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必修2
1课时跟踪训练(三)一、选择题1.汉朝时候,下列经济区按发达程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A.山东→山西→龙门碣石以北→江南B.山西→山东→龙门碣石以北→江南C.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D.江南→山西→山东→龙门碣石以北[解析]山东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由此可以排除B、D两项。江南经济强于龙门碣石以北,所以A项也不正确。[答案]C2.“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的是()A.山西、江南B.山东、江南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D.山东、山西[解析]当时,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两大经济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答案]D3.《汉书》:“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其中的古代的山西、关东、江左、河南分别指()A.崤山以西、山海关以东、长江以北、黄河以南B.太行山以东、函谷关或潼关以东、长江以西、黄河以南C.崤山以西、函谷关或潼关以东、长江以东、黄河以南D.太行山以东、山海关以东、长江以南、黄河以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地理常识的认识。古代所说的山东、山西是以河南崤山为界;“江左”即长江以东,即长江下游一带;黄河以南通称河南。[答案]C4.“胡人”多衣皮,而中原地区的人多衣布。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风俗习惯的差异B.经济形态的差异C.气候条件的差异D.传统审美观念的差异[解析]“胡人”是牧业经济,而中原地区是农业经济,生产的产品不同,表现在服饰上也就会有所不同。2[答案]B5.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解析]汉代的经济重心主要是在山东和山西经济区,结合地图可知这两个地区主要沿黄河流域东西分布。[答案]B6.古有“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胡”应该指的是匈奴族B.南方人到现在还会说“晋语”C.北方人和南方人长期交战D.由于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人口向南迁移[解析]文中的“胡”应该泛指北方少数民族,A错误;B、C两项说法错误。[答案]D7.下列哪些城市的兴起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A.东晋、南朝建康人口上百万B.长安、洛阳是唐前期最发达的城市C.南宋“苏湖熟,天下足”D.北宋定汴京为国都[解析]长安、洛阳是我国北方的重要城市,唐朝时期它们的地位高只能说明经济重心仍在北方;东晋、南朝建康人口众多和南宋苏湖地区粮食产量提高,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而北宋把汴京定为都城,就是因为要依靠汴水运输南方的粮食。[答案]B8.下边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3A.东汉B.唐朝C.宋朝D.元朝[解析]由题图可知,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所以答案选C。[答案]C9.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A.北方安土重迁的观念较淡薄B.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均在南方,使南方人口大增C.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D.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朝繁荣[解析]安土重迁的观念不分南北,排除A;北宋的政治中心在东京(今河南开封),不在南方,排除B;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排除D;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推动了南方的开发,故选C。[答案]C10.明末郑氏开台至清初康熙治台期间,闽粤两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地开发。其结果()A.弱化了中央对闽粤地区的控制4B.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C.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D.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解析]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弱化了中央对闽粤地区的控制,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闽粤居民迁移台湾,未涉及冲击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故B项错误;据材料“闽粤两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地开发”可知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故D项错误。[答案]C11.下图所示的历史现象,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恶化B.八王之乱的发生C.安史之乱的爆发D.靖康之乱导致[解析]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南宋初年北方人口南迁。此时北方人大批南迁的主要原因是金军占领了黄河流域,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1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出现的特点是()①南迁人民带去的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②出现在国家分裂和战乱之际③南方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④随文化重心的迁移而迁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逐渐南移,所以④表述错误,应排除。[答案]A13.据《中国古代经济史》记载:“明初的科举,南人及第者十倍于北人,以至于不得5不采用南北分卷,勉强维持南北人数的均衡。”据此可推知()A.科举制度逐渐陷入困境B.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创造性C.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D.分卷有利于中华文化的繁荣[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南北科举制的发展情况,不是说科举制度陷入困境,故A项错误;明朝我国开始推行八股取士,与材料中南北分卷无关,故B项错误;南宋以来,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也逐渐南移,所以出现了材料中“南人及第者十倍于北人,以至于不得不采用南北分卷,勉强维持南北人数的均衡”的现象,故C项正确;分卷是为了保证南北人数的均衡,有利于维护政治的稳定,不是为了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故D项错误。[答案]C14.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解析]推广铁制农具导致生产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与“东晋”等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在魏晋、唐朝后期官府组织的屯田主要表现黄河流域战乱频繁,大量土地荒芜,与“江南”不相符,故B项错误;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都是战乱频繁的时期,统治者不会用减税这种方法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江南的开发与历史上魏晋时期、五代时期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有关,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间……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宋代·孔秀恭等传论》材料三忆江南[唐]白居易6材料四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经济状况如何?(2)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3)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解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南方经济地广人稀,非常落后;第(2)问三则材料分别叙述了东晋、唐代和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第(3)问说明我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答案](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不发达。(2)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商业继续发展;宋代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3)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湿……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材料二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斫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火之,藉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土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地区仍有所见。7材料三历史上荆江洪水水位抬高统计时期历时最高洪水水位上升平均每年上升量新石器时代至汉2300年0.2米0.0087厘米汉至宋元1400年2.3米0.164厘米宋元至今800年11.10米1.39厘米材料四唐代至清末长江较大水灾初步统计朝代年数水灾次数平均几年一次唐代2891616宋朝(金)317635元朝91165.6明朝276664.1清朝268624.2——材料二、三、四均摘自《长江流域水患研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长江流域开发的情况。(要求:表述应成文,评述内容应包括开发的过程、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谈谈你个人的认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长江流域开发过程主要从汉、魏晋南北朝、唐朝和两宋四个阶段说明;原因从北方的战乱、为南方提供劳动力、技术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回答;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二、三、四可分析得出;认识要全面,既要认识到经济发展,同时也要注意环境保护。[答案]①开发的过程:汉朝以后开发进程加快,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初步开发;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至两宋时期完全转移到了南方。②原因: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开发进程加快的同时,破坏了生态平衡,水灾逐年增加。落后的耕作方式造成的。④认识: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生态平衡。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0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