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浙江省宁波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浙江省宁波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指的是西周推行的A.氏族制B.分封制C.禅让制D.宗法制【答案】B【解析】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即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B正确。AC出现在原始社会;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D未能在材料中体现。2.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A.犁具B.灌溉工具C.播种工具D.除草工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足中虚,阔和~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所以这一农具只可能是播种工具,故C正确;A是耕作工具;B是灌溉;D是除草均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播种工具-2-3.《韩非子》载,“是(认为……是正确的)墨子之俭,将非(认为……是错误的)孔子之侈”,“是孔子之孝,将非墨子之戾”,“世之学老者,则绌儒,儒学亦绌老子”。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儒学被道家学说取代B.儒道两派趋于合流C.不同学派间相互争鸣D.墨家学说取得优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墨子非难孔子的奢侈,儒家学派崇尚孝道则反对墨家的暴恶,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之间彼此贬斥,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相互争鸣的现象,故C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对独立,竞鸣争辉,但不存在不同学派之间取代、合流或出现相互间的优势,故ABD不符合题意。4.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答案】D【解析】【详解】唐代是我国封建经济的繁盛时期,根据材料中崇尚楷书的原因可以看出,楷书在当时主要用于记铭、碑刻等,这和楷书的端重庄严有关。故答案选择D项。A项是小篆的特点;B、C项是草书的特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3-③北宋设立枢密院④清朝设置军机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反映的只不过是一个选拔官吏的制度,和材料中的“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是没有关系的,本题凡是含①均是错误的,排①项,本题选择B项符合题意。【详解】6.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表明A.皇权日益强化B.君权和相权矛盾缓和C.皇帝宰相分权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丞相制度废除说明皇权空前强化,清朝军机处设置说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到达顶峰,二者都是强化皇权的表现,故A项正确。丞相制度废除说明君权和相权矛盾的尖锐,故B项错误。古代是君主专制,皇帝和宰相并不是分权,故C项错误。皇权和相权属于中央权力矛盾变化,中央集权表现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7.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4-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说明还魂纸是将废纸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扩大了原料来源,“依然成纸,耗亦不多”,降低了生产成本,②④正确。“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说明工序更为简单,③错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还魂纸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①错误。答案为C。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造纸术8.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其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下图中造纸术西传的路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的,因此可以排除B、D选项,因为-5-他们与丝绸之路无关。造纸术是直接传入到欧洲大陆的,不是先通往阿拉伯半岛的,由此排出C选项,本题选择A选项。点睛:解答本题可以从丝绸之路入手。材料中强调的是造纸术的传播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的,与此就可以排除一些干扰项。9.1912—1919年与1927—1937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国家统一的实现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C.政府政策鼓励支持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所述两个时期都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故AD不符合史实,排除;B只符合1912—1919时期,故排除B;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等措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两个黄金时期10.下列条约中,涉及即割地又赔款的是()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北京条约》割九龙司,赔款800万两,《马关条约》割占台湾等,赔款2亿两,《辛丑条约》只涉及赔款,没有割地,故④错误,本题选择B项正确。。所以选B,其他国家不符合材料特点。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列强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6-11.1924年1月至8月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礼堂演讲中指出,人民享有选举、创制、复决、罢免等四权,政府享有立法、司法、行政、监察、考试五权。此举表明孙中山A.孙中山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并不适合中国的需要B.中国民主要发展必须首先保障人民自身权利C.力求找到西方学说与中国实际的切实结合点D.在中共的影响下孙中山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注意时间1924年,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再依据材料“人民享有选举、创制、复决、罢免等四权”“政府享有立法、司法、行政、监察、考试五权”希求找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道路,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12.“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梁启超,1923年)材料评述的是A.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与二次革命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D.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思想的觉醒是革命成功的前提、旧的思想观念不可能运用于近代新制度、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依据材料提供的时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以及建立了新制度判断材料评述的是辛亥革命,依据材料文字“要求全人格的觉醒”可知是反对传统文化的束缚,A项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均排除。故选A。【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3.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7-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首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D.1949年,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答案】C【解析】【详解】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C符合题意;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B项不符合题意;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覆灭,D项不符合题意。14.毛泽东在一次报告中说:“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合,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一报告发表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时期B.抗日战争即将进入最后阶段C.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获得胜利时D.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期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可以看出这是抗战即将胜利之时出自1945年七大上的报告,毛泽东-8-第一次提出了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故选B。A项错误,是1937年9月;C项1949年;D项是1949年为建国做准备的主张,主张建立人民民主的国家。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七大15.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得到迅速推广。就市场角度而言,两者的积极意义在于A.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C.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解析】【详解】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肯定市场的作用,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B项正确,排除ACD16.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穿越剧、抗日神剧和历史偶像剧轮番上演,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雷人情节严重干扰了广大观众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请从历史的角度看看,下面哪些影视剧中的场景是不可能发生的①女主角欢天喜地的向康熙皇帝展示自己的无袖旗袍②中共地下党员用电报向同伴传递日军情报③一对年轻人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基(连衣裙),唱着欢快的苏联歌曲去剧院看“样板戏”④一位刚来深圳特区打工的年轻人从互联网得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消息,毅然返乡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清朝前期等级森严,而且旗袍是在近代中国才出现,故①不可能;抗日战争时期电报已经是重要的通讯方式,②可能;“样板戏”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此时中苏关系紧张,不可能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吉(连衣裙),③不可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内容,早于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的时间“1994年”,④不可能。故选①③④组-9-合,排除ABC。D符合题意。17.阅读下列表格,以下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科技计划A.是实施“双百”和方针“二为”方针的产物B.是落实“希望工程”、“211工程”的具体措施C.是把科技成果加速推向市场的指导纲领D.使中国科技与世界的差距缩小甚至局部赶超【答案】D【解析】【详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大大缩小,甚至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D项符合题意;“双百”方针是关于科学文化的方针、“二为”方针属于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方针,A项不符合题意;“希望工程”、“211工程”属于教育发展的战略,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科技计划并非是为了面向市场,是科技发展计划,而不是推向市场的指导纲领,故C项不符合题意。18.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10-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C.先后实施改革开放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70-2
本文标题:浙江省宁波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0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