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1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当时,股票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对此()A.政府开始发动对外殖民扩张活动B.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C.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政治权利D.逐渐建立社会福利制度解析:选B。根据材料“1825年……股票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可知,当社会矛盾激化时,人们开始反思,于是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以期解决当时的社会困难,故B项正确。2.下表反映的是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的情况。年份工人组织概况1851英国“机械工人混合工会”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1860英国“工会委员会”伦敦各业的工会联合组成1863法国“全法工人联合会”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1863德国“全德工人联合会”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1864各国“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据此可知()A.科学理论开始指导工人运动B.无产阶级斗争的联动性增强C.英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D.工人阶级革命斗志日益高涨解析:选B。由材料内容可知,英、法、德等国工人先后形成了国内全国性组织,1864年又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这说明无产阶级斗争的联动性增强,故选B项。3.空想社会主义者发布各种“灵丹妙药”来解救工人,并把希望寄托在有产阶级及其2代表人物的身上,希望统治者接受他们设计的未来社会蓝图,把解放和幸福恩赐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这说明他们()A.忽视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B.主张资产阶级主动让渡政权C.为工人解放提出了正确办法D.已经实现了美好的社会蓝图解析:选A。从材料可以看出,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实现未来社会蓝图的希望寄托在有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身上,带有一定的空想性,故选A项。4.“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A.说明雇佣劳动是工业化的产物B.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C.揭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D.批判了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可知,工业发展推动了工人走向革命联合,故选C项。材料的主旨是工人由分散状态走向革命联合,排除A、B两项;“批判了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与材料“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相左,排除D项。5.(2020·广东惠州一调)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A.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B.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D.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解析:选A。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在序言中提及“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表明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发展而发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3巴黎公社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影响,故选A项。6.1875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后更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它以争取普选权和合法的议会活动为目标。这一目标的确定()A.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相适应B.是对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总结C.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违背D.导致了德国工人运动陷入低潮解析:选A。1875年德国正在进行两次工业革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同时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时期,因而无产阶级政党可以通过争取普选权和合法的议会活动来维护自身权益,故选A项。7.据统计,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印出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共产党宣言》有130个左右的版本(含手抄本),覆盖了18种语言文字。这说明()A.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B.巴黎公社革命成功C.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D.共产主义最终实现解析:选A。“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印出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共产党宣言》有130个左右的版本(含手抄本),覆盖了18种语言文字”表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得到了发展,故选A。巴黎公社革命于1871年5月失败,B错误;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是在191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共产主义尚未实现,D错误。8.马克思说:“通过这次革命,他们把权力保持在人民的手中,即用领导者的政权机构取代了先前统治国家的政权。”马克思肯定了巴黎公社的()A.无产阶级革命性质B.暴力革命斗争方式C.普选建立政权方式D.新型政府运行机制解析:选A。从材料“通过这次革命,他们把权力保持在人民的手中”可知,马克思肯定的是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故选A项。9.(2020·中原名校质评)(巴黎)公社应该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设在专区首府里的代表会议,应当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而这些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巴黎公社实行了直接民主4B.基层公社拥有社会管理权C.法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国家政权由人民当家作主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而这些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可知,巴黎公社的代表会议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故选D项。巴黎公社实行代议制民主,而非实行直接民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政权的性质,而不是强调公社的社会管理权,排除B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排除C项。10.(2020·博雅闻道联合质测)巴黎公社委员中许多人是社会主义者,努力维护工人的权益。公社恢复了一些被业主抛弃的工厂的生产,交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还颁布法令免除房租、要求当铺无偿退还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由此可见,巴黎公社()A.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B.确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C.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D.运用了工农联盟革命策略解析:选A。题干“恢复了一些被业主抛弃的工厂的生产,交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还颁布法令免除房租、要求当铺无偿退还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故选A项。“许多人是社会主义者,努力维护工人的权益”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故C项错误;“努力维护工人的权益”不能体现“工农联盟”,故D项错误。11.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凡尔赛当局的用意是()A.挑起巴黎公社的内部矛盾B.破坏法国的工农联盟C.防止普鲁士军队支持公社D.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凡尔赛当局强调公社战士孤军奋战,没有外援且公社战士已经不纯洁,其用意是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故选D。材料并没有涉及巴黎公社的内部矛盾,且巴黎公社革命运动中并没有工农联盟,不存在破坏一说,A、B两项错误;普通鲁士军队不可能支持巴黎公社,C项错误。512.马克思指出:“公社真是奇迹般地改变了巴黎的面貌!第二帝国的那个花花世界般的巴黎消失得无影无踪,法国的首都不再是外国的奴隶主、大地主、暴发户聚集的场所,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受到荡涤……”这一称赞的依据是巴黎公社()A.政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B.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C.切实维护工农群众的利益D.宣布废除财产私有制解析:选A。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而且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巴黎“不再是外国的奴隶主、大地主、暴发户聚集的场所”,故选A项。13.巴黎公社“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以“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巴黎公社的这一做法有利于()A.建立人人平等的政治秩序B.树立公职人员的社会威信C.保证民主制度的真正落实D.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解析:选C。C项表述与题目中“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相符,故选C项;题目牵涉的是巴黎公社的产生方式和运作方式,A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表述与题目中“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不相符,排除;题目中并未牵涉工人和农民的关系,排除D项。14.长期以来,俄国二月革命被严重低估了。尤其是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更是千方百计贬低二月革命的作用和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二月革命()A.不符合俄国历史发展规律B.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C.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制度解析:选C。题干材料“1938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千方百计贬低二月革命的作用和意义”,表明了联共(布)认为二月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相提并论,从而加以否定,故C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封建沙皇统治是历史的进步,故A项错误;二月革命也是人民追求面包与和平的产物,故B项错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是二月革命的积极意义,故D项错误。615.(2020·山东济宁期末)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所有沙皇制度的象征物都被销毁,镶有罗曼诺夫王朝的两头鹰的旗帜被撤下。冬宫上,象征着国际革命标志的红旗在飘扬着”。上述事件()A.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已经消失C.使无产阶级全面掌握了国家政权D.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解析:选D。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这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故选D项;《和平法令》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成为主要矛盾,排除B项;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全面掌握了国家政权,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6.(2020·广东广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86年,美国各大城市35万工人在美国劳联大会的号召下举行总罢工,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其中芝加哥的工人表现尤为英勇。虽然这次斗争没有取得全面胜利,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1889年7月14日,各国社会主义者在巴黎召开了国际工人代表大会。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关于1890年5月1日举行国际示威”的决议。后来这被视为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标志。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工人统一行动,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示威游行。——摘编自杨玉生《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考证》材料二1920年,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哈尔滨等地的工人和学生举行了庆祝“五一”的活动,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开始。此后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五一节的纪念活动有了更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即使在国民党统治区遭到镇压,也从未间断过。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并规定全国放假一天,每年“五一”,举国欢庆,国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人们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1999年9月国务院第一次修订了1949年12月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五一”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形成“黄金周”。——摘编自王云红《中国的五一:7劳动节的由来与发展》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从工人待遇和地位、工人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国际工人运动等方面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信息从功能、范围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的变化,人民地位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的转变及民生等角度思考。答案:(1)意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 第11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9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