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年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六 和平与发展 新人教版选修3
1单元综合测评六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温馨提示:1.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书写在试卷上;交卷前请核对班级、姓名、考号。2.本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3.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并于1983年表示愿意看到联合国总部从美国搬走,上述材料说明()①美国决定退出联合国②联合国已不能维护世界和平③美国的强权政治在联合国内受到挑战④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作用大大增强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B通过材料可知,美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受到挑战,第三世界力量增强。①②表述与史实不符,可排除。2.美国前参议员哈特曾经说过,美国将成为“这个国际组织(联合国)中的至关重要的齿轮”,也有美国人说联大是美国的“表决机器”。下列历史事件,不能直接佐证上述材料的是()A.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以分治方案B.1950年美国操纵联合国,指责朝鲜是“侵略者”C.1991年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D.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解析:选D题干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指联合国被美国操纵,但20世纪70年代,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是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努力斗争的结果,美国无法阻挡或控制。故选D项。3.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的宣言,并专门成立了()A.国际红十字会B.联合国维和部队C.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D.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解析:选D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联合国专门成立了非殖民化特委会,故选D项。24.美国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一枚就价值约100万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美国人20年左右的收入。这最能说明()A.美国的富有B.战争是一种巨大的消耗C.美国武器价格昂贵D.普通美国人收入低解析:选B材料中强调一枚导弹相当于一个人20年的收入,通过数字对比,我们可以得出战争是一种巨大的消耗,它阻碍社会的发展。故选B项。5.2006年联合国、区域组织和联盟以及临时联盟实施的和平行动数量(按地区分类)实施的组织非洲美洲亚洲欧洲中东世界联合国8143420区域组织或联盟62419433非固定联盟1337总计1539221160表中数据主要反映了()①联合国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②当今世界各地区发展不平衡③维和行动是当今世界维护和平的最主要途径④当今世界各地仍有许多威胁人类和平的因素存在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B观察表中数据,可知联合国组织了多次和平行动,因此①正确;表中反映不出当今世界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排除②;③错在“最主要”上;从众多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及和平组织,可看出世界各地仍有许多威胁人类和平的因素存在,④符合,故①④正确。故选B项。6.20世纪50年代,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核心是反对制造和使用核武器,下列不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斯德哥尔摩宣言”B.《罗素—爱因斯坦宣言》C.《国际和平年宣言》D.《人类的危机》解析:选C《国际和平年宣言》是在1985年10月由联合国成员国一致通过,“要求捍卫和平和保障人类的未来”,其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与题意不符合。故选C项。7.三次和平运动高潮的诱因搭配正确的是()A.二战后的第一个高潮——北约针对苏联决定在西欧布置美国中程导弹B.六七十年代形成的第二个高潮——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C.80年代的第三个高潮——巴基斯坦和印度进行的核实验3D.80年代的第三个高潮——美国挑起冷战,以核武器进行恫吓解析:选B只要能准确识记三次反战和平运动兴起情况,回答本题并不难。由于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并不断升级,美国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战和平运动,形成了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第二次高潮。故选B项。8.1945年12月,爱因斯坦指出:“我们之所以曾经帮助创造这种新武器,是为了预防人类的敌人比我们先得到它……但到目前为止……战争是赢得了,但和平却还没有。”由此可见()A.原子弹研制成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B.冷战加剧,核武器严重威胁世界和平C.核武器无法保障世界和平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解析:选C从材料内容可以判断这一新武器为核武器,但从爱因斯坦对和平的担心可以看出,核武器仍然无法保障和平。9.近代中国备受列强侵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从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来看,这一变化主要说明()A.西方国家转移了侵略目标B.清政府腐败无能C.时代已经发生变化D.综合国力是和平的重要保障解析:选D发展是和平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中国为世界和平以及推进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0.近年来,我国领导人频繁出访拉美、非洲、中东地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太平洋岛国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建立多种合作论坛。至2007年底,我国参加了120多个国际组织,在多种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材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是()①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②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③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④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B②不是现阶段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排除含②的选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联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实际上已名存实亡。经过磋4商,中、苏、美、英于1944年在美国华盛顿郊区敦巴顿橡树园大厦举行了会议。第一阶段苏联方面主张,“世界警察”应该由美、苏、英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美国方面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会议建议将这个组织定名为“联合国”。议案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等主要机构的组织和职权,以及关于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和关于国际经济与社会合作的各种安排。中国在第二阶段会议上除同意前一阶段的议案外,补充3点重要建议:1.在和平解决争端上,国际组织应适当考虑正义和国际法原则;2.大会应承担国际法的编纂和发展的任务;3.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应扩大到教育和其他文化合作。中国的建议先后取得美英苏赞同。会议虽然在常任理事国、安理会的否决权、创始会员国的资格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它通过的议案成为1945年旧金山会议拟订《联合国宪章》的基础。——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开幕报道(1)根据材料概括联合国建立的背景,指出美苏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态度及其目的。(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补充建议被接受的原因并对中国加入联合国作简要评价。(8分)解析:第(1)问,根据关键信息“……名存实亡”“关于……各种安排”归纳联合国建立的背景;从“苏联方面主张……中国无权列入”“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态度,目的可从各自国家利益和政治目的两方面考虑。第(2)问,结合材料中“考虑正义和国际法原则”等信息,再回顾中国抗日战争做出的重大贡献分析回答原因。评价从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最主要原因和积极作用来思考回答。答案:(1)背景:二战爆发后国际联盟失去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为了协调战后国际关系。态度:苏联排斥中国加入;美国支持中国加入。目的:维护本国利益,称霸世界。(2)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评价:中国加入联合国是由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决定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1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像近代世界史上出现的那种为寻求原材料和市场以及大国威望而发动的军事征服战争几近绝迹。今天随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发展,人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对战争与和平的选择意向。一方面,现代战争手段与全球化的发展,日益使得任何一国发动战争,都将面临“失大于得”的归宿,甚至导致自杀性的悲剧后果。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提供了社会发展的新条件,抑制了企图通过战争获利的动机。因此,理性的和平观念已经具有了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摘自朱大伟《第二次世界大战与5战后的和平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与战争的认识。(10分)答案:(1)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惨痛教训;全球化发展的影响;现代科技发展的制约;理性和平观念的推动。(2)认识:一方面,科技进步改变了国家间的军事力量平衡,成为一些国家发动战争的物质条件;同时,科技进步也加剧了战争的惨烈,改变了人们的战争观念,客观上又制约了战争的发生。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在日本社会文化中占主流地位,《每日新闻》在1946年的民意调查显示,认为“放弃战争条款是必要的”的人高达70%。1949年4月,以民主同盟、全日本行业工会议会等社会团体为中心,发起有组织的“拥护和平大会”。1951年7月,全国性政治团体“日本推进和平国民会议”,提出保卫和平宪法、反对美国军事基地、反对缔结军事协定等和平主张。50年代出现了反对美军基地的斗争,高潮是1960年反对“新日美安保条约”的国民运动。1955年8月,广岛召开第一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9月,日本成立全民性的反对核武器团体“禁止原子弹氢弹协议会”。受其压力,1956年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要求禁止核试验决议案”。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反思战争、追求和平的作品。例如描述原子弹轰炸灾难的小说《长崎的钟》《横尸遍野的城市》《夏之花》等。但另一方面,文部省修订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指导将战前日本的对外“侵略”全部改写为“进入”,此外,有关“731部队”、随军慰安妇、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等战争罪行也逐渐在教科书中消失。——摘编自王新生《日本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的得失》(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平主义运动的特征。(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日本和平主义思潮的认识。(12分)答案:(1)特征:社会群众基础广泛;表现形式多样;以护宪民主、反核反战为主要内容;推动国家相关立法;思想舆论与社会政治运动相结合。(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思战争的产物;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的结果;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和重新崛起创造有利条件;反思不彻底,仅从日本作为战争受害者的角度反思。6
本文标题:2020年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六 和平与发展 新人教版选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9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