洋式为辅”的设计原则。改造后的水东街将-6-突出岭南文化特色,恢复古城风貌,更好地将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惠州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是如何提高创新能力的。(6分)28.“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拿破仑的这句话揭示出上层建筑拥有比物质力量更深远的影响力。我国文化强国战略主要包括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等大思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外,还必须增强民族自信。而民族自信的关键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有人说,坚持文化自信,必然会妄自尊大,影响到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请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角度批驳之。(9分)-7-高二政治答案1-5DACAC6-10DDBAB11-15BCCAA16-20ACBAB21-25DDADA26.答案:(1)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
本文标题: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11月份四校联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8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