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1第5课离骚开卷有益日月同辉静静汨罗,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他的忠贞。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的年代,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他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的心,与日月争辉。基础导学1.文学常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字灵均。战国楚国人,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学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起初颇得楚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内政方面,他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在外交方面,具有远大目光,主张与强秦对抗。后因受小人陷害,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楚辞”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当黎明还黝黑时,他就触着光亮而长吟,上下求索,踽踽独行。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他天才似的诗歌陶醉着一代代的炎黄子孙,他的爱国主义已在他曾经生活的土地上发扬,并成为这个民族最高尚的道德之一。2.写作背景“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此间创作了《离骚》。《离骚》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首扣人心弦的政治抒情诗。2痛饮读离骚,放开古今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33.相关知识楚辞体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屈原、宋玉等为这一诗体的代表作家,因该诗体代表作品以《离骚》为最,所以这种新体诗又名“骚体”。关于《离骚》《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传世。《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西南联大,听过闻一多先生讲课的人很多。据汪曾祺先生回忆,闻一多讲《楚辞》之前,总会点燃一支烟,语调顿挫有致,颇为动情地说开场白:“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学生中有吸烟的,他有时还上前“借火”。这种真性情与名士派头,堪与魏晋风度媲美,为民国大学的佳话之一。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好.修姱.()蕙揽茝.()谣诼.()偭.规矩()溘.死()方圜.()侘傺..()()芰.荷()兰皋.()岌.岌()延伫.()贮.藏()鸷.鸟()罹.难()杂糅.()方枘.()攘诟.()答案:hàokuāxiāngjījiǎnsuìchǎizhuómiǎnkèyuánchàchìjìgāojízhùzhùzhìlíróuruìgòu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偭规矩而改错()(2)忳郁邑余侘傺兮()(3)何方圜之能周兮()(4)进不入以离尤兮()(5)芳菲菲其弥章()答案:(1)错,通“措”,措施(2)邑,通“悒”,苦闷(3)圜,通“圆”,圆形,和“方”相对(4)离,通“罹”,遭受(5)章,通“彰”,明显4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今义:形容雄伟或壮大(2)竞周容以为..度古义:;今义:认为(3)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4)偭规矩而改错..古义:;今义:改正错误(5)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今义:技艺巧妙(6)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今义:经济困难(7)长余佩之陆离..古义:;今义:形容色彩繁杂答案:(1)荒唐,没有准则(2)把……当做(3)随流水而消逝(4)改变措施(5)善于取巧(6)(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7)修长的样子4.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②长.余佩之陆离()③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④孰与君少长.()(2)固①固.前圣之所厚()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③江山险固.,沃野万里()④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⑤根不固.而求木之长()(3)伏①伏.清白以死直兮()②福兮祸所伏.()③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④降龙伏.虎()⑤伏.其为人()(4)及①及.行迷之未远()②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5③望尘莫及.()④其贤不及.孔子()(5)反①延伫乎吾将反.()②举一隅不以三隅反.()③求之不得,辗转反.侧()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⑤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答案:(1)①副词,长久②使……加长③与“短”相对④年纪大的(2)①副词,本来,原来②形容词,顽固③形容词,坚固④副词,确实⑤稳固(3)①保持,守②潜藏③埋伏④降伏,制伏,使……屈服⑤佩服(4)①趁着②至,到达③赶得上④比得上(5)①返回②类推③翻转④反省⑤违反5.解释下列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1)乎①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②延伫乎.吾将反()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⑤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于①步余马于.兰皋兮()②苛政猛于.虎也()③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⑤业精于.勤而荒于嬉()⑥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答案:(1)①于,在②用于句中,舒缓语气③表疑问语气,吗④表商量语气,吧⑤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⑥表反问语气,吗(2)①在②比③对④向⑤由于⑥被6.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1)哀.民生之多艰()(2)余虽好修姱以兮()(3)鸷鸟之不群.兮()(4)屈.心而抑志兮()(5)伏清白以死.直兮()(6)固前圣之所厚.()(7)步.余马于兰皋兮()(8)苟余情其信芳.()(9)高.余冠之岌岌兮()6(10)长.余佩之陆离()答案:(1)为动用法,为……而哀(2)名词用作动词,束缚(3)名词用作动词,合群(4)使动用法,使……受委屈(5)为动用法,为……而死(6)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7)使动用法,使……走(8)名词用作形容词,美好(9)使动用法,使……加高(10)使动用法,使……加长7.填空。(1)诗人不只是为自己鸣不平,而且以博大的胸怀,对人民寄予了深厚的同情的语句是。(2)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继而指斥那班奸佞小人违背规矩,追随邪曲,为了顺适人意,不惜歪曲真理的两个语句是。(3)诗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至死不渝的两个诗句是。(4)《楚辞》是战国时以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继《诗经》以后的一种新诗体。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此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这种诗体句子长短不一,全诗句式参差错落,四言、五言、七言、八言均有,形式灵活多样,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且“楚辞”多用字,这使诗歌的抒情性大大增强,使诗人的情感得以酣畅淋漓的抒发。(5)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风骚”中的“风”是指,“骚”即。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6)屈原,名,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是我国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上个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英国的,意大利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的纪念日。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4)屈原兮(5)《国风》《离骚》《诗经》《楚辞》风骚(6)平战国浪漫主义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课堂探究一、合作探究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此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答:答案:一个爱国诗人,关心国运、关心民生是他心之所系。但在那个时代里,人民的生活艰难悲惨,不能不使诗人哀叹不已,伤感有加。作为一个几遭贬抑的封建士大夫,却只能仰天长叹,掩面哭泣。2.“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句中“悔”字应怎样理解更贴切?它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为什么?答:7答案: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诬陷,君王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遭多方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远离政坛,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因此并不矛盾。3.《离骚》一诗塑造了怎样一个抒情主人公形象?答:答案:《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正道直行、献身理想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4.诗人描写花草禽兽的用意是什么?答:答案:诗中描写花草的诗句有“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诗句交代了诗人自己被疏远废弃的原因及被废弃后的行为。显然,诗人用自己爱好奇伟瑰丽的香蕙白芷比喻自己理想的崇高美好;在被废弃后的恶劣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依旧以荷花、荷叶为衣,表现了诗人无论“进”“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未悔。在描述出群邪蔽贤、自己壮志难酬时,以古来鹰隼和凡鸟不能合群比喻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蕙”“茝”“鸷鸟”“兰”“椒”“芰荷”“芙蓉”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能为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幽花香草把人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2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