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三宋明理学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2018·洛阳期中)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强调()A.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D.佛道兴盛冲击儒家伦理道德解析:“君不君,臣不臣”显然是违背了传统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从而导致政权的不稳定,故A项正确;材料中是伦理道德破坏,不是宗法制度破坏,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A2.(2018·江西临川期中)程颐认为:“父止于慧,子止于学,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这段话的实质是()A.宣扬儒家伦理道德B.维护封建等级秩序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解析:程颐是北宋理学家,提出人和万物一样要各得其所,不得乱来,实质上是强调等级秩序,这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其他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3.(2018·江苏清江中学期中)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程颐、程颢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A.知善知恶便是良知B.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解析:“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就是“格物致知”之意,这是程颐的观点,D项符合题意,正确;知善知恶便是良知是王守仁的致良知思想,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意思是求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属于心学的主张,而程颐、程颢不是心学的代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也属于心学的主张,而程颐、程颢不是心学的代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项。答案:D24.(2018·福建四校期中联考)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材料()A.否认了“天理”的存在B.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C.认为“理”“欲”相统一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解析:“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显然作者认为理和欲望要统一,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否认理的存在,故A项错误;理学仍然是唯心主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认同理学的思想,显然不是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5.(2019·泸化中学月考)朱熹曰:“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由此推知,朱熹认为治学应该()A.使学生追求科举功名B.为现实统治服务C.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生D.使学生造作文辞解析:从材料中的“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可知朱熹认为治学的目标首先是完善自我,再为家、国、天下做出一番成就,即成就理想人生,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表明朱熹不赞成学生为功名所累,不赞成学生造作文辞,A、D两项错误;虽然题干中有“治国”,但B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答案:C6.(2018·黑龙江友谊县一中月考)有个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是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这个故事意在说明()A.“物皆有理”B.“格物致知”C.“发明本心”D.“致良知”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这就是你的良知”,可知这个故事意在说明“致良知”,D项正确;题干不涉及“理”,排除A项;“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主张,B项错误;“发明3本心”是寻找“心”的方式和手段,材料没有涉及,C项错误。答案:D7.(2018·河南滑县期中)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种种不利因素”包括()①传统政治体制的束缚②科技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藩篱(或没有形成近代科技)③理学的束缚④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宋朝是一个比较开明的时代,但宋之后,专制政体不断强化,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扼杀人的创造力;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不利于科技的发展;古代科技虽发达,但一直未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理学产生于宋,之后成为明清时期的官方哲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故答案为D项。答案:D8.(2018·山西威刚中学月考)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目的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二:中华文明传承的一个基本资源是经典文献:《四书》、《五经》、历代史书。历代士人精英,抒发政治理想、革新政治纲领,都需要从各自面对的时代命题出发,重新4解释经典、重新解释传统。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历史知识,围绕“历代士人精英重新解释经典、重新解释传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宋代理学对儒家道德伦理的重建。南北朝以来,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宋代朱熹吸收佛、道部分思想,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思想,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了理学的经典,使得儒家重新夺回思想领导权。
本文标题: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 宋明理学课时跟踪检测 人民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0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