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3
1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他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国家议员和总统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书对开阔人们的眼界起了积极作用B.魏源认识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C.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魏源在该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解析:魏源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虽然他已经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但并不主张以西方的政治制度取代清王朝的君主专制,故选C项。答案:C2.(2019·宁波月考)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解析:联系所学,A项是中体西用的思想,是洋务派的观点;B项肯定中学,否定西学,是顽固派的观点;C项是维新思想;D项强调科学与人权并重,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答案:C3.谭嗣同在其代表作《仁学》中说,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假如其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那么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此话主要()A.体现谭嗣同的汉奸卖国思想B.强调君主专制的祸害C.提出学习英法德俄民主政体D.指出清朝军事的落后解析:谭嗣同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他认为君主专制如果掌握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只会增加危害,这体现了B项正确。2答案:B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宣传的主要思想是“开设议院,变法图存”,据此可直接判断D项正确,故选D项。答案:D5.(2019·清江中学期中)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组合,正确的是()①《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孔子改制考》——主张民主共和制③《敬告青年》——倡导民主和科学④《庶民的胜利》——传播马克思主义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敬告青年》倡导民主和科学,《庶民的胜利》传播了马克思主义,①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孔子改制考》主张维新变法,②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②的A、B、C三项。答案:D6.1898年3月,《申报》刊文指出“大概闹教之事由于中国乱民不知利害,煽惑乡愚”。作者将当时教案频发的原因归为东西方文化冲突所导致的人民与洋教之间的水火不相容。这说明该作者()A.认为中国难以接受西方文化B.没有看到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C.找到了西方列强侵华的原因D.认为中国民众的愚昧引发了战争解析: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这样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爆发了。所以材料没有看到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故选B项,排除C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开始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排除A项;材料没有找到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而把责任归结为中国民众的愚昧是错误的,排除D项。答案:B7.(2018·榆林二中期中)下表为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类别1860~1899年1902~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3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解析:从表格的数值可以看出:20世纪初,中国翻译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著作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而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所占比重下降。反映出当时学习西方的重点转向人文和社会制度领域,故选A项;题干看不出学习西方是被动和主动,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学习西学比重的变化,排除C项;D项题干没有体现。答案:A8.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在甲午战后的维新变法中已经产生;B项是在甲午战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中产生;D项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无产阶级专政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中主要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故选C项。答案:C9.胡适曾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部文字形式(工具)新陈代谢的历史,只是‘活文学’随时起来替代‘死文学’的历史。”其意在说明()A.白话文合乎历史潮流B.中国文学革命的紧迫性C.文学研究的重大意义D.西方文明适合中国国情解析:C、D两项明显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材料在强调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紧迫性”,胡适也不主张文学革命,故排除B项;从“活文学”“死文学”可知,白话文符合历史潮流,故选A项。答案:A10.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4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A.引进西方学说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C.提倡文学革命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解析:新文化运动存在着绝对肯定西方文化和绝对否定中方文化的片面性,对民族文化的绝对否定导致了传统民族精神的缺失,故选D项。答案:D11.(2018·江苏卷)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解析:材料信息“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在指导工人运动,即正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B项错误;1928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8·兖州月考)观察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可见,中国近现代思路历程是()A.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过程B.东学西渐影响扩大的过程C.不断回归传统儒家思想的过程D.不断碰撞分化融合的过程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近现代中国思路前期经历了从儒学道统分化为国粹论和中体西用论,其中国粹论又经历了中西互补论和中国本位论两个发展阶段,而中体西用论分化出中西互补论和西化论,西化论逐渐演变为全盘西化论,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冲击时,国人思想的碰撞和分化。后期,国人回归理性,融合发展出现代化论,最终进化为中国式的现代化论。从中可以看出近现代思路历程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A项并未体现思想分化融合的历程;B项说法错误,应为西学东渐;C项说法错误,并非回归儒5学传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13题32分,14题20分,共计52分)13.(32分)(2018·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材料二: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材料三: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对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1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6分)(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对严复的评价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8分)(4)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6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可得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对西方文化的肯定,由“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等信息可得出严复回归传统文化,否定西方文化,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895年”“1918年”,联系维新变法与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解题时依据“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比当时的主要思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以俄为师”,救亡图存等可得出严复的思想相对保守,且与当时主流思想不符。第(3)问,需要联系材料一、二的内容,然后对材料三进行分析判断,材料一没有全部否定传统文化,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严复主张回归传统文化,据此判断出“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的评价不符合实际。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解题时需要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传统文化,需要批判地继承,据此回答,言之有理即可。6答案:(1)态度: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原因: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2)分析: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3)分析:不准确。理由: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战后,严复反思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肯定。(4)看待:示例: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如何扬弃,既要放到具体时空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总体评判。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考察历史的巨变,必须掌握宏观的辩证法。中国通向现代世界的发展过程既不能看成是“外因”引起的单向运动,也不能看成是“外因”与“内因”对立两极之间的直线互动,应看成是错综复杂的、多线性多方向的矛盾运动。依据材料和图片内容,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内外因兼顾,阐述有史实依据。)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首先要明确所阐释的论题是关于近代中国历史的,结合题干中的“中国通向现代世界的发展过程”“应看成是错综复杂的、多线性多方向的矛盾运动”,然后根据题目中的图片内容看,可从中国走向近代化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样的角度作为论题思路,还可以从内外因各占的比重拟定更加具体的论题。论题确定后,需要根据论题选择为中国近代化起作用的内部因素(近代
本文标题: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03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