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43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辽宁沈阳三模)1949年12月我国确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普及为主”的教育方针。1953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教育部门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已有很大的发展,今后应当着重质量的提高。”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A.扫盲教育已经基本完成B.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C.“科教兴国”战略出台D.教育政策完全效仿苏联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1953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教育部门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高等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2.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教育》指出今后除本国语文、历史、地理外,凡是苏联已有教材,都要尽可能以它为蓝本,并尽可能结合中国实际来加以改编。这些措施说明()A.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移植苏联教育B.中苏之间文化交流开始于教育领域C.教育配合了国家整体发展战略D.中国已认识到苏联教育体制的弊端解析:选C。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良好,苏联正在帮助我国推进工业化,而我国学习苏联的教育文化,体现了教育配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故选C项。3.(2020·江苏南京调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该时期我国()A.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已经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C.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D.建立起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解析:选D。题干材料“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2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说明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故选D项。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接管、整顿、改造等措施掌握了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的资产、设备、人员等控制权以后,充分利用这些“喉舌”“工具”或“武器”,对重大政治事件,统一由中央引导,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由此可知,新中国()A.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民主政权B.开展了文化普及教育工作C.重视对思想意识形态的管理D.实行新闻自由的方针政策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党和政府通过接管、整顿、改造等措施掌握了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的资产、设备、人员等控制权”“对重大政治事件,统一由中央引导,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可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舆论宣传、意识形态的管理,故选C项。5.(2020·博雅闻道联合质测)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A.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C.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解析:选A。据材料“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可知,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都能上演,故A项正确。6.1971~1976年全国中等技术学校情况年份197119721973197419751976学校数955731058123413261461学生数97980147094264321348896405030385521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A.“文化大革命”刺激了职业教育的兴起B.职业学校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C.“文化大革命”后期职业教育有所发展D.职业教育中的政治倾向感不强解析:选C。根据“1971~1976年全国中等技术学校情况”可以看出,“文化大革命”3后期职业教育发展较快,故选C项。表格中只有20世纪70年代的情况,无法得知职业教育以前的发展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职业教育已经兴起,排除A项;表格数据可知,1971年学校数为955,而1972年为73,无法体现“逐年上升”,排除B项;表格中仅有学生和学校的数据,没有政治方向的史实,排除D项。7.(2020·广东佛山二模)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1958年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61年重新确定教育方针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反映了()A.“左”倾错误没有影响社会主义教育探索B.社会主义教育改造基本完成C.“立德树人”在教育中越来越受到了重视D.教育领域意识形态色彩加强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道德越来越受重视,故选C项;“1958年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体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要求,排除A项;1957年、1958年、1961年基本都在“左”的氛围中进行和调整,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也没有实现新时期教育的目标,排除B项;“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体现了对公民素质发展的要求,对意识形态有淡化的倾向,排除D项。8.(2020·天津河北区模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神舟”飞船发射成功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D.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解析:选B。1995年中央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A项是1964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B项是从1999年开始的,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正确;C项是“文化大革命”之前,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D项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高校招生制度,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了大量半工半读的学校。改革开放后,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渐普及。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读是()A.我国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B.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4D.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解析:选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困难,所以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大量半工半读的学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家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所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故B项正确。10.(2020·江苏宿迁期末)改革开放这40多年来,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6~59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1年的不到5年上升到2016年的10.35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由1982年的0.58%上升至2015年的44%。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B.“科教兴国”战略实行C.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D.教育改革举措深入落实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因为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故选D项;国民教育体系形成是在1965年,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是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和教育进步,是从1995年开始实施的,排除B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的提高不是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排除C项。11.(2020·福建厦门期末)读下表,文盲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扫盲工作情况统计表全国人口总数(万人)15岁以上人口文盲总数(万人)文盲率(%)1949年54167—80.001964年723072332738.101982年10318823582811990年1143331800315.882000年12674385076.722010年13705354194.88A.为人民服务的政权性质B.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C.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求D.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解析:选A。据表格材料可知,1949~2010年我国文盲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原因不同,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所以国家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故选A项。512.(2020·江苏盐城模拟)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文件《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了高等学校新的招生政策: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这是我国当时()A.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B.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需要C.“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D.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解析:选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故A项错误;恢复高考是为了推动教育发展,为了选拔人才,而非扩大办学自主权,故B项错误;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C项错误;恢复高考是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故D项正确。13.(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是1951~1959年《中国青年报》中新闻漫画题材比例变化的折线图。这些变化()A.说明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B.表明“双百”方针得到顺利贯彻执行C.反映了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D.弱化了报刊与杂志的政治宣传功能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新闻漫画题材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中的比例呈现曲折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A项正确。1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改革开放后,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这一变化表明()A.党报党刊始终居于舆论主导地位B.“双百”方针贯彻与否决定报刊业兴衰C.人民大众的需求制约报刊内容变化D.报刊业的发展与国内形势密切相关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材料信息的变化。材料的关键信息是“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变化在于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的创办,再结合时间信息“改革开放后”,可判断是国内形势变化影响报刊业的发展,故D正确。6二、非选择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纪的英国,教育机构几乎全部掌控在基督教会的手中,教会将教育看成是其传播宗教思想和培养信使的重要手段。15世纪起,英国出现延续半个世纪的办学热,主教、显贵、乡绅、城镇商人甚至国王等都通过私人慈善捐赠建立学校。这些学校除了培养神职人员、高官等社会精英外,还增加了培养自由职业者、工匠等大众教育。1546年,亨利八世在剑桥设立了五个钦定教授席位,除神学以外,都是直接与社会事务相关的科目,如医学、民法等。1575年到1663年间,英国大学中新增的教授席位绝大部分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18世纪初,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其他专门科学中逐渐设立新的教授职称。——摘编自F.H.欣斯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材料二1977年以恢复高考制度为标志,掀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篇章。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同时“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到2000年基本形成了两级(部委、省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是1998年的4.5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摘编自韩梦洁、宋伟《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区域结构的制度安排与反思》(1)根据材料一,归纳15~18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果。(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教育和15~18世纪英国教育发展影响的共同点。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的时间可从文艺复兴运动影响、私人捐赠、国王重视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问题,据材料一从办学的主要力量、培养目标、侧重点等方面分析。第(2)问据材料二从管理体制、高等教育规模等方面分析。第(3)问从人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现代中国的科教文化 第43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0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