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学报不同栏目对期刊评价指标的影响
学报不同栏目对期刊评价指标的影响期刊不同栏目对期刊评价指标的影响。关键词:期刊、评价指标、期刊、栏目、影响力学报不同栏目对期刊评价指标的影响本文简介: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到,要通过建设一流学科而带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1],“双一流”建设给高校学报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势必要求高校学报质量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陈鹏等[2]分析了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下高校学报学报不同栏目对期刊评价指标的影响本文内容: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到,要通过建设一流学科而带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1],“双一流”建设给高校学报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势必要求高校学报质量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陈鹏等[2]分析了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下高校学报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措施;温优华[3]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学报学科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杨光宗等[4]全面阐释了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然而,当前的研究多数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探讨高校学报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研究内容较为宽泛。笔者立足于本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探讨《济宁医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改革实践情况,有针对性地探讨期刊影响力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以期使得学报更好地提升学科服务能力,助推高校教育发展。笔者采用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提供的2016-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数据为依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定量评价方式评价期刊影响力。分析《学报》2015-2017年的期刊影响力指数(JournalCloutIndex,CI)、复合总被引频次、复合影响因子(U-JIF)、Web即年指标、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等主要期刊指标,进而评估期刊影响力,了解《学报》的发展现状;同时进一步分析不同栏目、不同学科对《学报》影响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期刊影响力与学科建设的关系。12015-2017年《学报》期刊影响力分析1.1CICI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提出的一种新型期刊评价指标,是统计某个年度内出版的某些源文献引证期刊的次数,反映出期刊在该统计年度产生的影响力;CI的提出综合考虑了总下载频次、影响因子、办刊历史以及发文量等与期刊品牌及影响力密切相关因素[5]。由表1示学报CI指数变化呈上升趋势,2017年CI值最大,超过天津医科大学学报(CI:188.74)、广东医科大学学报(CI:178.51)、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CI:179.75)等;1.2复合总被引频次据统计,《学报》的复合总被引频次呈年年上升趋势,这不仅是该刊学术质量提高的表现,而且还反映出该刊总体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有所提升。1.3U-JIFU-JIF由CNKI提出的一个相对统计量,是指某期刊前两年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6]。由表1示学报影响因子变化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17年最大,超出213种同类综合医药卫生类影响因子均值。1.4Web即年指标期刊Web即年指标包括Web即年下载率与总下载量,是网络传播指标,计算时进行数据清洗,能够更好地反映用户在网络环境中使用的真实情况。据统计,《学报》近3年的Web即年总下载量2016年最高,此类数据统计只是来源于“中国知网”文献下载情况,而近年来《学报》自建网站,并在期刊网站上发布期刊全文内容,此类网络下载情况尚未在统计之中;而Web即年下载率逐年提升,说明本刊网络关注度逐年升高。1.5他引总引比他引总引比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影响因子的客观因素;该指标可以反映出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程度;《学报》近3年他引总引比在0.90以上,说明该刊影响因子的提升是由于他刊引用的贡献,自引情况对该刊的影响较小,不存在恶意提升影响因子的行为。同时又说明该刊学术交流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与他刊的学术交流较强。见表1。1.6载文量由表1示2015-2017年学报载文量呈下降趋势,该刊为了提高期刊学术质量,优先发表篇幅较大的原创性论著类文章,而短小简单的报道类文章不再刊用;1.7平均引文数平均引文数是期刊在统计年内发表文献的篇均参考文献量。反映出作者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情况,是评价学术期刊质量深度和广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据统计《学报》平均引文量也逐年增加,说明该刊比较注重参考文献的引用,该刊作者利用吸收信息的能力较强。见表1。1.8基金论文比基金论文比是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表1显示《学报》的基金论文比呈现上升趋势,2017年占0.66,高于学者调查的1165种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基金比的均值[7]。见表1。2《学报》不同栏目对期刊评价指标影响为了本高校学科发展需求,《学报》栏目设置推陈出新,突出学科特点,设置特色栏目法医学、医学人文教育、矮小症、神经-精神-心理等,为学科发展提供支撑平台;《学报》每期基本都有固定栏目如基础/临床医学等,和浮动栏目如专家论坛、博士论坛、法医学等。笔者分析近3年内不同栏目对期刊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固定栏目中综述期刊影响力偏强,而基础医学的影响力偏弱;浮动栏目中2017年10月设置神经-精神-心理栏目为我校优势学科,总下载频次最高,学术影响力强;而法医学为我校新建学科,其影响力偏弱。32015-2017年《学报》不同学科对期刊评价指标影响按照总被引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列出前10名不同学科对期刊评价指标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期刊的主要学科方向,有助于编辑筛选优质稿件,同时能够进一步探讨学科建设与期刊影响力的关系;据统计结果显示:《学报》期刊影响力较高的前10种学科中有5种为我校重点建设学科;《学报》高等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载文量、总下载频次及总被引频次最高,其次是中药学、外科学;若排除载文量的影响,按照篇均被引频次排序,最高是中药学,其次是高等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等。《学报》其他学科如儿科学、妇产科学、口腔科学、特种医学、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泌尿科学等,由于其期刊评价指标偏低,尚未在表格中体现。见表3。4《学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传统出版模式下的《学报》作为地方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是高校科研成果的主要窗口,是各个学科交流信息的平台。在“双一流”建设新形势下,《学报》以本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经过一系列改革,调整了办刊目标,坚持以内容为王、创新为王,加强内容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服务能力,助力一流学科发展。笔者回顾了2015-2017年《学报》的发展现状,分析近3年期刊评价指标如影响力指数、复合总被引频次、复合影响因子、Web即年指数、他引总引比等变化,可以得出《学报》各方面期刊评价指标呈现良好发展趋势,期刊影响力得到提升;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栏目、不同学科对期刊评价指标的影响,从内容建设层面证实了《学报》的栏目规划、学科建设与期刊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学报》期刊影响力提升与学科建设共同发展。既往《学报》栏目是根据文章内容体裁进行设置,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综述等固定栏目。本文结果显示固定栏目中临床医学和综述被引频次和总下载次数较高,读者关注度较高,而基础医学较差,分析其中原因:1)临床医学涉及的内容对临床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读者群较为广泛;同时分析综述发现,大多是某一学科专家撰文,具有一定的学术前沿性;所以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关注度[8];相对于临床医学、综述栏目,基础医学关注度偏低,可能与地方医学院校的科研整体水平不高有关,高校学科力量的强弱决定其期刊水平的高低,两者呈关联性发展[9-10]。为了加强《学报》内容建设,期刊编辑部取消了篇幅较少的短篇报道栏目,从不同角度改革了新的栏目,具体采取了以下举措:1)栏目设置在连续中求发展,在稳定中求创新。优化栏目设置中《学报》加强了与本高校学科结合程度,立足本校优势学科群,开设特色栏目打造“一流学科”支撑平台;如以济宁医学院神经-心理-精神-行为优势学科群为主题策划神经-精神-心理栏目,借此邀请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优质稿件。本文从栏目角度分析期刊评价指标结果显示2017年10月新设此特色栏目篇均被引频次和总下载频次最高,期刊影响力最强;既加强了本校优势学科建设,又提高了期刊的学术质量。随后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学科优势策划矮小症专栏等,属于近期新设栏目,暂无统计指标。2)关注高校新建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学报》审时度势,持续跟踪医学领域前沿问题,以新建/边缘学科需求为导向,开设特色非固定栏目如法医学等,精准体现学科建设内容,为高校新建、边缘学科打造新平台,从而助力新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担当起培育新兴优势学科的重任;3)向优秀医学期刊学习经验[11-12]。《学报》栏目更新设置导入医学热点问题,突出期刊特色,从该栏目内容的不同角度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术信息,满足读者用户多元化需求;4)栏目可持续发展。以学科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本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积极组织优质稿件,从而引导栏目可持续发展,主动挖掘高水平专家学者,主动组织优质稿件,捕捉医学信息热点,及时把握医学信息的时效性,从而全面提高期刊质量。综上所述,《学报》转变办刊思维,紧跟新时代发展要求,在栏目设置方面兼顾了一定的灵活性,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凝集学科特色,使得《学报》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坚持以内容为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而实现期刊影响力提升与学科建设共同发展。
本文标题:学报不同栏目对期刊评价指标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5159 .html