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地区人力资本优化问题分析
地区人力资本优化问题分析区域人力资本优化分析。关键词:人力资本,优化,区域,分析地区人力资本优化问题分析本文简介:摘要:从现代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理论来看,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不仅要依赖自然资源、体制机制改革等客观条件,还要取决于人力资本的储备基础。目前,东北地区存在劳动力储备结构性隐忧、教育资本不足、科技资本贡献率差以及人力资本产业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应从多个维度提高人力资本投入,进而提升产业附加值,使东北地区加地区人力资本优化问题分析本文内容:摘要:从现代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理论来看,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不仅要依赖自然资源、体制机制改革等客观条件,还要取决于人力资本的储备基础。目前,东北地区存在劳动力储备结构性隐忧、教育资本不足、科技资本贡献率差以及人力资本产业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应从多个维度提高人力资本投入,进而提升产业附加值,使东北地区加快城市化步伐,进入平稳、健康的发展轨道。关键词:人力资本;东北地区;东北振兴;区域发展环境基于现代经济增长以及区域发展相关理论的研究视角,东北地区振兴要在优化自然资源配置、实现体制机制改革基础上,注重激活“人力资本”这一最为关键的发展要素。人力资本的高质量储备是推动创新与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了经济发展。相比之下,东北地区受到地理位置和经济体制的限制,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高新科技产业,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经过十多年的产业结构优化,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在政策扶持和资本投入的支持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但人力资本的结构性失衡依然严峻,其对地区发展的推进作用尚待激发。要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东北地区急需增强对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本等要素的“吸引力”,有效抑制人力资本外流,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推进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一、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1.人力资本与地区发展的关系要保障一个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商业发展环境及相关的制度法规等多种要素实现合理配置,而优化这些要素配置则需要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者普遍认为要想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在优化区域内人力资本结构上下功夫。GalorO.&TsiddonD.对影响区域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技术和人力资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合理的人力资本结构和科技进步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同样显著的[1]。BhattaS.D.&LoboJ.考察美国50个州的人力资本后指出,经济发展较快的州和经济发展较慢的州之间人力资本存量几乎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人力资本的存量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富州的人力资本配置结构明显优于穷州,人力资本结构决定了人力资本是否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只有合理的人力资本结构才能明显促进人均生产总值提高[2]。由此可见,人力资本结构的均衡性、合理性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重要。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能够提升人力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与均衡性,人力资本结构失衡在降低人力资本使用效率的同时,也会对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这正是本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2.人力资本优化的内涵界定当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生产中最为重要的投入,且人力资本的优化则是实现投入产出效率最大的必要条件。总的来说,人力资本投入、物质资本投入和技术资本投入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三类较为重要的因素。古典经济学中将人力资本作为经济生产过程中的要素,认为实现人力资本优化配置与物质资料的优化配置有所不同,因为人力资本是通过劳动力作用于生产过程的。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的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蕴含在劳动者身上,而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劳动能力均是人力资本的体现。贝克尔发展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人力资本实际上是个体为了获得健康、增加收入在教育、培训、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并通过一个转化的过程获得相应的产出[3]。曹明贵等认为人力资本的内涵一方面是个体的认知、技能、健康等因素之和;另一方面是群体中个体所拥有的一切质量因素之和,构成了群体人力资本[4]。因此,人力资本的配置能否实现最优,与其所在地区的发展环境、经济体制、人才机制等制度性因素也密切相关。上述研究结论为本文的研究框架提供了依据。分析当前国内外针对人力资本配置与经济增长问题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研究视角:一是侧重劳动力资本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5],二是侧重区域人力资本与技术水平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6],三是侧重人力资本存量与区域内教育经费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7],四是人力资本在三大产业中的优化配置问题[8]。综合现有成果,笔者就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做出如下研究假设:一个地区内的劳动力储备、教育资本投入、科技资本投入和产业配置率,会对该地区经济稳定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这些重要的人力资本要素未能实现结构优化,则会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基于这一研究假设,笔者在分析东北地区人力资本优化问题时,也将依据其劳动力储备、教育资本、科技资本和产业配置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探究制约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二、东北地区人力资本优化问题①①本文所述“东北地区”主要指代东北三省,即围绕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情况展开研究。1.劳动力储备存在隐忧对比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发现,东北三省除辽宁省之外,黑龙江、吉林十年间人口净迁出比重逐渐提升,规模不断扩大。2000—2010年东北地区净迁出人口从40.4万增加到219.1万,后者是前者的约5倍。但人口外迁的绝对数增加尚不足以显现人力资本内部结构失衡的核心问题,还要进一步分析当前东北地区劳动力资本的特征。从年龄结构来看,劳动力老龄化趋势领先全国。根据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东北地区的外流人口年龄集中在30~39岁之间。然而,2015年全国人口的中位年龄是38岁,而东北地区人口年龄则为43岁,比全国水平高5岁。也就是说,东北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外流人口年龄却低于人口平均年龄。从层次结构看,东北地区产业技术型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高级研发人才、创新型人才、经营型人才严重匮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东北地区的劳动力资本总量绝对值比并不低,但劳动力总量的优势并没有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外溢现象非常严重,创新创业型人力资本呈现逆差流动。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企业的管理者更多沿袭传统观念,用传统的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为数甚少。特别是国有企业,行政色彩偏重,市场管理经验较为缺乏,较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从专业结构来看,教育产出人才与市场需求人才存在较大出入,社会紧缺的专业人才缺口大。与发达地区相比,具有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受教育年限平均水平不长。2016年东北三省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大学专科受教育人口平均分别为4.1%、1.2%和9%,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4.9%、1.3%、9.6%)①东北地区人力资本中绝大部分属于教育、卫生、经济和财会方面的人才,高新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人才所占比重非常低,处于严重匮乏状态,限制了产业结构调整,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教育资本投入水平偏低当前东北地区教育发展综合水平不高、不平衡现象比较明显,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均尚存发展空间。衡量教育投资优劣的主要指标就是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前者投入越多,后者的质量越高。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投入大致为3.6万亿元,但是地区间分配并不平衡,东北地区只获得了约6%的投入,投入的比重比较低。另外,从教育经费来源结构来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绝对份额。2015年,东北地区总教育经费约为1820亿元,东北三省83.5%的教育经费来自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其次是公共财政教育经费、事业收入以及其他教育经费,社会捐赠经费较少。由此可见,东北地区的教育投资依赖于国家财政,社会办学投入较少,社会力量在教育投资方面还有待开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对劳动力的教育投入上的作用有限,这对开发人力资本的教育潜能十分不利,经费来源的单一性使得地区教育发展缺少自主能动性。3.科技资本的产能贡献率尚待开发科学技术是重要的生产力,衡量科技资本投资的主要指标就是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纵观全国各地的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状况,持续增加、逐年递增的趋势比较明显。但东北地区的科技支出与研发投入占比仍较低。2016年,辽宁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61.61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1.34%;吉林省这一指标为41.01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1.14%;黑龙江省为44.92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1.06%。而同期国家财政科技支出比为2.41%,东北三省这一指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研发经费投入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研发经费投入从2001年开始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到2016年,整个东北三省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665亿元,占全国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的4.2%。虽然整个东北地区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增长幅度较大,但从在全国占比来看,所占比例还相当低,与发达省份和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科技人员数量及活跃程度是衡量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要指标。从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占全国比重来看,2005—2011年东北地区研究与发展人员占全国的比重由9.9%下降到6.7%,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③这说明了东北地区从2005年到2011年高科技人才外流情况比较严重。据统计,近20年来,在流失到区域之外的优秀人才中,约有1/5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具有高级职称、40岁以下的人力资本在异乡任职人数高达1/2以上。由于研究与发展人员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东北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劣势,当前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培育显得尤为重要。4.人力资本产业配置效率低下从人力资本的产业结构配置来看,东北地区高层次的人力资本只有40%进入了产业部门,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80.8%。在区域范围内,高层次人才更多的是进入了一些非产业部门,比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由于第一产业劳动者综合素质比较低,生产效率不高,从业人员很少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原因在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缺少转移的能力,从而影响了人力资本的整体配置。国有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几乎占据了70%以上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许多大型国有企业从事的是资源枯竭型产业,比如煤炭产业。这些产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本被闲置,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浪费。高层次人力资本集中在非产业部门,生产一线从业者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三、制约人力资本优化的内在因素根据区域发展相关理论,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软硬件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够保证人力资本的有效配置和流动。如果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存在着不协调之处,就会阻碍人力资本的有效流动和配置,影响人力资本效用的发挥[9]。综合分析当前东北地区制约人力资本贡献率提升的内在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区域发展环境缺乏良好预期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早的工业基地,特别是煤炭、木材、钢铁和石油资源等为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逐步枯竭,影响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新型产业发展缓慢,没有起到替代和延续作用。人口外流加剧空心化资源城市转型难度。东北地区存在资源型城市人口大量外流问题。从“六普”数据来看,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比值小于1的地市共有15个,这些城市多是资源型城市或边境城市。常住户籍人口比值低,不但使得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以高投资率拉动经济增长而累积的大量商品房出现供应过剩,城市面临空心化风险,影响地方政府财力;更严峻的是,本就处于萧条期的资源型城市要实现产业转型还将丧失大量优质的劳动力资源,无疑是雪上加霜。基于东北三省的具体情况,加大对外贸易是实现新的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黑龙江、吉林两省受到周边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很难全面开展对
本文标题:地区人力资本优化问题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96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