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1)文化的内涵和特点b(2)文化的力量b2.文化与经济、政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b(2)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意义c体味文化[学生用书P71]1.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含义①文化的内涵: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的外延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2)文化的特点①从文化的产生看: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从文化与人的关系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从文化的呈现形式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2.文化的力量(1)特点: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表现: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1.文化的内涵和特点(b)(1)在实际运用中把握文化的“多义性”2①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②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③文化生活中讲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是同经济、政治相区别、相对应的。(2)文化的特点①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②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③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④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2.文化的力量(b)文化的力量可以结合下图理解:1.(2020·黄岩选考模拟)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物质载体。(T)2.(2020·浙江9+1联盟联考)文化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F)3.(2019·4月浙江选考)H村村民自筹资金建立村史馆,展示该村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生产生活的发展状况,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这说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③文化自信源于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建立村史馆,展示该村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生产生活的发展状况”,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入选。建立村史馆,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表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②入选。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3力的坚定信念,③错误,排除。④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与题意无关,不选。4.(2018·11月浙江选考)自1958年新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以来,一部部反映时代生活的电视剧就像缩微版的中国当代史,从服装到角色,甚至待人接物的方式,都在随着时代改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②社会变化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③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一部部反映时代生活的电视剧就像缩微版的中国当代史”,一方面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另一方面也表明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③④正确;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发展并不一定与社会发展同步,①错误,排除;社会变化影响文化的发展,并不一定推动文化的发展,②错误,排除。5.(2020·杭州十校联盟选考模拟)央视节目《国家宝藏》邀请公众人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以“纪录式综艺”的呈现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这表明()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人类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受文化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公众人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①符合题意。“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表明人类创造了文化也享受着文化,②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不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④错误,排除。文化与经济、政治[学生用书P72]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2)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4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随着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①从文化竞争力的主要表现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②从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看,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③从参与文化竞争的紧迫要求看,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在当前国际竞争中,要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b)(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因为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有时会滞后于经济的发展。(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是不同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够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政治、经济的发展。因此,并非所有的文化都对政治、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知识拓展正确区分相互影响与相互交融内涵侧重点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2.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意义(c)5(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1.(2020·1月浙江选考)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T)2.(2020·浙江新高考联盟联考)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相互交融。(F)3.(2019·4月浙江选考)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商业伦理文化,提倡“和气生财”,主张“诚实守信”。时至今日,“和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说明()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②文化具有传承性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④文化具有民族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A。从古代的“和气生财”“诚实守信”到今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仍然需要“和气”“诚信”,一方面表明文化具有传承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①②入选;③强调经济决定文化,材料没有体现,不选;④强调文化的民族性,与题意无关,不选。4.(2017·4月浙江选考)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意味着()①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③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④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D。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表明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④正确;材料未体现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排除①;③中“决定”说法错误。5.(2020·杭州余杭检测)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聚合形成的“双创”精神,正在成为续写中国发展新辉煌的新动能。这说明()6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正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③文化正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双创”精神正在成为续写中国发展新辉煌的新动能,说明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①④正确。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②错误;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基础,③错误。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217(独立成册)]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1.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T)2.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T)3.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说明在动植物的世界中也存在文化现象。(F)4.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F)5.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T)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6.“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应该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享受者C.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D.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发展解析:选B。题干强调的是更多地关注过程和心情,反映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创造了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享用文化,故选B项。A、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发展。7.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的《庐山图》气势磅礴,青绿水墨淋漓,辉映交融,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是艺术的一种自然表现形式②《庐山图》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③《庐山图》是自然美在文化上的反映④《庐山图》是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B.②③7C.②④D.③④解析:选D。题中《庐山图》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说明《庐山图》是自然美在文化上的反映,同时说明《庐山图》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并不是艺术的自然表现形式,①观点错误;题中《庐山图》是对自然美的反映,并没有反映独特的地域文化,②与题意不符。8.“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所以直到今天“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①③说法错误
本文标题:(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教学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3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