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14
1语文晨读一一.诗歌浅赏雁门胡人歌崔颢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乌,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阁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一、词句注释⑴雁门:雁门郡。汉朝时期代州为雁门郡。胡人:古代对北方与西域少数民族的泛称。⑵代郡:雁门郡。燕:古代燕国,在今河北东北部和辽宁西部,地处东方,故称“东接燕”。⑶解放:解开束缚的绳子,放飞之。胡鹰:胡人饲养的鹰。塞鸟:边塞的鸟。⑷将:驾御。代马:指古代漠北产的骏马。猎秋田:狩猎于秋天的田野。⑸野火:山野中焚烧杂草的火。⑹雨:一作“雾”。⑺辽西:州郡名。大致在今河北东北、辽宁西部一带。辽:一作“关”。斗战:战斗、战争。二、诗歌浅译:代郡的东面和古燕地相毗连,雁门胡人的家靠近边疆塞关。他们会放猎鹰追逐塞上鸟儿,在秋日里骑着猎马驰骋荒原。寒天里多在山头然烧起野火,山火被雨水熄灭蒸腾起浓烟。听说辽西近来没有发生战事,闲来无事常到酒家酣饮醉眠。三、赏析:《雁门胡人歌》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独具匠心,别开生面,生动形象描写了和平给少数民族人民带来的安乐生活,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展现了凝重的反战主题。全诗格律严整,诗境雄浑壮阔,笔力跌宕生姿,体现了清峻的风格。首联“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交代了雁门郡的地理环境和当地胡人的分布。颔联生动地描写了雁门胡人日常的狩猎生活:“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这两句中“胡鹰”“塞鸟”“代马”三个意象,都是在动物前冠以一个又边塞特征的修饰词,突出其地域特点,很有边地特色。胡人的放鹰捕鸟、骑马游猎的生活描写,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气息,新意十足,似展现出一幅“天苍苍,野茫茫”的秋猎画面。颈联生动地刻画了边地的自然景象:“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这两句描绘了“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两幅画面,意象或浓或淡,或辽阔生动或静谧苍茫,而且富于季节和地域特征。两句中“寒”与“火”、“湿”与“烟”相反相成,互相烘托,趣在其中。另外,山头野火和烟雾颇似战争中的烽火,这对于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来说,很容易联想到战争,行文上自然地引起下文。尾联“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两句写饱受战争蹂躏的人们渴望和平,并在和平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生活的情景。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B.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2017—2018高三年级语文晨读总第(14)期班级组姓名设计:课题:晨读2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D.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E.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答案:DE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表达了对民族间相安无事,百姓尽情享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2分)。第二问:借边地安宁,民族和睦,百姓生活安闲、从容,含蓄地表达了凝重的反战主题(2分);体现出对胡人的关注(表达了不能因为战争把胡人与汉人对立起来的民族观),提升了全诗的格调。(2分)二.成语积累1.在地板行业20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得以共同发展,但也有很多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劳燕分飞。劳燕分飞:比喻别离,多用于夫妻。而此句中说“经销商与地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合作,分开,用错了对象。2.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有的或拥护的一方,指向自己内部,而不指向敌对一方。而此句中是说“蓝军劣势,反击对方”。3.运河两边,曾经经历风雨的杨柳依然飘拂,而丢弃在如今荒废的码头边的碎瓦片应接不暇,只要你留心,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目前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运用正确4.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不合语境5.第一次见到王师傅便喜欢上了她,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是个一团和气的人。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含贬义,色彩不当。三.音形积累三其口(jiān)纨子弟(kù)城(yuán)味(shān)危如卵(lěi)媚多姿(wǔ)米(xiān)信(jiān)一气(hàngxiè)不容置(huì)灭(jiān)()默(jiān)不水性(ān)风流(tìtǎng)升(biāo)鱼(biào)答案:三缄其口(jiān)纨绔子弟(kù)城垣(yuán)膻味(shān)危如累卵(lěi)妩媚多姿(wǔ)籼米(xiān)信笺(jiān)沆瀣一气(hàngxiè)不容置喙(huì)歼灭(jiān)缄默(jiān)不谙水性(ān)风流倜傥(tìtǎng)飙升(biāo)鱼鳔(biào)3初高中课内文言文详解《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5]。举酒属(劝人饮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焉(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星宿名)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任凭)一苇之所如(往,到),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通“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逆流而上)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深谷)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寡妇)。【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坐),而问客曰:“何为(宾前)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缭、盘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被)周郎者乎?方(当)其破荆州,下(攻占)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斟酒)临江,横槊(长矛)赋诗,固(本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宾前)哉?况吾与子渔樵(动化,打鱼砍柴)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意动)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葫芦)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带,持)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得到),托遗响(余音)于悲风。【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缺)者如彼,而卒(到底)莫消长也。盖(如果)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如果)非吾之所有,虽4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宝藏),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凌乱)。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练一练】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3.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本文标题: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9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