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开卷有益见证历史,胸怀天下詹姆斯·赖斯顿说过“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虽然有点夸大其词,但我们周围何尝离开过新闻?在信息社会里,我们每天要接触大量的信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渠道就是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可以提供给我们有用的信息,引导我们关注当下发生的事情,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以让我们从容地回顾那段“历史”,汲取经验和教训。在风云激荡的当今,胸怀天下的人们祈祷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只有放弃权利与拥有、愚昧与偏见的争斗,才能维系人类“爱”的存在,滴水穿石,共同构建我们富庶而美丽的蔚蓝色的家园。本文所选的两篇新闻稿,前者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后者获美国普利策奖,阅读它们,相信你一定会获得许多启示。“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每一次对历史的纪念,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基础导学1.作者简介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署名作者。《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通讯名作100篇》(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周婷、杨兴,实际上是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合称。这四个人是这篇新闻的创作者。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罗森塔尔(1922~2006),美国著名记者。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后到美国求学并加入美国国籍。他在纽约市立学院上学时就是校报通讯员。1944年进入《纽约时报》后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先后常驻印度、波兰、瑞士和日本,并于1960年获普利策奖的国际新闻奖。自1977年起任《纽约时报》执行主编,为巩固该报在美国新闻业中的重要地位立下了功劳。1986年卸任后,他又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为美国各大报纸撰稿,直到2004年才搁笔。2.背景资料2《别了“不列颠尼亚”》写于1997年7月1日,也就在那一天的零点,在中国,在香港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那便是香港在这一时刻又回归了祖国的怀抱。《中英南京条约》使香港离开了祖国,变成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150多年来,25任港督代表英国对香港进行统治。为了使香港回归,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许多努力,终于,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使香港的回归指日可待,13年的漫长等待,让亿万中国人失去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当1997年7月1日零时这一庄严的时刻到来之际,哪一个中华儿女不热血沸腾呢?《别了,“不列颠尼亚”》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写于1958年8月,当时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有13年,时间已经磨平了战争造成的创伤,但德国法西斯在二战期间残酷地屠杀被占领国人民的集中营还在警醒着世人,法西斯集中营的牢房、毒气室、鞭刑柱、焚尸炉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德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本文便是作者目睹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后有感而写的一篇新闻。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这主要得益于他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即记者在新闻中毫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写法)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33.相关知识关于香港香港地区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深圳市。它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全境陆地面积为1092平方千米。人口约700万,其中中国血统居民占98%,祖籍广东省的最多,英国人和其他外国人约占2%。1842年,满清朝廷在与英国进行的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与英政府签下《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英国人于是将港岛南区小渔村之名称香港,作为全岛之总称。1860年,北京城被英法联军攻陷,满清政府又被迫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南段及昂船洲割让给英国。1898年,满清政府又被迫将今日新界租与英国,为期99年,并起用香港为其正式名称。1984年,中英双方达成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起,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回归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而且也是世界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因为香港回归标志着世界发展史上一个新的国家制度治理模式的诞生。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地球上最大规模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德军在1939年在波兰南部克拉科夫的奥斯维辛小镇建立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噩梦”。1970年12月7日,正在华沙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献花圈。当勃兰特伫立凝视一幅幅精美清晰的受难者的浮雕时,突然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1985年当时的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发表了著名讲4话:“德国应明确承认战争罪责。”1995年1月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50周年之际,德国总统赫尔佐克访问奥斯维辛时,再次为德国纳粹的侵略暴行向波兰人民请求宽恕。德国哲学家阿多诺说过:“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4.文体知识新闻:新闻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简明、用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图片和电视新闻等。消息:消息是新闻报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体,具有及时、简明、真实的特征。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开头、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六部分。这六部分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提纲挈领,浓缩文意,因此,新闻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即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富有吸引力。新闻标题的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于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作出内容提要等。导语放在开头,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导语的写作一般遵循5W+1H原则,即导语一般包括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结果(How)六要素。5自主预习一、识记字音1.单音字紫荆.()停泊.()冉.冉()易帜.()婆娑.()噩.梦()步履.()窒.息()祷.告()令人瞩.目()雏.菊()答案:jīngbórǎnzhìsuōèlǚzhìdǎozhǔchú2.多音字........................................................答案:mēngméngměngbōbāochùchǔjiǎojuézàizǎiluòlào二、识记字形(选字组词)(即既)然(即既)使步(履屐)木(履屐)(秘密)码(秘密)方(嬉嘻)笑(轨规)道(豢券)养答案:既即履屐密秘嬉轨豢三、词语辨识1.凝重·庄重辨析:“凝重”和“庄重”都有严肃的意思。“凝重”侧重神态表情端庄,声音等浑厚、浓重。“庄重”侧重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①会议室不大,与会的人员也不多,但每个人的表情很。②因为这是一个要以个人名誉和信用作担保的承诺。答案:①凝重②庄重2.消失·消逝辨析:“消失”的“失”有“遗落”“找不到”的意味,指事物形象渐渐减少以至没有,强调过程。它是主观观察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原来的事物真的没有了。“消逝”与“逝”的去而不返、死亡意味有关。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而听众也在慢慢,这也正应验了文学精神正在萎缩的事实。答案:消逝消失3.管制·管治辨析:二者都有管理的意思。“管治”指通过政权来控制、管理。“管制”指强制管理。在两岸军事对峙期间,马祖一直被作为战地,不仅台湾本岛人不能进,马祖人也不能出,直到1994年才被全面解除入出境,并被局部开放台湾岛内民众观光。答案:管治管制四、文学常识新闻,也叫,是报纸上常用的体裁。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事实的真实性、时效性、指导性等特点。一般由、、、结尾等部分组成。是新闻的内容提要。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把新闻的主要内容告诉读者,重点突出,概括性强。是新闻的中心部分。它要写明新闻的主要内容,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材料的选用要点面结合,形象具体,切忌空泛议论。6答案:消息标题导语主体标题导语主体五、词语积累易帜:变换旗帜,指降英国国旗,升起中国国旗。接载:接待、装载。序幕:指重大事件的开端。退役:军人役期满后停止服役,这里指“不列颠尼亚”号战舰不再执行任务。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瞩目:注目。明媚:景色等鲜明可爱。噩梦:可怕的梦。心智:心灵智慧。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祷告:向神祈求保佑。步履:行走。课堂探究思考1:文章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儿童们在追逐游戏”,“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景象!然而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为什么?答:明确:(1)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郁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2)作者用的是“乐景衬哀情”,以集中营周围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反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假如他们能活到今天,就能享受这一切。物是人亡,悲上生悲。(3)作者想表明自己的观点,就是不管法西斯如何猖獗,终究会灭亡,乌云遮不住太阳,和平总有一天会降临的。同时也告诫后人,要珍惜这种看似平常的生活,和平的到来是许多人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思考2:《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选取的角度与其他报道香港回归的新闻有什么不同?答:明确:要回答这个题目,可以搜集当时的一些新闻报道比较一下。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庆回归的人群是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的分析,分析其意义与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显得比较新颖。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写成英军撤离大事记的形式,而是在简略介绍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过程中,穿插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的回顾,两相对照,现实的事件放在了一个历史的背景中,这就更加突出了事件的历史意义。7思考3:怎样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答:明确: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茫茫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思考4:文章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儿童们在追逐游戏”,该怎么理解?答:明确:“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景象!然而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为什么?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郁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2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