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研究进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研究进展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研究进展关键词:地质学,研究进展,天然气,石油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研究进展本文简介:摘要:截至Zois年,化石能源(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类型,其‘i,石油与天然气储备在全球能源储备‘i,所占的比重更是逐年提高,因此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研究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关键字: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进展我国石油产量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首次突破亿吨,从而取代煤炭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研究进展本文内容:摘要:截至Zois年,化石能源(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类型,其‘i,石油与天然气储备在全球能源储备‘i,所占的比重更是逐年提高,因此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研究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关键字: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进展我国石油产量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首次突破亿吨,从而取代煤炭成为第一能源,天然气产量于20世纪末,亦达到与煤炭相当的地步,近期更是跃居为第二能源L}l。因此石油与天然气的地质学研究是具有战略意义。1油气藏特征及描述1)含油气盆地分类方案发展迅速。21世纪以前,众多学者对含油气盆地的分类多限于陆相环境(大陆内部及大陆边缘)L21。自板块构造学说诞生后,含油气盆地分类方案发展迅速,众多学者的眼光亦不再仅限于陆壳型和过渡壳型的盆地,而是更多地投向尚未研究成熟的洋壳型盆地。2)国内外不少学者重新提倡油气生成的无机来源,例如张景廉等人就认为,油气的生成是费一托地质合成成因的L映Szatmari等亦提出“超基性岩底辟说”和“缺花岗岩型盆地”等概念。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生烃过程与上地慢活动具有一定的联系。深部油气形成后可通过一些大型的逆掩断层向上运移,若运移至合适的、良好的圈闭便可聚集形成油气藏。2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进展2.1油气运移行为及其控制因素油气在输导层中的运移行为与油气与岩层的接触体积密切相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气的运移行为逐渐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2.2油气幕式成藏及其驱动机制和识别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众多学者对超压流体、流体包裹体分析和超压环境油气成藏机理的研究,油气幕式成藏过程已得到充分的认识,油气通过幕式流体充注快速聚集成藏的方式亦得到了证实。2.3深盆气成藏机理深盆气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藏,主要聚集于盆地凹陷处。其成藏机理与天然气在低孔渗储层中的运移阻力密切有关,当天然气由于自身摩擦力、重力以及毛细管力等无法克服运移阻力时,地层水将被天然气向上驱替,继而形成气水倒置的习卜常规现象2.4沉积盆地深层油气成藏和保存机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较易开采的浅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浅层油气剩余储备不再具有优势。在此基础上,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逐渐将开发程度不高的盆地深层(一般》》3500m)作为我国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之一,其成藏机理研究亦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3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及油气田勘探贾怀存等对2007-2012年全球新发现的油气田(共3533个)进行总结,试图寻找油气藏的分布规律。2007-2012年间,新发现的可采储量》7950万m3。油当量的大油气田共有57个(见表1),其中浅水区25个,陆地13个,深水区19个。可见洋壳型盆地(占比770}0)逐渐成为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点。在这57个大油气田中,油田11个,占比190}0;气田19个,占比330}00以下为新开发的油气藏的分布规律L}l.新增的57个大油气田主要集中分布在鲁卜哈利盆地、锡尔特盆地和桑托斯盆地等21个重点盆地(见图1)o从图1中可以发现,这些新增大油气田多分布于大陆边缘一海域环境,内陆盆地中的大油气田明显较少。这一现状同样证明了海域环境将是未来发现大油气田的主要场所。4资源评价理论、方法和技术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人发展,在深部油气勘探和洋壳型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对储集层油气储量的合理评价已逐渐成为勘探或开发成败的关键,在石油地质工作者实际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储层评价技术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油气运移作用贯穿于油气生成、演化、聚集的全过程,所以油气运移作用对于储层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亦将是口后储层评价理论发展的重点。作者:韩楠单位:西北大学
本文标题: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研究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4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