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 11 师说(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1师说课题:《师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及作者如何论证观点的。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3、本文的语言特色。2.能力目标l、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及作者如何围绕论点进行论证的。2、本文的语言特色。3.德育目标继承和发扬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及作者如何论证观点的。难点: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一、导入新课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到了门阀制度严格的魏晋南北朝,老师愈来愈不被重视。到了唐代,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社会上“耻学予师”的恶劣风气更浓厚,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J’。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因而他被人视为“狂人”。这个人是谁呢?二、设疑自探(一)预殴问题:1、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如何展开论证的?GIG3G5G7G8G9G11G122、本文从哪儿方面论述从师之道?GIG2(;3G5G6G7G8GlOG11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GIG2G3G4G5G6G8G9GIOGI14、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G2G4G5G7C,9C,IOG125、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C4G3G9G10Gl2e、本文对我们有何意义?GIG2G5C,1I7、本文哪些句子写了我们该具有的学习态度?G2G6G9归纳总结以上问题形成自探提纲。1、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如何展开论证的?2、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本文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学生默读文本,自主探究上述问题,并标注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三、解疑合探学生合作探究上述问题。补充修改2问题一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必有师,学者要从师)l、提出观点,并总说从师的原因和择师的标准。2、运用对比手法,批判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和后果,从反面论证从师的必要性。(为什么)3、以孔子从师为例,指出“圣人无常师”,进一步从正面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怎么办)4、赞扬李蟠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原因。问题二1、对比论证:首先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次用对自己与对儿子的要求不同对比,指出结果是“小学而大遗”;最后用“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比,批判士大夫的错误思想,指出士大夫之族“智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通过三组对比,论证了从师的必要性。2、道理论证:引用孔子的话,证明以能者为师的道理。3、举例论证:以孔子从师为例,增强说服力,进一步阐明了从师的必耍性。问题三I、整句和散句相结合。整齐的对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对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益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对偶句。2、运用多种句式,多种语气表达情感。运用大量的感叹句、反问句来增强情感;第二段连用了三个对比,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问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表达了作者的不满之情和批判态度。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三)质疑再探课文学到这里,哪位同学还有一些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呢?现在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对以上问题先找学生互相回答,必要时师做补充回答。)五、拓展运用作为老师,读了本文之后我有一些感悟。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那么同学们愿意亲近什么样的老师呢?请你写出来,不少于50字。31、展示学生所写。2、展示教师所写。六、学科代表总结课后反思:
本文标题: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 11 师说(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2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