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课时作业1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
1课时作业(十二)一、选择题1.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汉字之美还在于,它的发音变幻莫测,极富音乐性。如《再别康桥》首尾两节,利用双声、叠韵、叠音、摹声等形式,辅以骈散相错、长短相间、音乐、停顿等手段,再配上独特的平仄相对、错落有致的声调造就了独特的音韵之美,这是西方语种所不及的。这最能体现出()A.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的世界性答案A解析材料说的汉字之美,其实是中华文学艺术的美,主要涉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非强调汉字对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C项不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指的是中华文化对待其他民族文化能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选;世界性不是中华文化的特点,D项错误。2.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中国园林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体现了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符合题意;③夸大了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的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错误。3.在成都老官山汉墓群中发现的《经脉书》《五色脉诊》《脉数》都属于扁鹊的经典理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和中浚说,扁鹊学派奠定了中医切脉诊断的基础,脉象学的博大精深让中医成为中国的瑰宝。其“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A.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B.薪火相传,一脉相承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答案D2解析脉象学的博大精深让中医成为中国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性,没有涉及区域性、民族性,A、C两项不符合题意。“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B项不符合题意。4.中国古代不管是农业生产,还是医学研究和环境设计,其中无不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表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A.长期处于世界前列B.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C.具有实用性特点D.具有整体性特点答案D解析“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特点,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符合题意。汉字的发明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项说法错误。5.我国清明时节各地民俗呈现出很大的不同:绵山脚下忆先贤(山西);雨花台上祭英烈(江苏);洛阳城里赏牡丹(河南);潍坊河畔放风筝(山东)。这体现了()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B.文化现象无时不有C.文化具有区域特色D.文化具有民族特点答案C解析我国清明时节各地民俗呈现出很大的不同,这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具有区域特色,C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6.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学科,比西方早几百年时间,形成了以计算见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特点的理论体系。但元中叶之后,中国数学急剧衰落,16世纪末,西方传教士们引入了三角学、对数等西方初等数学。从此,中国数学开始了中西汇通的阶段,材料表明()①中华文化成就巨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②中国古代科学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征③西方文明的冲击是中华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点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见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特点,说明②正确;中国数学开始了中西汇通的阶段,说明④正确;中华文化成就巨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说法错误,①排除;西方文明的冲击是中华文明衰落的外部条件,不是主要原因,③排除。7.在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安徽展馆参展产品种类繁多,有凤阳凤3画、桐城剪纸、六安竹编、徽州雕刻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展现了前进中安徽的生机和魅力。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我国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④文化创新源于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安徽展馆参展产品种类繁多,有凤阳凤画、桐城剪纸、六安竹编、徽州雕刻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展现了前进中安徽的生机和魅力”,这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①③符合题意;我国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说明文化具有民族性,材料没有体现,排除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④错误。8.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艺之一,比较有名的是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而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傣族、布依族、哈萨克族、侗族、白族、壮族等也都有自己的民族刺绣。这说明()①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在逐渐缩小③中华文化在本质上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④我国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项。9.我国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琵琶、胡琴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如在隋唐盛行的音乐就有西凉乐、龟兹乐、疏勒乐等来自边疆民族地区的音乐。这表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4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中华文化是由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D.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区域特征答案C解析很多民族乐器由各边疆民族地区传入内地,很多音乐也来自边疆民族地区,说明了各兄弟民族的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10.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①中国水墨画“墨分五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②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题干具体介绍了中国水墨画中“墨分五色”的特点,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从其特点中,可以感受到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11.我国保存较好的古村落的选址,往往是顺应自然地理气候环境、资源状况和中华传统自然人文理念的产物。但其规划结构、建筑格局都注重因地制宜,形成了浓厚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同时,选址还依据藏风聚水的传统理念,体现出崇尚自然、人与山水亲和的生态智慧,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见,我国的古村落选址()①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自身的鲜明特色②既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既展示农耕文化的包容性,也体现传统文化生命力④既体现地理因素决定作用,也表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保存较好的古村落选址,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的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②入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材料与文化包容性无关,③不选;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地理因素影响文化,④不选。12.文言文注重典故、音律工整,行文简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5宝藏。国台办发言人用古诗词为“为什么要学古文”做出注解:看到美景时,我们可以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会只说“哇,真美”;遇到感情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而不会只说“蓝瘦香菇”。这意在说明()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独特魅力而内化为国人文化基因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③中华经典古文因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容忽视④中华经典古文因其源远流长而应在继承中不断推陈出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文言文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在看到美景和遇到感情纠葛时,用古诗词表达心情与用大白话表达心情,意境完全不同,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独特魅力而内化为国人文化基因,中华经典古文因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容忽视,①③正确;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在继承中不断推陈出新,④不符合题意。13.2019年2月19日,第20届农心杯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决赛阶段第11局比赛在中国上海战罢,中国队第7次夺得农心杯冠军。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藏了东方文明最原始的能量,后流行于东亚国家。在以上材料中,我们能够感受到()①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②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中华文化在交流中为世界人民认同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D解析“蕴藏了东方文明最原始的能量,后流行于东亚国家”说明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正确;“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正确;材料没体现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①不选;“中华文化在交流中为世界人民认同”不符合现实,排除④。14.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6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中华文化能够兼收并蓄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④中华文化注重求同存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表明中华文化能够兼收并蓄,②符合题意;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表明中华文化注重求同存异,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商业贸易、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①③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摩挲掌上日相将,袖中常见烟云绕”。有文字记载的中国赏石文化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代。长期以来,奇石的美学特征让世人神往,它那来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特有之美,集形、色、声、韵于一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近代以来,我国在继承传统赏石文化优秀精髓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赏石文化中对真的追求,从而把观赏石的真、善、美全面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分析中华文化的特征。答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中国赏石文化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代赏石文化继承了传统赏石文化的精髓。(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赏石文化集形、色、声、韵于一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3)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近代以来,我国赏石文化吸收了西方赏石文化中对真的追求。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然后审读材料找出各自对应的有效信息,具体分析说明即可。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国学具有很大的魅力,它会教人欣赏韵律美、文学美、叙述美,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的心灵,使人在艺术和美的享受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获得了走向世界更为多元的全新途径,但与此同时,各种外来文化也在不断涌入。要保证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赓续血脉,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就需要让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了实现中国教育梦,中央决定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国学经典教育。传统文化学科教育目标是使孩子们形成良好行为规范、高雅审美情趣、质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课时作业1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41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