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课时作业1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1课时作业1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我国古代的农学理论把天、地、人三者看成是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提出农业耕种要顺天时、量地利、致人和,做到了这些就可以用力少而成功多;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主张人体与外界环境、天文气候密切相连、协调统一,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A.我国传统科学技术注重科学理论的系统性B.我国传统科学技术重视整体性和广泛联系C.我国传统科学技术注重科学技术的实际运用D.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解析:B两则材料共同强调科学研究应重视从整体上认识研究对象和重视对象与相关事物的联系,而不是强调科学技术的实际运用,故B项符合题意;C项尽管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我国传统科学技术不太注重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故A项说法错误,不选;D项与题干无关,不选。2.蜀锦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遍布古人生活各个方面的锦缎是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堪称国粹。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更是历史文化的融会,留下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的古老记忆。中华锦缎艺术()①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是中华文化独领风骚的重要表现③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基本载体④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A“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更是历史文化的融会,留下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的古老记忆”,表明中华锦缎艺术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独领风骚,①②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基本载体,③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说法错误。3.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经,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体现了()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C.中华文化一脉相传D.继承性是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解析:B不同时代的使者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体现了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做到了2“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即具有巨大的包容性。4.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千米,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D严格意义上讲“文化”不等于“文明”,①错在“就是”。③错在“一直”,舍去。5.“甜粽子、咸粽子哪个更正宗?”这是端午节期间网友的热议话题。总的来说,南方人更偏爱咸粽子,北方人则青睐甜粽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A.独特性B.区域性C.整体性D.民族性解析:B材料中“粽子”是饮食文化的物质载体,南方人和北方人对粽子的口味要求不同,有自己的饮食偏好,反映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点,B项符合题意。6.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精髓。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这说明()①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③中华文化多姿多彩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①错误;材料未揭示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④排除。7.汉语言文字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并成为中华民族通用语言,其中重要原因是汉语言文字吸收了许多词汇,而这些词汇又多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胡同”来自于蒙古语,“妞儿”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这说明()A.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首先是语言文字的交融B.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得益于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C.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3D.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解析:BA项不符合客观情况。C项推广普通话与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是两回事。D项错在“消除”上。8.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一改过去藏在“象牙塔”中的状况,对百姓开放的公益专场演出汇聚了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佤族、傣族等多个民族的舞蹈艺术作品,让群众在欣赏舞蹈艺术魅力的同时,领略到各具特色的民族艺术风采。从专场演出的剧目门类,我们可以看出()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B.丰富厚重、多姿多彩,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独特性D.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解析: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表明的是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材料中并没有强调文化的区域性特点,更多体现的是民族性特点,排除A;B正确,多个民族的舞蹈艺术作品异彩纷呈,这种文化的民族性特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而独特性是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前后表述不一致,排除;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体现的是文化的鲜明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D不选。9.福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贸易十分活跃,世界各大宗教也随之传入泉州。宋元时期伊斯兰教、景教、道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和摩尼教在泉州并行流传,造就了今日独具魅力的泉州宗教景观。这反映了泉州文化()①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②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④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解析:D②错误,泉州文化融汇了很多不同国家的文化,但不是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③错误,泉州文化并不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故选D项。10.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自5个自治区的13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这是因为()①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④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解析:C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因此他们拥护“中华民族一家亲”,①④正确;②正确,但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如果具有包容性的中华文化不能得到各民族的共同认可,民族团结仍然不可能实现,③不选。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果说乡愁是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怀念青山绿水,怀念父老乡亲,也怀念温暖的乡音,乡音是故乡记忆的依托。当下中国所处的时代,正是人口频繁流动和城市化速度之快史无前例的时代,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国人而言,最大的乡愁,则莫过于传统乡音——方言的遗失。在电视中,在广播里,在最通行无阻的网络世界中,普通话是中国人使用最为普遍的语言。相比之下,方言作为一种主流之外的“亚语言”,传承路径却愈加逼仄。在逐步失去大众媒体平台的依凭之际,方言作为一种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陪伴,正滑入岌岌可危的境地。这些年的全国两会和地方各级两会,均有代表就方言问题递交议案、提案,呼吁社会关注方言、保护方言,留住乡音里的乡愁。(1)结合材料与所学文化知识,阐明代表关注方言、保护方言的理由。(2)在方言岌岌可危的今天,请就如何留住乡音里乡愁提两条建议。答案:(1)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关注方言、保护方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方言体现了文化区域性的特点,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保护方言资源,有利于传承地方特色文化。(2)示例:家庭是传承方言的土壤,鼓励家庭成员在家说方言;挖掘当地方言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方言进行采集并妥善保存;方言走进校园,推进校园方言教育;等等。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课时作业1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94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