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年秋季开学后,某校高二年级举行了“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辩论会。各位辩手针对社会上存在着的“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复古主义”两种错误观点,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全盘西化”论是“民族虚无主义”的具体体现②“文化复古主义”割裂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③二者均否定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④二者均认为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加优秀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选B。“全盘西化”论指的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本民族文化的倾向,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①符合题意。“文化复古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忽略了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具有生命力,②符合题意。③④均不是二者的共同点,排除。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文化建设必然要有自己的特点。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A.让各种文化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竞相开放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C.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全面继承传统文化D.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坚持拿来主义解析:选B。由教材可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B正确。3.(2020·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质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同研究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起来,使之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这说明,深入研究五四精神()①有利于更好传承五四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②能够揭示五四精神的实质,使之成为文化自信的源泉③需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掘其时代价值④需要立足当前社会发展现状,重新赋予五四精神以新的内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深入研究五四精神有利于更好传承五四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时需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掘其时代价值,①③正确;五四精神不能成为文化自信的源泉,②错误;研究五四精神不需要重新赋予五四精神以新的内涵,④错误。4.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百姓故事大家讲”活动,通过讲故事,寓教于乐,传播社会道德正能量,改变了过去的理论说教形式,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这一文化创新活动表明()①弘扬主旋律是文化建设的着眼点②文化建设应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③文化建设应倡导风格和形式的多样化④文化建设要坚持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C。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文化创新活动说明文化建设应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同时说明文化建设应倡导风格和形式的多样化。①观点错误,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是弘扬主旋律,故排除。④与题意不符,题中文化创新活动与坚持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无关,故排除。5.(2020·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第一次考试)近年来,网络中不时充斥着不理性的声音,出现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等在内的一些错误论调,还有部分别有用心之人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歪曲历史真相,妄图给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其险恶用心值得高度警惕。这提醒我们()①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②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③坚持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政治化④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3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网络中充斥着不理性的声音,妄图给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这警示我们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①④正确;②与题目主旨不符;③说法片面,不能把一般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政治化,也不能把政治原则问题当作一般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来对待。6.这些年来我国建筑出现崇洋乱象,盲目复制国外地标性建筑的山寨之作泛滥,请外国人进行建筑设计之风蔓延。要改变这种乱象,必须()A.尊重建筑文化的多样性B.树立本国建筑文化自信C.坚决抵制国外建筑文化D.包容中外建筑文化差异解析:选B。材料中的乱象说明缺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体现。因此,要改变题中乱象,必须树立本国建筑文化自信,B正确。7.故乡既是一个地理意义的坐标,它包含着一条河流、一条街道、一棵树;故乡也是一个精神意义的坐标,它包含着一座城市、一座城市里的人们的梦想、信念、追求。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必须()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文化③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④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重视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8.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中医药学的研究运用与发展说明()①中华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②人们在实践与生活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③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4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C。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①错误;“中医药学凝聚着……具有积极意义”体现了②;材料正确认识了中医药学的价值及中医药学对世界医学事业的贡献,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③正确;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④错误。9.(2020·长春质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当下面临两大危机:一是有些技艺失去实用空间、缺少利益回馈,二是有些传承人不愿意开放共享和改革创新。面对危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建立退出机制,摒弃失去实用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②要求传承人服从大局,无偿开放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③积极建设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权益保障机制④通过创新性开发、创造性转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材料描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当下面临两大危机:一是失去实用空间、缺少利益回馈,二是某些传承人不愿意开放共享和改革创新。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应当鼓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创新,另一方面应当采取措施保障传承人的合法权益,③④正确。对于失去实用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简单摒弃,而应进行创新性开发以保护好它,①错误;国家强制性要求传承人无偿开放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只会损害传承人的合法权益,而不利于解决材料中的问题,②排除。10.(2020·湛江调研试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这要求我们()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文化创新③坚定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等活动中④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从而使优秀外来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说明我们要5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文化创新,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等活动中,③不选;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其目的并不是使优秀外来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④不选。11.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网络新产品、新事物不断涌现,新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但也正因为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会出现一些乱象,扰乱网络的健康秩序。党牢牢掌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①加强舆论正面宣传,传递网络正能量②加强理论武装,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③坚决取缔落后文化,管控网络中的言论④旗帜鲜明地坚持舆论导向、价值取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党牢牢掌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要加强科学理论武装,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②错误;应坚决取缔腐朽文化,③错误;①④符合题意,入选。12.2019年春节故宫推出“紫禁城里过大年”主题展览,首开了885件(套)文物恢复多种昔日皇宫过年的装饰、活动的先河。故宫博物院希望能够通过展览等方式,多层次地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让沉睡的文化活起来,使故宫博物院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绿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科技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②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更多精神食粮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选D。题干中“首开了885件(套)文物恢复多种昔日皇宫过年的装饰、活动的先河”等,体现科技创新对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影响,①入选;“使故宫博物院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绿洲”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更多精神食粮,③入选;②中“决定”表述错误;材料未体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不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61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不表示自我封闭,需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以此来互补互促、互相提高,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定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增强党和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点亮文化自信之灯。(26分)答案:(1)要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7分)(2)要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既要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7分)(3)要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6分)(4)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果(或答“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6分)14.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有学者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既要面对彼此之间的冲突,也要共同面对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挑战。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不同民族文化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加强交流,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合理价值。结合材料中学者的观点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合理价值”进行论证。(26分)答案:(1)不同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借鉴和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合理价值,既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8分)(2)只有在文化交流中才能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合理价值,在文化交流中本民族文化也会得到传播和弘扬,有助于扩大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9分)(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合理价值,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增强其生命力。(9分)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 第九课 坚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8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