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49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先哲及中外科学家知识点一古代中外政治家人物时代主要贡献局限评价秦始皇秦朝——封建社会初期(1)完成统一大业;(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采取巩固统一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1)繁重役税;(2)严刑酷法;(3)焚书坑儒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封建社会盛期(1)制度调整;(2)善于用人;(3)统治开明;(4)“贞观之治”晚年骄奢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康熙帝清朝——封建社会后期(1)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达赖、班禅);(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1)兴文字狱;(2)实行闭关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康乾盛世”知识点二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1)主要活动:兴办私学;周游列国,仕途不顺;编订“六经”。(2)思想主张①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具有进步意义。②“礼”:即周礼,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③“中庸”: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④教育思想: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3)地位:是中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创立的儒学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2.柏拉图(1)哲学思想:提出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2)政治思想:理想国由护国者(统治者)、卫国者(军人)、生产者(平民)构成。国家统治者要由哲学家来担任,以此克服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弊端。2(3)法律思想:强调法治,主张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知识点三中外杰出的科学家人物活动地位精神李时珍编写了医药名著《本草纲目》其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救死扶伤,态度严谨,锲而不舍詹天佑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李四光①创立地质力学;②指导石油等矿产开采;③研究地震预测和预防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牛顿①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②创“归纳—演绎”研究方法近代科学之父勤奋探索、勇攀高峰、追求科学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20世纪的科学伟人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勤于思考、甘于奉献1.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共同特征(1)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康熙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康熙帝设南书房。(3)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1)相同点①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头的地位。②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仁”,反对暴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③教育: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④影响: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2)不同点①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侧重于感性,追求善。②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3.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协调的几种关系(1)天人关系: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以及由此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①儒家a.《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问题。b.孔子说过“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体现了孔子“畏天命”的思想。c.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达到融天地万物于一体的境界。d.董仲舒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二程、朱熹、王夫之等也指出人道与天道的同一性。②道家a.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崇尚自然、效法天地。b.庄子希望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与人的关系:古代思想家希望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①儒家:孔子倡导通过“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来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②墨家:墨子倡导“兼爱”“非攻”“尚贤”等原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③道家:老子推崇“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隔离关系。庄子则提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追求人与人之间各得其所,逍遥游世的和谐。(3)身心关系: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中国古代思想家主张身心和谐。①儒家:强调通过修身达到身心和谐,还提倡要讲中庸之道,要言行一致,文质兼胜,以此达到身心和谐。②道家:老子指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合一。4.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共同原因(1)个人品格:几乎每一个科学家都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这是古今中外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内因,也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因素。(2)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最深层的动力,国家和社会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是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外因。4(3)内外交流:内外交流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家取长补短,近代留学教育是内外交流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落后国家的科技较快地赶超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成就。(4)爱国思想:爱国精神是众多科学家最深厚的精神动力,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一因素的作用更大,更是调动科学家科技救国的强大动力。考向一古代中国政治人物的贡献、影响及评价“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并建立秦朝。历史专家认为:秦朝的建立,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下列说法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蒙恬率军队收回河套②在岭南设郡管辖③在西南夷任命官吏④修筑从咸阳到各地的驰道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命题评析】本题以历史专家的观点切入,考查秦始皇的贡献,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观点。解析:选D。所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即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①②③④都属于秦统一全国的表现或巩固统一的措施。康熙帝亲政后,在养心殿近侧特意选了一个房间,作为学习教室,请讲官讲解满汉文化和儒家经典,还请西方传教士讲解自然科学知识,并购置了大批科学仪器。这说明康熙帝()A.学习西方,应对边疆外来威胁B.安定民心,解决满汉民族矛盾C.顺应时代,萌生师夷长技思想D.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命题评析】本题创设情境,考查康熙帝的活动反映的本质特点,考查了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康熙帝学习的知识既涉及中国又涉及西方,既涉及满汉文化又涉及儒家经典,既涉及自然科学又涉及社会科学,这本质上反映了康熙帝涉猎广泛,体现其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故选D项。(2016·高考浙江卷·T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道。5——摘自《汉书》材料二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2)根据材料二,列举唐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指出在处理边疆诸问题上唐与秦的不同之处。【命题评析】本题运用材料,考查秦始皇、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国家治理举措。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及所学知识,从中央、地方两方面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举措,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指出;第二小问不同之处,分析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答案:(1)列举:在中央设置“典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解决百越问题后,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2)举措:设置羁縻都督府、州,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不同之处: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考向二中外思想科技文化人物的主张或成就、影响及评价孔子说,君子(执政者)的品德好比风,小人(平民)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而倒。这反映了孔子主张()A.仁者爱人B.以德治民C.克己复礼D.君轻民贵【命题评析】本题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孔子思想的主张,主要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君子(执政者)的品德好比风,小人(平民)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而倒”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主张统治者应该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故选B项。孔子“仁者爱人”的观点是主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材料讲的是统治者的为政之道,“仁者爱人”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克己复礼”的观点体现了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统治秩序,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君轻民贵”是孟子的思想主张,而非孔子,D项错误。(2019·高考全国卷Ⅱ·T47)材料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6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命题评析】本题运用材料,考查汉赋学家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及成就取得的历史原因,主要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2)问,注意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结合“少好读书”“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等分析作答。答案:(1)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2)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昭莫多战役后,康熙帝认为“塞外其地不毛,运粮尤苦,不可妄动”。康熙五十四年,他派人在喀尔喀蒙古牧地察勘地亩,试图让军队从事农耕。康熙五十五年年初,又决定:“今岁停止进兵,候种地及一应事务预备完毕,审察两下军情,再行定夺。”这表明康熙帝()A.以农耕吸引蒙古百姓归顺清朝B.从缓和满汉矛盾出发重视农耕C.强化后勤保障以保卫北疆安全D.让军队农耕戍边防备殖民侵略解析:选C。据材料“运粮尤苦,不可妄动……候种地及一应事务预备完毕……再行定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注重边疆军事战争的粮食后勤问题,故选C项。2.右图为柏拉图的一部名著,在里面讨论的中心议题是()7A.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B.法治与人治的关系C.理想国中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D.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才能治国解析:选A。B与其内容不符,C、D是柏拉图为实现正义、建立理想国家而设计出来的蓝图,故选A。3.1933年纳粹上台,爱因斯坦发表了不回德国声明,此后加入美籍,终生再没踏上德国的土地。他庄严声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49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0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