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三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古诗文阅读(2019·甘肃天水市一中质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解析:选B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故选B。2.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解析:题干问的是“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是考查诗歌抒情的方式。“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意思是“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尾联表友情之深2厚,叹身世之悲凄,将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以汉代苏武去国离乡,李陵赠别苏武的诗句来比他与刘禹锡的分路,与苏李相比,“怅悠悠”则同,但他们用不着“临河”取水,这流不尽的泪水便足以濯缨洗冠了——“垂泪千行”。这看似乖谬,实则在理。这艺术上的夸张同样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思考。彼时彼地的两位诗人,命运坎坷,前途渺茫,可垂泪;生离死别,无缘再见,可垂泪;英雄失路,报国无门,可垂泪;新贵弄权,国之日衰,亦可垂泪。即使“垂泪千行”,也不足以表达其悲痛、愤懑、伤感、失落、依恋、忧郁互为交织的复杂感情。此诗的结句从苏李赠别诗中翻出无穷之意。尾联乃表两个断肠人相别,将国事家事融为一体,可忧可叹,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同样脍炙人口,且有令人潸然泪下的艺术效果。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比如本诗的尾联,考生可以从夸张和用典两个角度分析。答案: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②用典抒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2019·河南中牟一中周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安乐宫①李贺深井桐乌起,尚复牵清水。未盥邵陵瓜②,瓶中弄长翠。新成安乐宫,宫如凤凰翅。歌回蜡板鸣,左悺③提壶使。绿蘩④悲水曲,茱萸别秋子。【注】①安乐宫:三国时期,吴国所筑宫殿,在武昌。②邵陵瓜:当作东陵瓜。邵平,秦东陵侯,秦亡,于长安东城种瓜。③左悺(guān):汉桓帝时宦官,封上蔡侯。④绿蘩:绿蒿。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汲水,惊起了深井边桐树上的乌鸦,动静结合,写出安乐宫如今破败的景象。B.运用典故,写安乐宫中的水如今只能在瓶中泛着绿色涟漪,表达昔盛今衰之感。C.宫殿精美,歌声回响,拍板声悦耳,内侍忙碌,展现了安乐宫昔时的繁华盛况。D.虽同为怀古作品,但此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解析:选A“动静结合”不正确,诗中没有写安乐宫的“静”。34.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解析:从手法上来看,“悲”“别”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句写景,也是借景抒情(注意不可以答“以景结情”)。答案:①运用拟人手法,写池水边长满蒿草,茱萸子被秋风吹落。②呼应上文,描绘出一幅荒凉衰败的秋景。③渲染了悲凉萧瑟的氛围,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④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2019·江西五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5~6题。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启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③委曲:曲折延伸。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诗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解析:选D“以乐景衬哀情”错,下片描写的不是乐景,而是悲凉之景。6.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对春色由衷的喜爱之情。词的上片写春回人间的万千气象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春色的喜爱。②对仕途的担忧之情。“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的“愁”,隐含着作者对仕途的担忧,要到京城了,本来是高兴的事情,但是因新旧党之争问题,词人也不知道此次进京情况会是如何。③孤独寂寞之情。尾句“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写出了离愁在心不能成寐的情状,表现了词人水程夜泊的孤独寂寞。二、语言文字运用(2019·安徽A10联盟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4古有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今有“嫦娥”奔月、太空行走,人类对太空由最初的传说、幻想,延展到如今“________”地考察研究。而要真正飞向太空,去星际旅行,就需要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第一代环控生保技术,就是我国载人航天过程中正确使用的“携带供给型”。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的问题。目前国际空间站和未来的中国空间站使用的也是这一技术。第三代属于生物再生技术,主要针对星际长期驻留,在空间站运行期间也会尝试,比如中国航天员未来在空间站很可能吃到自己种的新鲜蔬菜。()。这是首次由我国主导、多国参与的“人与环境”大型国际试验,在试验规模、参试人数、持续时间和技术要求上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志愿者来说,180天的密闭试验意味着外面的世界________,却又远在天边。舱内的物质闭合度非常高,氧气达到100%,水达到99%,食物达到7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生活所需都得依靠他们所种植的植物和设备来________。试验期间,志愿者在密闭舱内克服各种困难,与舱外科研人员协同配合,________地完成各项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第二代采用物理化学再生,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的问题。B.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技术,即使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的问题。C.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技术,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但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的问题。D.第二代采用物理化学再生,即使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的问题。解析:选C原句有两个错误:①成分残缺,“属于”缺少宾语中心语“技术”;②不合逻辑,“虽……也”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是事实而非假设,从下文“目前国际空间站和未来的中国空间站使用的也是这一技术”可知,应当使用“虽(然)……但(是)”而非“即使……也”。A项犯了第①、②种错误;B项犯了第②种错误;D项犯了第①、②种错误。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的前瞻性探究就是“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B.“绿航星际”试验需要前瞻性探究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这就是核心任务C.前瞻性探究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构成了“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D.“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就是对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进行前瞻性探究解析:选D从后一句“这是首次由我国主导、多国参与的‘人与环境’大型国际试验”来看,句子开头设定为“绿航星际”为佳,如此则排除A项和C项;B项虽然第一个分5句主语是“绿航星际”,但第二个分句是“这就是核心任务”,与下文“这是……试验”不够连贯。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脚踏实地近在咫尺自给自足日复一日B.实事求是近在咫尺自力更生日复一日C.脚踏实地触手可及自力更生长年累月D.实事求是触手可及自给自足长年累月解析:选A“脚踏实地”指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文中加上双引号,表明在对太空进行踏实认真地“考察研究”的语境中,使用“脚踏实地”一词别有趣味。“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在文中如果加上引号则不合适。“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触手可及”也形容距离很近,但“近在咫尺”与下文“远在天边”更加匹配。“自给自足”指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自力更生”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文中语境侧重满足自身需要,所以应当用“自给自足”。“日复一日”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长年累月”指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形容历时长久。文中语境只有180天,所以用“日复一日”更恰当。10.(2019·广东揭阳市调研)下面是某校为举办“孔子诞辰纪念日”大型活动而构思的框架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答案:“孔子诞辰纪念日”大型活动由全校师生共同参加。教师开设孔子思想作品讲座,开发校本课程;学生参加尊师礼、成人礼仪式活动,开展儒家诗文朗诵竞赛;师生共同参观遗迹,参加书画作品展活动。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三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1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